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两会特别节目《姚景源说数据》报道,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在节目中解读数据。 姚景源说,总理在报告当中,明确的讲到我们要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型城镇化。那么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呢?姚景源表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城镇化的数据,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是18%,到了去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3.73%,就是说从1978年到去年,35年间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讲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城镇化上能有这样的成就。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这个数据也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我们现在在城镇化率这个计算方法上,我们是按照常住人口统计,也就是一个人在城镇里面连续工作生活超过6个月,我们就把他记录到城镇化之内。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全国2亿6千多万农民工全记录到城镇化中来了。我们大家都清楚,这2亿多农民工实际上现在还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我们这个城市生活,他们在城市中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家,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城市提供的公共产品与社会保障。要是讲有质量的城市化率,我们也就是35%,所以总理他在报告中要求我们要努力地去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最低是78%,剩下的基本都在90%以上,那么显然我们这个城市化率和发达国家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经济学学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说它不怕谈差距。经济学认为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增长空间,所以我们现在看我们在城市化、城镇化问题上和发达国家这么大的差距,就意味着我们在将来我们有多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 那我们在回到总理这个报告当中,总理在报告当中明确的讲到,我们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扩大内需,回过头来我们讲城镇化,就是我们最大的内需所在。为什么呢?就是按照经济学原理,工业化负责创造供给,城镇化负责创造需求,所以我们要是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再用这个原理去分析中国经济,你就会发现我们的问题就在于30多年来,尽管我们的城镇化发展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城镇化增长幅度还是落后于工业化增长幅度,也就是我们创造需求城镇化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创造供给的工业化增长速度,这两个速度不匹配。 所以大家注意,我们始终讲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是需求不足。为什么需求不足?现在我们把原因找出来了,就是创造需求的城镇化。它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创造供给的工业化增长速度,所以看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总理讲说城镇化是未来我们最大的增长空间,最大的内需所在呢?我们再讲到数据,我们需要关注总理在这次报告中讲到的,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哪三个1亿人呢?就是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这是第一。第二就是改造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第三就是要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三个1亿人。我们可以设想,未来我们将有1亿农业转移人口他们落户城镇,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他们在城市里面劳有所做、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他们的孩子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共服务而成长,未来我们还要让上亿居住在棚户区和城中村的人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 我们决不能出现说是一边是高楼林立,另一方面又是棚户区连片的情况。而且我们要在中西部形成上亿人积聚生活、工作的诸多的城镇,那么大家可以想,中西部将会因此而产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新、更重要的支撑力量。所以我们都能够从三个1亿人中,会看到这是一个多大的内需。仅就这三个1亿人给我们中国带来的内需的扩大,就足以使我们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我们保持一个较好、较快增长的辉煌成就。我是讲仅就这三个1亿人的辉煌成就就能够让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人彻底崩溃。这三个1亿人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内需,它也将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改善民生、以人为本紧紧的结合到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