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页岩气资源成功商业化之后,这一曾经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不仅让出了许多中东石油的进口份额,还开始出口液化天然气,这对全球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都不是个利好消息,2013年全球能源的价格已经做出了小幅调整。对中国来说,这种调整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遇期。不仅是能源进口的渠道增加,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机会增多,在与能源生产国进行能源价格谈判时也有了更多筹码。 与俄罗斯一直谈不下来的天然气价格,有望在2014年取得一些进展。俄罗斯供应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是400美元/千立方米,而中国能接受的价格是25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弥合巨大的差价需要双方都做出让步,而目前的世界能源形势允许中国适度保持“不必着急”的姿态。 置身国际能源格局不断调整之中,中国的能源战略如何布局? 2013,不乏亮点 回顾2013年,中国的能源合作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和中亚的合作有目共睹。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出访中亚四国,和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开发建设新的气田、对华增供的协议;在哈萨克斯坦,完成了中石油对卡沙甘油田的参股动作。 对俄罗斯,尽管气价谈判进展不大,但其他方面的能源合作已经进入上下游一体化的新阶段。2013年,俄罗斯签署了对华增供原油的长期合同,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25年内对华每年供应约4600万吨原油。此外,核能、电力合作都有新的推进。 2013年7月28日,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正式投产通气。中缅油气管道对解决西南部云南、贵州的能源需求而言多了一个渠道,减少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节省了运输成本。 中国也已经打开了欧洲核电市场。英国是第一个向中国开放核电市场的发达国家,2013年10月,中广核集团签约参与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欣克利角建设核电站项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11月出访中东欧时,罗马尼亚等国表示愿意对华开放核电市场。 国际能源合作最主要的参与者还是企业。中国的能源企业在北美和拉美地区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中海油在2013年对资产进行重新调整,2月完成收购加拿大的尼克森公司,拓展了在加拿大、尼日利亚和墨西哥湾的业务,而且可以进入英国北海地区,也将通过这次交易进军世界能源中下游,为销售打下基础。中海油在10月更与中石油、壳牌、道达尔、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联合投标,获得了开发巴西海上桑托斯盆地利布拉油田的产品分成合同。 而国际能源巨头对待中国企业的态度也有所改观。“不像以前我们要追在屁股后头寻求对方与我们合作,一些国际巨头已经主动与我们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主编许勤华介绍道,“原来像里海这些比较好的区块都是"石油七姐妹"把持的,他们规定不能卖给中国。现在很多项目已经主动找到中国。经过短短二十年,我们成长非常快。从国际能源体系的行动主体来看,中国也在改变着国际能源秩序。” 潜在风险 世界能源格局悄然改变带来的挑战,绝不比机遇小。能源资源的长期供需矛盾并没有因为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得到缓解,中国能源可持续供给依然面临很大压力,对外依存度增长很快,安全形势很严峻。清洁能源的进展很缓慢,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很严重。 尽管在能源进口保障方面已经走了很大一步,但中国在海外的能源资产保障能力比较低。“2014年是一个新节点,北约从阿富汗撤军,中亚地区形势面临重新洗牌,此时发生任何大的动荡和变化影响都会很大。”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建民认为,“中国在中亚的石油管道已经呈网络化推进,中亚如果发生动荡,对管道的安全运营会带来很大影响。” 李建民称,从技术上看,如果油管出现问题,或者从源头上把阀门关上,这跨境长距离输送的能源管道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北京市使用的天然气来自土库曼斯坦,这条输气管道运送的天然气经过四个国家才走到北京。且不说路上的风险,一旦关了阀门,整个北京市就陷于无气可用的境地,冬天取暖和工业用气成了问题。而这条管道一直通往广东,路上要是有个闪失,影响的范围将远不止华北地区。 据李建民介绍,中国周边的能源环境也不是很乐观,最主要是美国重返亚洲进行再平衡,很重要的手段是用能源遏制对手发展。 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在国际能源的定价权方面所占比例极小。据官方数据,作为第一大能源进口国,中国对全球石油定价的权重是0.1%,影响力微乎其微,这与中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2014,战略考量 2014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能源战略应该突出哪些重点?“首先是俄罗斯,希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尽快能达成协议,进入中国市场;第二个是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能源为核心的合作在新的框架下会加强;第三,中国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与世界各地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我觉得,在节能减排方面可能需要加强,节流很重要,是中国政府的优先点,而与美国、欧盟的合作,应该继续加速和深化。”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这样认为。 “未来中国能源的国际合作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区块化,一个是突出重点。”在许勤华看来,企业的战略重点将放在中亚地区,而非洲和拉美则是2014年最热门的两个区域。 而李建民的看法略有不同。在她看来,中国的能源外交需要有一些宏观的战略。 “首先是扩大和周边国家的能源外交,打造和俄罗斯、中亚的能源合作示范区。开展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安全、西部开发战略都有重要意义。”李建民强调了能源合作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头戏,应该以更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参加双边合作和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能源合作。“中国应该引导或促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机制来推进合作。” 另一项就是发展为能源保驾护航的军事力量。“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中国维护能源安全的需求增加,我们需要加强远洋海军投放能力、能源安全危机预警能力、能源战略设施保护能力、能源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而且,中国军队迈出国门承担非军事行动任务,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这个是要考虑的。”李建民表示。 还有一项是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际影响力。“这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推进国内改革,也必须从自己已经是大国的定位来认识问题。在多边合作层面,要利用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这些机制。”李建民说。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巴西是重要的能源生产国,中国、印度是重要的能源消费国。这是一个很好的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载体。 而在能源定价权这个层面,专家们则都认为中国需要用新的机制来对能源价格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除了供需之外,石油价格反映当地市场的情况,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反映欧洲的情况,WTI反映北美的情况,没有一种标杆价格能反映亚洲,特别是中国石油(601857,股吧)消费的情况。”陈新华说,“上海正在试点搞石油期货贸易,自贸区也要把上海的石油期货重视起来。”李建民也认为,中国应该推进国际原油体系的完善和金融制度的创新,通过在上海推出自己的石油期货,至少是推出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石油基准价格。 而在液化天然气的定价问题上,许勤华认为一定要“去日本化”:“原来的定价是以日本为主的定价机制,与石油挂钩。希望现在天然气能够有相对于石油更独立的定价,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