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宁
风景园林是一门技艺。风景园林师是一个职业,有时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们要做一个神圣的风景园林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迅猛,风景园林师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许多从业人员从职业活动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与丰厚的回报。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风景园林是一个十分脆弱的行业,行业特征还不是十分明确,大量从业人员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过分强调装饰性的作品脱离了风景园林的本质,甚至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人力物力的浪费。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认清行业的本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新定位。
一、风景园林的行业特征
1.风景园林行业的历史悠久
人类造园的历史十分悠久。就自然风景与园林之间的关系而言,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就受文人山水画的影响下,出现了风景式园林。到12世纪,日本的文人们也开始借助园林营造理想化的风景形象,作为人们静心沉思的场所。在西方,与文化和园林相关的风景一词,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开始认识到风景的价值,逐渐将自然转变成为园林创作的源泉,并使自然与艺术密不可分。自然也因此成为人类造园永恒的文化主题。
2.风景园林行业在不断发展
风景园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风景园林行业不断渗入周围相互竞争的或相互补充的领域。从早期的庭园建设到现在的领土整治,适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也使得风景园林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涉及面的不断拓展,还带来行业名称的变化,在历史上风景园林行业曾经使用过的名称就不下十个,多种多样的行业名称是其他行业不曾有过的。现在全世界普遍接受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行业名称,实际上这个名称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着一些争议,我们在翻译这个名称时也是众说纷纭。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时代,名称上的文字游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业人员拓宽所涉足的领域,但是行业的真正发展还有赖于其理论与实践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基础又在于适宜的社会和学术气候。相反,因名称之争而导致行业的分裂或阻碍其的发展,其实是本末倒置的短视行为。
3.错综复杂的风景园林行业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不断地发展变化,使得风景园林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行业。随着行业的拓展和涉及领域的扩大,越来越要求风景园林师成为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杂家,既要有比博学之士还要渊博的知识,又要富有远见卓识和创新能力,还要成为适应各种角色的社会活动家。这些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要求风景园林师采取开放式工作态度,与各专业人员通力合作。此外,风景园林师的工作对象是变化多端的自然空间,不同的场地、不同的尺度、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客户,使得项目的复杂性完全不同,这就迫使风景园林师采取变化多端的立场,形成差异很大的实践。正是由于“有法无式”的特征,构成风景园林行业既棘手又诱人、长盛不衰的魅力。而照搬照抄、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最终将导致风景园林行业存在的意义丧失殆尽。
二、神圣的风景园林行业
1.风景园林行业的本质特征
近年来,论述风景和园林艺术书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将风景与园林分开或混为一谈的著作均有。风景与园林这两个词汇至今依然是模棱两可的,存在着许多含混之处。园林一词的含混性,因为园林在营建的风景中所要表达的自然与文化关系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确定性;风景一词的含混之处,恰恰就在于其具有多种含义。实际上,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词义上的含混性并不影响人们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在笔者看来,尽管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认识会有所不同,但是对风景园林师而言,风景园林的含义最终只有一个,那就是领土的安排与整治。因此,风景园林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的艺术创作,是有生命的、在不断生长变化的空间造型艺术和领土整治行为。
2.风景园林行业的主要作用
风景园林是一门涉及众多科学领域和艺术门类的技艺,是利用土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元素进行造景的技艺,根本之处还在于对自然领土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到领土景观的完整性与典型性。正如每一片土地都是领土的片断那样,每一个风景园林作品也应该是领土景观的片断。历史上那些经典的风景园林样式,如中国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等,无不是本土领土景观的典型再现,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甚至对英国领土景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风景园林还属于文化范畴,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与文化的关系,是反映人们自然观的艺术创作。自然文化是风景园林的主体,主要表现在对风景园林营建的自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阐释。风景园林又是用来游赏的,每个人都会根据各自的感觉程度不同而产生或独特或敏感,或平反或杰出的认知。借助于风景园林创作,有利于人们加深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
3.风景园林行业的神圣职责
领土是有生命的、十分稀缺的自然资源。以领土的利用与整治为要旨的风景园林不仅是一门行业,有时还是神圣的行业。作为风景园林师,必须采取审慎而持久的态度开展工作,不应追随时尚而营造大量的与自然无法和谐共存的人工景物。自然又是脆弱的、易于遭到破坏的资源。风景园林师的神圣职责就在于确保领土资源的永续与合理利用。自然还是不断生长的,有着时间性和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对风景园林师而言,风景园林的兴建只是开始,随着时间的延续,一切都处于生长变化之中。风景园林师必须高度重视自然景观的延续条件和自然景观的脆弱性,在营建之初就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养护与管理,避免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反映出建设者对城市所面临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等诸多问题的关注。因此,当今风景园林师的首要任务不应局限于模仿大自然或营建司空见惯的人工景观,而是要在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借助风景园林师的作品,表达从业人员对时代和社会所面临各种问题的思考及解决的途径。
三、做神圣的风景园林师
1.做改善领土景观的医师
国外许多同行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当代风景园林作品大多都是利用自然要素营造的各种装饰,从中无法看出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理解与态度。这对一贯以崇尚自然自居的中国风景园林师无疑是最大的讽刺。
诚然,风景园林师不应是在领土中涂脂抹粉的化妆师,而应成为改善领土景观、展示领土风貌的医师,要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针对领土状况和特征,制定适宜的利用与整治方案,在确保领土景观完整性和典型性的同时,使整治行为融入领土景观。出于对领土景观整体性的忧虑,风景园林师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学者们的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领土整治方案。应充分认识到,风景园林师最擅长的工作方式,应该是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融入环境,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融入领土景观,要善于利用自然的要素而不是改变或征服自然。
2.制定领土合理利用方式
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年)将自然分为原始的第一自然和经过人类耕作的第二自然:“我们用灌溉使田野肥沃,用双手来筑坝拦河,创造一种第二自然……”西塞罗所说的第二自然,其实是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文化景观是地表人文现象的复合体,指人类为某种实践的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所创造的景观,如绿洲、种植园、居民点、城市等。在人类经常影响下,文化景观的发展,既制约于自然规律,更决定于不同社会制度下人类对自然利用改造的程度和方式。《辞海》(1999年版)
风景园林师营建的景观,也像文化景观的形成那样,既受制于自然规律,更决定于不同社会制度下人类对自然利用改造的程度和方式。风景园林师所强调的自然文化,应该是指景观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是人类为某种实践的需要而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来创造景观的方法。文化景观始终是西方园林营造的重要参照物,风景园林师也努力向农民学习,将营造可以延续几个世纪的和谐的景观作为工作目标,并为此制定合理的自然利用及改造的程度与方式。
3.利用自然能力开展整治
既然风景园林就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的景观,而自然是有生命的,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要素,因此风景园林的创作活动必须立足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芬兰著名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曾经说过:“我们对自然的‘形式世界’研究得越多,就越觉得自然形式语言具有丰富的创造性、细腻感和流变性,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自然王国表达是最‘基本’的。”
其实,与沙里宁所处的时代相比,风景园林师关注的自然也有了根本的转变。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自然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形式语言不过是人们认识自然、表现自然的途径与手段,风景园林师不仅要研究自然的“形式世界”,更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力进行领土整治。因为违背自然规律的照搬自然形式,同样会遭到自然的报复而难以为继。
4.立足中国园林发展环境
风景园林的现代性,应该体现在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园林,发现传统园林的永恒价值和时代意义。针对中国传统造园,18世纪的英国造园家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1796)曾经提出了十分精辟的见解:“尽管自然是中国造园家巨大的原型,但是他们并不拘泥于自然的原型,而且艺术也绝不能以自然的原型出现;相反,他们认为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是很必要的。按照他们的说法,自然并没有向我们提供太多可供使用的材料,土地、水体和植物,这就是自然的产物:实际上,这些元素的布局和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激动人心的变化却很少。因此要用艺术来弥补自然之不足,艺术用来产生变化,并进一步产生新颖和效果。” 钱伯斯的结论是造园家要使园林小天地中的自然元素多样化,园林应提供比自然的原始状态更加丰富的情感。
立足于自然并融入自然的风景园林创作,不仅是国际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作为神圣的风景园林师,应该考虑在当前多快好省的建设背景下,如何营造既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又能够满足人们接近自然要求的作品(图14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一期建成实景,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要求)。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资源,为低成本、易养护、自然化、生态化、个性化和创新型风景园林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图15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一期建成实景, 设计立足于自然并融入自然)。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