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13年度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重点预测了未来特别是到2035年全球能源格局与趋势。随后,国际能源网也发表了关于国际能源新格局的报道。 全球能源重心发生转移 能源领域的长期传统格局正在改变,全球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曾经的能源出口国能源需求增长迅速,而能源进口国将变为出口国。到2035年,以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为代表,将消费全球能源增长量的三分之一。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亚洲地区的能源局势产生重要影响。2020年后,中国能源需求增长将会放缓,印度成为亚洲地区新的能源需求增长动力。本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与印度将分别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与煤炭进口国。2035年,东南亚地区的能源需求将翻倍,美国将基本实现本国能源自给自足。这些都将大大影响到亚太地区及大西洋[-0.13% 资金 研报]沿岸的能源中心定位。与此同时,在能源充裕的非洲,人均能耗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2035年,化石能源仍然是全球的主要能源,主导着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需求和石油化工产品需求将推动石油消费持续上升,但在高油价刺激下,能源效率将进一步提高,石油替代品开发也将加快。 能源价格是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关键 能源价格的地区差异和变化将直接影响各地区的工业竞争力,并间接影响投资决策和国际战略。 2011年以来,布伦特原油1价格基本保持在110美元/桶左右,而其他燃料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2012年起,天然气价格地区差异将有所减小,但是欧洲、日本的天然气价格仍将分别是美国的3倍与5倍。电价方面,中国、日本、欧洲工业电价都接近为美国的2倍。2035年,天然气价格的地区差异将继续减小,电价的地区差异仍然存在。 不同区域高耗能产品生产与出口的变化也体现能源价格优势与行业前景的关系。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经济体,高耗能产品的需求增长强劲,出口也在扩大,因此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将快速增长。美国的高耗能产品出口亦略有增长。相反,欧盟国家和日本的此类出口将明显下降。 各国将为经济发展提高能源效率 节能可以降低行业成本,减少进口费用,并且缓解能源价格对家庭支出的影响。目前,约有三分之二的能源效率潜力尚未开发,提高空间还很大。各国可以通过推进更高效、更具竞争力和联动的能源市场来缓解高能源价格的冲击。各国均在设法提高能源效率,努力确保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够支撑竞争力的提高。 提高能源效率,还能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都在制定减排计划,实施提高能源效率、支持可再生能源、限制低效火力发电厂的建设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改革化石燃料补贴等政策。 石油供需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经合组织(OCED)国家的石油消费正在下降,到2035年,将只占全球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即现在的一半。同时,非经合组织的新兴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十分迅速,尤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中国的石油需求将由原来的600万桶/天增长为2035年的1600万桶/天,超过美国,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与消费国。2020年以后,印度将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最大的国家。 2035年,亚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贸易中心。北美将实现能源独立,转变为石油出口区,开辟新的战略运输通道。新产生的供需关系地缘变化意味着全球石油贸易重心的重新构建,这将对加强合作确保石油安全带来诸多影响。 全球炼油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液化天然气和生物燃料产量的提升,煤制油或气制油技术的发展,使大部分液态燃料不经炼油系统即可直达消费者。亚洲与中东地区的成品油需求与供应正在趋于平衡。许多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需求下降,成品油出口竞争加剧,不得不关闭一部分炼油产能。从现在到2035年的这段时间内,全球有将近1000万桶/天的炼油产能处于高风险状态,包括经合组织国家的炼油厂,尤其欧洲的炼油厂风险最大。尽管如此,炼油厂仍需要通过投资满足柴油每天500万桶的激增需求,这是汽油增量的三倍多。 弥补现有油田的产量递减是2035年前石油产业链上游投资的主要驱动力 经验表明,通常,传统产业的产量达到顶峰后,每年都会以6%的比例下降。据此推测,到2035年,传统油田的原油日产量将下降4000万桶以上,而原油总需求将达到7900亿桶。因此,其中近一半将由非常规石油开采供应。非常规石油开采将会越来越多,成为石油产业链上游投资的主要驱动力。 天然气将繁荣发展 与其他化石燃料相比,天然气兼具灵活性和环境效益,因此更具发展优势。在过去的十年间,天然气价格的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尤其是美国页岩气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北美天然气价格的下降。美国天然气价格约为2.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即5.23元/立方米),是欧洲价格的三分之二,日本的价格比欧洲还高。但随着天然气市场的全球化,天然气价格的地区差异将逐渐缩小。 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发展 各国制定并实施低碳能源补贴政策,对使用低碳能源的企业发放补贴,减少企业额外费用。在这种政策下,可再生能源凭借诸多优点,将越来越有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发电,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到2035年,用来增加全球发电量的资源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将超过30%,其发电量将占总供电量的45%,超过天然气的发电量,与煤炭并列成为世界最大的发电能源。 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盟、美国和日本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总和,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绝对量增幅最大的国家。 碳减排行动任重道远 2035年,世界能源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三分之二,能源依然是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由于能源使用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强的趋势将依然保持,全球碳排放量将上升20%,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3.6℃。 到2035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越来越大,达到经合组织国家的碳排量标准。在人均碳排量上,印度人均碳排量较少,中国人均碳排量将达到美国的一半。但是在总量上,中国的碳排量为美国的两倍。如何在平衡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控制碳排量是值得中国思考的问题。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总量约为世界其他国家总量之和,中国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是控制煤炭在国家能源消耗的总占比。中国的五年规划已经要求减少煤炭消费,在各种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也将带来不小的挑战。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由2011年时的68%减小为33%,可见其对碳减排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