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专家 > 专家观点 >

青岛城市文化节评委建议城市文化改造要谨慎

时间:2012-06-19 14:59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作者:陈邵华 李茜

  一个城市的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青岛而言,城市文化在催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因其更鲜明的特色,让青岛的文化名片广为传颂。到底哪些更鲜明的特点让青岛的城市文化如此夺目?下面就来听听两位评委的见解。
  A 刘宜庆:名人故居改造、开发要谨慎
  对于作家而言,文化是创作的根源。作为此次青岛城市文化节活动评委之一的作家刘宜庆谈及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给出了深刻的解读:“一个城市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部分,有形的 ,城市风貌,比如建筑、街道,无形的,精神气质,比如城市文化和特色。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诚如康有为所言,碧海蓝天红瓦绿树,这种风貌从历史中延续而来。城市的发展,要尊重历史,塑造特色。”有的城市,改变了从历史延续下来的风貌,从而失去了特色。这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丢了灵魂,没有特色,一个城市就没有了吸引力。而青岛正是因为保留了其独有的特色文化,品味起来,才得以日久弥香。
  刘宜庆说,“就此次活动而言,我比较关注青岛历史文化名人的评选,多年来,一直都致力于青岛近现代史的研究,尤其关注客居青岛的文化名人。”然而,名人只是青岛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纵贯青岛城市文化,可以从其历史进程中来感受: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在小鱼山生根,一所大学为青岛带来海洋科学 、现代学术、文学艺术。山东大学 、青岛观象台 、青岛水族馆更是奠定了青岛海洋科学的地位;此后,大批文化名人云集小鱼山一带,如今成为名人故居群,这是青岛的一笔历史财富,也是青岛城市文化中灿烂的一页。“对名人故居的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像山大校长杨振声、赵太侔的故居都没有挂牌。海洋学家、山大教授宋春舫在福山支路6号的故居也没有挂牌。”
  谈及青岛城市文化的发展,刘宜庆肯定地说,显然会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因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已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近日,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成功入选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过去的30年,青岛的一些德式老建筑永久地消失了,令人遗憾。希望今后最大限度地维护德式老建筑的原装,改造、开发和利用要谨慎。对于如何促进青岛城市文化更好地发展,刘宜庆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B 张祚臣:城市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在本次城市文化节活动中,评委们对评选的内容谈论激烈,每次的讨论现场都让我们看到了评委对这次活动的热情。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青岛市民学习探究青岛城市历史上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就我本人来说,推举100名青岛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当然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作为本次活动评委之一,青岛市城市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祚臣对记者说,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用主流的术语说,就是满足青岛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除了吃饱穿暖之外,生活得更愉快。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化,这些文化也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但是高端文化还是需要的,它可以引领我们,走向审美的更高层次。同时它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情操,推广高雅文化,为把青岛建设成文化强市做出贡献。
  除了对本次活动给予了肯定外,张祚臣表示,对这次活动他最关注两点,首先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客居青岛的文化名人,上世纪三十年代是青岛历史上文化最灿烂的年代,一大批国内知名的文化名人在此居住和教学。“比如我比较关注的梁实秋,他是 1930年夏天应杨金甫的邀请来青岛教书的。他是比较罕见的全家全部搬到青岛居住的教授之一,梁实秋还以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青岛人的善良和淳朴,曰:此乃君子国也。”其次是青岛高端文化,现在青岛有了大剧院,所以他把它评为青岛的文化符号。但是光有大剧院还不行,还要有高质量的演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