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专家 > 专家观点 >

学派与城市文化的构建

时间:2015-04-05 13:1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曾光光
  当一个地方性的学术派别走出了自我,走出了地域,它的名字其实会更加彰显于世。
  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经济发展、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似乎已经很难凸显出一座城市的特色。与那些城城相似的现代地标建筑、仿古一条街相较,城市文化倒是彰显城市特色的一张独特名片。在这种名片上,与高雅的学术紧密相关的地方学派具有独特的位置与魅力。一座城市如果拥有以城市命名的学派,当能为城市文化的构建增色不少,它能使当代的中国城市尤其是大都市除了与现代化的联系以外,还与传统、与文化、与底蕴、与层次、与品位等有了诸多关系。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当今中国城市文化的打造热潮中,学派成为不少城市关注的重点话题。
  学术自来是阳春白雪,多是学者们在惨淡经营。有地方政府来推动城市学派的发掘、宣扬或是构建,于学术发展而言自然是件大好事。论及城市学派的构建,地方城市政府的初衷不外乎以此来增添城市的文化魅力,扩大城市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影响。如果仅仅基于这样的地方目的,区域性的城市学派其实难以发展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派,更遑论世界性的影响了。真正成功的、有影响的地方城市学派恰巧是要摆脱地方的限制、突破地方的局限。为说明这一点,这里例举传统社会中的一个成功典型。
  这个典型就是桐城派。桐城派不仅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也是清代理学一派的中坚。自前清以来,桐城派之于桐城这座城市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在清代传承近两百余年并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学及学术派别以这座城市命名,使这座地处安徽南部的小城市成为知名度极高的历史文化名城
  桐城派由桐城人开创,并以桐城冠名,使它具有了强烈的区域色彩。这种区域色彩使桐城派对于桐城人有了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故桐城人在桐城派中占了相当比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桐城这一特定区域而形成的同乡关系在桐城派创建初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如果桐城派一直囿于区域的限制,那么它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掀起波澜,但一代代桐城派学人通过在全国各地书院的讲学活动,使桐城派在人员构成与影响上不断突破区域的限制,最终发展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学及学术派别。桐城派成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派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就在于这个以城市命名的学派的学术主张不仅顺应了清代的文学、学术大势,顺应了当时的科举制度,还是对唐代以来的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这就使桐城派完全超越了地域的限制。换句话说,桐城派的学术主张不是桐城的地域主张,而是以桐城的名义展现了超越桐城乃至超越时间限制的学术主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顺,逆之则不顺,桐城派的学术主张与当时的文学、学术大势相顺,不成功都难。桐城派那个时代的桐城派学者很风光啊,从学术上看,桐城派古文以程朱义理为文章内涵,这与政府的官方哲学正好相应,桐城派担当的是宣传政府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你说风光不风光?在文学上,桐城派古文与科举时文有诸多相通之处。要想通过科举,学好古文是不二法门,桐城派手中握有通过科举的钥匙,你说风光不风光?要是那个时候也有科举补习班,也出版科举复习资料,桐城派成员开个科举补习班,一定是门庭若市,若是出版科举复习资料,一定是洛阳纸贵。
  “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桐城人姚鼐的这句名言既道出了一个桐城人的自豪,也道出了桐城派所以立派扬名的重要原因,即桐城派文章不仅仅是属于桐城的,也是属于“天下”的。这种“天下”的视野正是桐城派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派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是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既有地方文化特色,又能突破地域局限的地方学派才有可能在全国性的范围产生重大的文化影响,这种全国性的影响不仅不会阻碍地方学派的发展,反而会反过来促进地方学派的发展,同时还扩展了地方的文化美名。当一个地方性的学术派别走出了自我,走出了地域,它的名字其实会更加彰显于世。同理,一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若能突破地域的限制,这个城市将会获得超越地域的收获,在成长为具有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影响的城市的同时,她自身的特质,她的地方文化连同她的名字也将更得以彰显。(作者系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