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专家 > 专家观点 >

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挑战与着力点

时间:2010-08-09 11:26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何德旭 王卉彤

何德旭 王卉彤

 

  当前,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中,我们应抓住世界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契机,更加注重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更加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环节的节能增效,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良性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把发展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努力通过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要求

  这些年来,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延缓实现发展目标,或者忽视气候变化的影响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不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人类社会应该找到一种既符合保护环境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等问题,从我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我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我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如今,在水电装机容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等领域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控制污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依然严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迫切。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同时要看到,能源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突破能源资源瓶颈制约的迫切要求。

  而且,我们还要看到,在政策引导和投资的推动下,低碳经济有望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诸多低碳产业尚未进入商品化和市场化的阶段,真正的消费需求尚未大范围出现,但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里可以前瞻性地看到低碳产业的机会。有估计认为,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总投资预计将达4.5万亿元,能拉动全社会总投资9万亿元。我们完全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等措施实现工业、建筑领域能效的大幅度提升。广大企业如能向外整合资源,向内调整产品、渠道、产业链等,抓住一些新兴的领域和新兴的产业,超前做出部署,抢占稀缺的低碳商机,就很可能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

  二、加快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着力点

  首先,我国能源消费进入高增长期,并且还承受着部分发达国家的“转移排放”。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正处于大规模、高速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建设的空间还很大;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向“住和行”升级,房地产、汽车行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整个社会对重化产业仍然存在刚性需求。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消费特征,我国的能源消费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将出现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在目前的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替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进行着大量生产制造,承受着发达国家的“转移排放”。

  其次,缺少应有的国际社会减排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比如,《哥本哈根协议》中提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用于减缓和适应行动。这是向前迈进的一步,积极而富有建设性,值得赞赏。然而,具体到这些资金如何筹措、如何使用、如何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等重要问题仍悬而未决,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思考。

  第三,在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方面仍需完善。经验证明,市场化运作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政策(特别是财政和金融政策)扶持是推进低碳经济的有力手段。目前,我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等市场机制仍不成熟、尚不健全,在这些方面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低碳经济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要坚持系统谋划、节能优先、创新替代、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安全持续,加强对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研究。要发展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大陆架和地球深部能源资源勘查和开发,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安全、清洁替代能源,形成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体系,切实保障我国能源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使我国能源资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要发展节能建筑、轨道交通、电动汽车技术,加强煤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煤转天然气、煤制重要化学品技术研发,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电网体系。要重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环性,加快推进材料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统技术。要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实现制造系统智能运行,保障先进材料和先进装备有效供给和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要发展先进育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抗逆性,研发推广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发展相关技术、方法、手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体系,实现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污染环境修复,实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要注重源头治理,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应结合低碳经济的现状,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倾斜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建立科学的低碳经济积累投入机制,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发挥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绿色采购等财税政策示范、激励作用的同时,还要积极利用金融及资本市场,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作用,将科技风险投资引入低碳经济领域,搭建低碳经济类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低碳经济的项目融资方式,最终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一套良性的,立足我国国情并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体系框架,推动、引导低碳经济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发挥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着力实现市场主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增强市场主体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和压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能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在那些能够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的领域,建立起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例如,对高耗能行业坚决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引导高耗能行业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此外,还要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新机制。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