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全国近500位规划界专家学者齐聚鹭岛,参加为期三天的2002年规划年会。此次年会的主题是“高速城镇化进程中规划建设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污染、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会议期间,专家们除就目前规划学界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外,还通过众多的专题讲座,相互交流经验。
此次年会设立了10个分会场,安排了10大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生态规划、工程规划、规划管理、新技术应用、小城镇建设、住宅与社区规划等,体现了规划界对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加强资源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关注。
年会还开设“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科学的城市规划”自由论坛,以期充分发挥规划学会智力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读者来信
期盼更好的规划
全国2002年规划年会在厦门召开了,作为一个关心厦门未来面貌的市民,我深感庆幸。因为这对厦门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众所周知,规划比建设更重要;规划错误,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为此,许多地方如大连等地,不惜重金,聘请国外知名机构作城市发展规划,所规划出来的方案,几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不落后。而城市就在这样的规划指导下,从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家碧玉,变为风韵独具的大家闺秀、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相较之下,厦门也相当重视规划,早在上个世纪末,就请新加坡规划机构,为厦门勾画出了“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宏伟蓝图。如今,10年过去了,厦门又重新请国内外专家,对厦门的各个发展区域进行规划,提出了伸张两翼、建设海湾型城市等构想。这些,都令我们这些深爱厦门的人欣慰。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无忧虑地发现,厦门的规划尚有需要改进之处:从前几年厦大老师的“阳光权利”案,到眼下归于沉寂的“厦门第二医院”预案……规划上的败笔时有所闻。而规划方面的失误一旦产生,便无法弥补,上述两例即是明证。
此外,从近来提交的几份规划报告来看,鲜有哪一个规划让人“一见钟情”的,以至于惯于“报喜”也乐于“报喜”的媒体,也只好审慎地引用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各课题组的方案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需要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或者是:现状分析较佳,但恰恰是在最重要的“规划未来”方面,可操作性不强。
我曾设法借了几份规划书来看,发现有的规划问题不少。虽然大多数机构、学者学术态度严谨,可确有一些学术单位和学者在争取到研究项目和经费后,不做脚踏实地的认真研究,而是将课题分解给学生,然后再把学生的作业编印成册了事。如果厦门将未来交给这样的“专家”,每5—10年,就要请人重新定位规划一次,那厦门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模样,实在令人堪忧。
投标者的水平有高有低、态度有严谨有粗疏,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招标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眼光,去做最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在红线图上,让房子密密地挤在一起,无可挽回地剥夺人家的“阳光”;或在耗资上千万元搞拆迁、三通一平后,突然发现规划时忽略了某个环节。
但愿年会之后,厦门的规划部门能拿出更多更好的规划方案。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