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保护 >

古镇保护和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09-12-18 09:4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今年1月初,应黄山市有关部门邀请,我就小城镇的古镇和古村落保护以及如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等问题,赴黄山市徽州区的潜口镇和唐模村、呈坎镇和灵山村及蜀源村、黟县的西递镇、宏村镇、歙县的深渡镇进行了调研。在当地听取了主管的负责同志对古镇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思路的介绍,并在调研期间,就自己对古镇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结合全国的其他地方的经验以及一些国际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现简要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古镇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我所考察的古镇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已经被外来的公司包装和开发的,如潜口镇和下辖的唐模村、宏村镇;当地政府所辖公司开发的,如西递镇;还有缺少资金,正在努力招商引资,等待开发的,如灵山村、蜀源村和深渡镇下辖的一些村庄。
    当地旅游业发展虽然形成了一些规模,带动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但是总体上看,与工业兴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镇里的平均财政收入最多不过2000万元,平均也就在1000万元左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就在5000-6000之间,相当于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
    这里山青水秀,历史名人较多,人文景观比较丰富,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集中保护的明清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西递镇和宏村镇在2001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带来了大量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人数年流量达到50万人次,在其他的一些如潜口和唐模以及呈坎,每年的旅游人数也在10万人次左右。
    由于一些村落的开发缺少资金,有些亟待保护的建筑群落还没有集中修缮,没有形成足够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灵山和蜀源村,可能在当地类似这样的村落还有很多。
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黄山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旅游流量的分布十分不均衡。同为世界遗产,去年黄山的旅游人数达到270万人次,而平均到西递和宏村镇的旅游人数才50万人次,相差近6倍,说明在黄山市辖区内,以古镇和文化名胜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当地政府过多的依赖于大公司的开发和投入,造成旅游收入的流失,当地人口从旅游上获得的收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宏村镇每年旅游收入的80%被公司拿走,只留下20%分配给县镇两级政府。唐模村是被安徽省的一个公司集中开发的,每年的旅游收入只留下10%分给村里。
    多元化的开发渠道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上的思路上还有待改进,特别是如何通过规划旅游业让当地的人口收益,还需要拓宽思路。资金的短缺主要是对市场化的丰富的资金渠道缺少足够的认识。
    古镇旅游的开放性不足。主要是因为被公司开发,收门票所限。因此影响到围绕旅游业的其他服务业发展不起来,规模很小,旅游者在这里的消费时间和消费内容相对单一。相比国际上的古镇旅游,基本都是开放的,但是带来的服务业却十分发达。应该注意到,徽派建筑相对集中的古镇村落基本是传统的封闭院落,本来就开放性不足,街面十分狭窄,除了在公共祠堂门前有相对宽松的空间之外,沿街的公共街面基本是高墙。所以在旅游封闭区内,各种店铺很少。这点和浙江、江苏的一些古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镇外空间环境的反差较大,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个现象基本比较普遍,在一些古建筑群的收费点外,自然环境很好,但是河道的整治,民房的规划和改造,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可以弥补镇内空间狭窄的不足。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开放性的开发思路。
    在旅游区内,徽派的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特别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可以提供的有效的带有人文文化特点的服务明显不足。例如,徽派饮食的文化展示明显不够。其实不仅仅是在古镇范围之内,即使在全国范围之内,徽菜的地位与其他新兴菜系相比,已经岌岌可危。
    多元化的开放性的服务内容明显不足。特别是可以确保旅游人口留下来,满足不同地域旅游人口、不同消费水平人口所需要的服务,严重短缺。如在全国其他旅游城市,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菜系,满足旅游人口饮食上的需求,以及适应农家乐形式的多元化的消费旅游。在国际上,可以看到对于低成本的旅店服务,在这里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关于未来发展潜力的分析
    首先要看到这里未来可能的区位变化。如果沪杭到黄山的高速铁路通车,那这里就可以纳入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和杭州的半小时经济圈。因此未来的旅游人口增加是必然趋势。关键在于将怎样吸引旅游人口,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黄山市旅游发展战略的调整,也会为这里的古镇游带来巨大的潜力和机会。目前黄山市的旅游重心在黄山的自然景观。如果把重心调整为自然和人文并存的两类世界遗产的旅游发展战略,并调整相应的政策资源,可能会为徽州的明清古建筑群文化带来勃勃生机。
    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可以提供避开黄金周的丰富的老龄旅游人口资源。他们的消费具有低成本的特征,消费时间和消费周期较长,消费多样化。而和古镇建筑群相对结合的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以及与淮扬菜系相近的徽州饮食文化,对这些老龄旅游人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皖南是安徽面对长三角的门户,这里受到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问题是如何针对自己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来确定未来的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不仅仅是让人们到这里来旅游,而是要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让他们留下来,多住几天,就会带动更多的消费。这里在地理上有优势,但是如何让人们留下来,可能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发挥。
    要发挥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作用,目前看来潜力有,但是远远不够。这里存在着政府的定位问题,就是如何把从大的招商引资的一元化道路,改为发挥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经济主体的作用。这里既要有外来的个体投资者和小投资商,也有当地农民或者城市居民开办个体或家庭经营服务业的潜力。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政策,可能是大有文章可做。
    这里的潜力巨大,关键是政策和目标要对头。每年来黄山的游客,如果多停留一天,或者是多消费100元,270万的游客的消费就等于多消费2.7亿人民币。关键在于我们要拓宽思路,使旅游人口从单一的自然景观,转向多元的人文景观。我们要从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向多元的个体招商,齐头并进,才可以有大的作为。
怎样分析古镇特点开展新型的旅游服务
    首先要分析古镇的形成的特点。一是传统的古镇实际上就是宜居的村落,功能单一。二是古镇有较强的封闭性,从社区的水口进去,之后就是相对狭窄的公共空间,高墙大院把邻里关系明显的分割开来,更很少提供开放性城镇所具备的商业空间和地点。三是古镇是在土地私有化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在建筑上,继承了徽派的传统建筑风格,虽然能够体现鲜明的建筑个性,贫富差距也十分明显。四是在私有化土地的基础上体现出土地资源和空间的高度利用效率。从道路、水系等公共空间的界面上,就可以看到,很少有空间的浪费。
    分析以上特点,就可以知道,我们现在要利用古镇开展旅游,就是要在保持原有古镇传统风貌的基础上,综合这些特点,开发现有的旅游景观资源。
    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宜居特点,使得古镇的发展和商业、就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加古镇的多元化功能。例如要研究怎样增加古镇的服务业功能,也就是说要开展旅游业,要研究有哪些服务业可以在古镇发展起来,我们给这些服务业在什么地方提供发展的空间。更具体地说,是在古镇内还是内外结合地形成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在西递和宏村,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但是规模远远不够,旅客来,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其次,要改变古镇的传统的封闭性,使古镇发展成一种开发的格局。虽然一些古镇因为公司垄断,封闭收费,变得更加封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增加古镇的开放性。一是对尚未开发的古镇,要增加开放度,尽量减少收门票的方式,把目标定在游客的消费上。对于已经收取门票的古镇,当地政府应在相邻的空间内,开辟更多的具有古镇特色的开放空间,来增加旅游业的服务。例如在西递和宏村的镇旁边的河道附近,按照古镇的特色,让当地居民在这里经营各种适应旅游和农家乐的服务业。让旅客从封闭空间走出来的时候,愿意在这里享受到人文和自然景观的结合,增加在这里的消费预期。
    要区分投资能力的大小,在政策上更为宽松地解决居民和投资个体兴办服务业的用地问题。为什么最近几十年,国内农村的建筑再没有出现具有鲜明文化传统的建筑群落,原因就在于平均分配的宅基地无法给个性化的建筑提供充分的空间。所以,在古镇的服务业开发思路上,要根据服务业投资规模和门面的大小,在对建筑形式和特点按规划提出要求的前提下,解决用地政策问题。
    还有就是要充分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不要按照现代的尺度,来进行古镇的景观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古镇的道路和公共空间紧密的特点,在新开发或者新建设的古镇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体现出徽派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
古镇旅游和徽文化的集成以及如何让当地居民受益
    在考察期间,感觉到古镇景观比比皆是,但是对于古镇文化的宣传和定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皖南古镇村落,这样的旅游定位,似乎是小了一点。是不是可以把古镇为代表的建筑村落的集成从更大意义入手,比如说中国徽州文化传统的集成来总结当地古村落的特点,来扩大知名度。因为从国际上看,对于皖南可能熟悉度要小一些,但是对于中国徽派文化,无论是建筑还是文化历史人物以及名胜等,甚至包括徽菜,都有可以发掘的余地。但是现在从我们的视觉上,或者是参观的直观感觉上,旅游的内容还是单一了一些,弱化了更有文化底蕴的重要内容。
    从另一个方面看,作为徽州建筑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名胜,还存在几个方面的严重不足。一是已经讲过的徽文化的集大成。二是包容性极强的其他地域文化的引进。虽然黄山旅游人数很多,但是在当地很少看到体现出吸引外来人口的针对性的服务。有些是文化层次上的服务,有些是消费上的综合地域性的服务。例如在旅游人口如此众多的黄山市地域范围内,很少看到其他菜系的饭店和饮食业。从这一点比,与旅游大省四川就有很大的差距。而著名的徽菜,在安徽本身的影响以至于在全国的影响,可能相比于其他旅游大省的菜系,也显得十分微弱,处于江河日下。这说明徽派文化要开发,但是还要扩大影响,可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在看到古镇的保护资金短缺的同时,我也深深感觉到,招商引资还是以GDP为中心,忽视了多元化的招商的想法。已经年久失修缺乏保护的古建筑,资金来源到底如何解决,现在当地政府都是寄希望于大投资商集中解决,其实还有很多办法可以采取分散解决的方式。比如向全国发布信息采取认购的方式,或者建立古镇保护基金,或者对私人购买古建筑产权的保护,或者是由政府出面收购,然后由私人长期承租等。还有的办法就是可以允许全国各地的城市企业家和个体经营者来购买单个的古建筑,允许他们购买的前提是要求他们按照规划进行保护。他们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把这些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还能保护好古建筑资源。
    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我也感觉到我们都是以大规模开发和招商的方式,但是忽视了个体和小规模投资主体蕴藏的巨大潜力,这些经营者带来的示范效应,直接会影响到当地居民效仿和受益。纵观国际的旅游城市,基本都是开放性的旅游,而且当地的经营主体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或者是外来的小型服务业者。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欧洲,小镇的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大多是当地人,形成小旅馆、小商店、小饭馆和各种小的店铺,虽然小,但是各具特色。他们是开放性旅游最好的受益者,也是我们当地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所在。皖南这么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并没有使当地居民特别是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高出全国其他地方很多,仅仅是保持在平均线上,这和我们多年来习惯于招商引资,忽视了当地人发展服务业就业的潜力有很大的原因。因此,在为古镇旅游和徽文化旅游定位,可能重点地是要考虑到如何不让巨大的利润和资源流到开发商手中,而是更多地让当地人受益,这一点需要认真地总结经验,并建议研究改进。
建议采取改革的思路和一些办法
    首先要做好发展规划,把未来的旅游定位从自然资源转向和人文资源并重的地位。因此要调整发展战略,把政府的公共资源一部分,从过多地向黄山开发,而适当地倾斜给以徽州古镇文化为特点的人文旅游资源。当初成立黄山市的时候,希望以黄山来带动整体地域包括农村的发展,现在看来,黄山的旅游面貌大有改善,但是整体地域的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别是以古镇为特征的徽州人文文化优势,还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其次要认真地总结其他旅游热点地区的先进经验,如何发挥徽文化集大成的作用,也是未来旅游战略的重点。那么就要考虑用改革的方式,发挥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作用,来带动人文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这里涉及到原来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的房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的改革。如果在这一方面允许各种经营主体来参与购买或者长期承租和租赁,可能会吸引很多外来人口或者城市人口到这里选择定居和兴办小型服务业。政府也可以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他们到这里来参与古镇保护和兴办服务业。
    再次,政府的工作职能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例如如何考虑培训当地居民经营餐饮业和旅店业及其他服务业。如何引进人才进行示范引导。如何鼓励银行进行小额贷款来支持当地居民兴办休闲式的家庭旅游业。如何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当前刺激内需正是好的时机,在这方面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也是可以大有作为。比如说一些古村落的村庄环境治理,道路改善,给排水设施的建设等,都可以通过各级政府的支持来完成。
    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要把政府的职能和市场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了解这里古镇旅游的市场潜力,也要明确政策可以带动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市场资源的进入。但是,关键在于,政府的服务目标到底是什么,是GDP增长还是城乡居民受益。只要这个问题得到了调整,那么发展战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