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险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的朋友上午好!那么非常容幸能够接到这一邀请跟大家一块儿来研讨这个课题报告。那么这个项目本身其实接触应该不是很好的,但是第一次接触的话应该是今年6月份哈尔滨的国际文化论坛上,当时杨总在那个分会场曾经介绍过这样一个项目,当时引起了我非常强烈的关注和兴趣。 因为这个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谈这个城市的发展问题,把城市作为一个主体,那么它需要什么,它需要规划,需要投融资,需要建设,然后可能后面还需要我们将来做一个总括,那么我觉得他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谈,这几项东西怎么能够整合到一起,发挥出城市最大的效益,最大的魅力,然后能够使城市非常可持续的发展,非常健康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本身的意义可能恰恰就在这里,而不像这个其他的以部门或者说以其他分行业来研究我们一个城市的时候,他可能会把一个城市肢体掉,那么他很多的计划,很多的投资,很多的东西可能是没有一个主线。 那么这样的话这个城市就会支离破碎,他的计划就会显得很零乱,那么这个城市它必然不会形成一个合力,不会形成一个拳头,那么他在提高城市的综合平台和国际竞争力的时候,他必然也打不赢,所以我想可能这个课题的意义我觉得非常大,所以这也是我今天过来跟大家一块儿来做一个个人交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那么我想当时泛华跟我接触给我有一个议题,也是希望我讲一讲这个产城一体这样一种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有城市,这个城市它必须,不能是空空的,它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它才能够繁荣,才能够活跃,才能够提供很多的消费品。 但是反过来的话,那么这个城市也需要通过这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支撑,非常好的服务,能够使这个产业和城市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合力。所以我想可能是这么一个初衷,所以从这个角度我简单阐述,但是我今天因为结合这个中央经济会议的这样一个新指示,新精神,我觉得今天可能是不是讲一下结构转型,就是通往健康城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 那么我们国家的这个城镇化的状况大家已经都非常清楚了,那么我们实际上几起几落,到改革开放之后直线上升,尤其是进入到这个新世纪以后,那么应该有一个更快速的一个起跃。但是我们在这样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带来一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包括就业不充分,待遇不公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城镇的人均环境质量下降,承载力不足。这些已经都成为了健康推动城镇化的车轴,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实际上我们这个城镇化,它的发展应该说它最初始的这个原由应该是工业化推动。 也就是我们这个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上升到新石器时代的时候,那么实际上我们的人口是非常非常少的,也就是从12万原人,不是那个猿人,是这个原始人。那么他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时候达到532万人,这是一些历史学家的考量。那么它的根源就是种植业、养殖业技术的发明带动这个人类的第一次产业大革命,所以那个时候应该说只是一个初级的分工,但是它并没有带来这种城市的大繁荣,所以它只是产生一个平民点而已。 只有当剩余产品出现以后,出现劳动分工,交易出现了,那么才产生了集市的中心,然后城市才大规模的崛起,但是那个时候我们也没有把它叫成一个全世界的城镇化。那么应该说城镇化真正我们说把它真正意义上应该说从这个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应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革命,那么产生大量新兴的这个产品,消费需求,然后也拉动更多的就业,这样的话更多的农民他可以脱离土地,进入到城市里面来,进入城市的这个文明生活里面来。 而且科技进步为城市能够承载这么多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持,使城市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在这里面健康的生存,安全的生存,舒适的生活,应该说没有工业化,也就没有城镇化。所以工业化催成了这种大量的新型城市,也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像巴黎,像伦敦,它原来就有,但是由于工业化,它不适应之后重新做规划,去改变这个城市的结构,改变城市的形象去适应,所以带来整个人类城市的一个大发展,大繁荣。那么主要就是因为城市它具有比较优势,这个也不展开说了,大家都很清楚,它就是因为有很大的比较优势,能够使这些产业往城市集聚。 同时这个工业它本身发展它有一种集中性和规模性的要求,所以也决定了城镇它的积聚的经济效益,就是它有集聚经济效益,而乡村相对来讲它是非常这方面的优势。而且企业集中到城市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比如说它由于这个里面集聚了大量的的居民,工业,所以它带来大量的这种市场的交易行为。企业可以在这里面直接就可以非常廉价的就把自己的商品卖掉,很容易周转,因为它运输距离短,那么可以降低销售成本。 另外大规模的本地市场也促使较高的专业化,减少生产的费用。比如说我要想请律师,我上会计律师事务所,我在这个城市里面都可以找到,我可以自己不用很专业化,我可以往其他方面发展。不用很全,我可以很专业化往其他方向发展。那么同小城市相比的话它很容易获得一些公共的服务,比如说教育、社交、娱乐等等这些设施,而且它也非常容易达到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一个门槛。比如我们知道建机场,建高铁,建高速公路等等这些,你如果一个城市不够这样的一些这个出行的需求的时候,是没有投资愿意往这儿建机场,建高速公路的,包括一些其他的比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等。同时也容易获取信息、人才、熟练的劳动力,而且也可以使人能够面对面的交流,做生意,做贸易。 这个原来曾经有一些学者就说这个网络化社会是不是人都可以在虚拟的环境里面去交易,不用谋面,所以这个大城市慢慢就会疏解。但是现在看来,通过撒森教授还有其他一些彼特郝等等对世界城市的研究发现,像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等这些世界城市它虽然网络化,但是它现在恰恰又更进一步的中心城市集聚。那是因为现在网络化之后恰恰又促成了很多人与人沟通和见面的机会,反倒不是减少了,包括原来我们说支付宝可以在网络上买东西而减少这种运输。但是恰恰相反,现在你在网上订了东西之后,他快递反倒增加了运输,拉动了这种运输业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原来我们想象不到的。 所以城市本身它会这样很多增进互信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同类的企业,大规模的集于一块儿,就是因为集中了,所以就有竞争,因为竞争了你就必须要胜出,要想胜出,你就必须要创新,所以达成那种集聚效应,可以使企业,促使企业去创新,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所以这些都是城市的魅力,那么我们国家城镇化走过的道路再次证明只有保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这种协调的发展,社会经济才能步入正规,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右边这张图。那么实际上这张图上边是工业化的一条曲线,下边红颜色是城镇化的一条曲线,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58年大跃进到79年改革开放初期这样一段时间,由于工业化单凭冒进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解释。 所以城镇化停滞不前甚至一度倒退,那么城市发展实际上是遭受了一个重创,甚至又一度取消城市规划,这是一个很不健康的现象。到了80年代初期开始的民工潮,那么实际上它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广东沿海地区江浙沿海地区它的这种快速的发展,工业化带来大量的这种民工潮,所以也催生了一些像深圳、珠海等等这些一些新兴的城市。但是缺乏这个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大家都很清楚它是一种过度的城镇化,应该说是一种城镇化的梦魇,我们觉得是不可抗的。 这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这是印度的孟买,那么城镇化本身它还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说它能够拉动这种新的消费需求,城镇化的定义大家都清楚了它就是人口向城市转移,另外二产,三产向城镇不断的集中,从而使城镇的数量增加,使城镇的规模膨胀。所以呢它应该是这样一种历史发展的过程,但是我认为健康的城镇化应该有这样几个要件,不一样全,但我觉得最起码应该有这样几个要件,一个是城镇化的速度和经济的增长,就业岗位的增长,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如果不平衡就会带来这种过度的城镇化。 人来了到这块儿住去了,可是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就业,没有好的收入,房子房子买不起,公交车坐不起,那么这个就不是我们需要看的。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经济快速增长了,拉动,可是像我们国家现在目前这样,很多农民工进到城里边了,他又没有一定的地位的话,他也仍然消费不起城市的资源,所以这些都不能算这个相对的平衡。 那么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那么刚才徐司长也说过这个公共产品的问题,人居环境要良好,不能是一个污染的城市,不能是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个小城镇协调发展又是中央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的,另外一个就是农村要文明富裕,我认为这个城镇化我们不能光讲城和镇,其实还有农村,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那么我们城镇化本身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其实也能够带来农村本来它的富裕和稳定,所以只有健康的城镇化才能确保人人享有适当的工作和适当的收入,只有公民的收入和财富能够与经济发展一起增长,就是我们用一句这个常用的语就是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个时候才能更好的激发出更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消费的热情,包括购房、购物、健身、娱乐、医疗保健、旅游休闲,那么才能激发出来这些东西。 而旺盛的这种消费需求的增长又可以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就是我们大家有了钱,原来的手机都是只有个别的老板拿着一个大的手机,大哥大往那个饭桌上一放,吃饭的时候。可是现在我们连最基本的那个普通老百姓都有,甚至小孩,甚至一些捡垃圾的,他们都可以拿手机互相通换信息了。所以实际上就是说如果是这种消费需求的增长它自然就会带动你很多的产业,行业的这种发展,步入一种良性的轨道。 那么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模式我认为不是健康的,是难以维系的,那么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过分偏重经济的增长,忽视社会矛盾的积累,造成社会的这种分化,进城农民的地位迟迟得不到保障,公民的待遇也得不到制度的保障。 第二个农民工收入增长缓慢,在教育、医疗、保障、养老这些方面缺乏保障,既造成这种社会分配不公,也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正常的消费能力的发挥,造成这种内需不足。同时全社会现在这种基本公共服务业缺乏保障,那么就业难,就学难,看病难,买房难,交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我们城市中也大量的涌现出了一些贫困阶层,这个我们感受到这种斥金阶层,甚至实际上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斥金,那么还有一些弱势群体。 另外一个就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大城市尤其是这种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不断扩张,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像北京的沙尘暴等等,包括交通拥堵。而大量的内地中小城镇却缺乏活力,吸引不到人,比如说我们说我们不说这个更偏僻的地方,我们就说石家庄,在我们旁边,那么大的一个城市,曾经一度把这个户籍政策放开,每年可以有几万个进城的农民的指标,可是每年都完不成指标任务,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提供给大家,大家进城干什么,对吧。 所以实际上这个石家庄这种在北京旁边这种省会城市况且如此,那么我们更不用想中西部的很多大量的小城镇。那么我们在做开封总体规划的时候,我们到县里面,镇里面去调查,那么可以看到那真是这个很多的城镇环境很乱,那个整个这个街道、秩序各方面包括景观条件也很差,那么这些地方它怎么能够吸引到投资,所以这些实际上就是它的吸引力不够,所以对我们国家的这种城镇化的贡献它就够。那么实际上我们就是按照杨总一直说的这些资源这些潜力应该怎么挖掘出来,实际上就是这些资源和潜力还没有得到挖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就是我们拉动内需是比较乏力的。 那么我们看一看我们这个产业本身来讲的化,从工业化到现在实际上它应该是一个结构转型的概念,这样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那么从世界这个经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来看的话,那么它实际上走过的路线就像我们这个左图所示红颜色的代表第三产业的增长,而这个蓝颜色的,深颜代表第二产业的增长,黄颜色的代表第一产业的增长,应该它是不断的在下降,不断趋于稳定,而第三产业将来会高高在上,而第二产业它一个波峰,慢慢向下走。那么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恰恰处于中间这个差不多交汇这个位置附近,就是农业产值大量下降,而第三产业在增长,第二产业已经达到一个高点,是这么一个状态。那么实际上将来它的发展的路径肯定是从初级工业化到工业化起飞,到工业化到后工业化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我们现在在往这样一个路上走,那么按照波特的竞争理论来讲的话就是推动经济增长,他认为有四个不同阶段,第一个就是要素推动,土地、劳动力、矿山等等这些,第二个阶段那就进入到一个投资阶段,那么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大部分处于前两个阶段,就是要素推动和投资推动阶段。那么到第三个阶段就是创新推动阶段,那么就是知识经济。那么到第四个阶段应该是财富推动阶段,就是说通过更高的这个财富的积累和更高的消费来拉动这种需求。 那么从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的话,也是从重化工到高加工度化,到高技术化和产业结构软化。那么实际深这个产业结构软化就包括一些产品外包、服务、研究、研究,技术开发,维修、保养、宣传、广告等等这些软性的服务,它自身并不创造什么产品,但是它本身创造服务。那么这些东西实际上恰恰是我们将来结构转型,就是城市会出现产业这种结构的层级和分化和分工,那么就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类型,它都会有所体现。那么第三产业,它内部结构的这种丰富化,也涵盖了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综合性服务业等等这些。 那么实际上这样一来的话就给我们城市创造产业发展的机会带来了比较多的这种类型和空间,所以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这种动力和活力应该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那么我们国家实际上现在就是在发展中面临着内外发展的压力,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包括资源环境门槛效应。所以说从我们目前来看的话,我们国家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出口需求拉动;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然后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维持,所以仍然是一种粗放式增长方式。那么右下角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紫颜色,红颜色的,那么这个实际上是一个GDP的增速,但是这个绿颜色和这个紫黑色的这个颜色它是我们的电力消耗和我们的能源消费增长,那么应该说我们的GDP它的增速还没有那个高。那么同时我们城市人均环境质量不断的下降,发展也遭遇了一个瓶颈,而且社会矛盾又在不断的凸显。 面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这样一种变化,那么面对日益突出的这种资源环境约束的话,面对产业规模扩大和日益增加的市场竞争,那么只有加快这种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式转型,大力推进这种节能降耗,减排经济,走扩大内需和出口并重的道路。刚才杨总也提到了,那么注重改善民生才能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一种坚实基础。 那么这个是我们做过的一些城市,我再列举一个,比如说以重庆为例,那么我们在研究的时候,我们是一个城市规划部分,那么我们实际上恰恰就像刚才说的,我非常欣赏现在这个课题把这种战略规划当做一种整合各种行业规划,部门规划的一种核心手段,或者一种核心规划。那么这里也是恰恰我们现在在实践的一些工作,那么这个是在建设部支持下,我们正在开展的重庆的总体发展战略研究,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先对它进行判断,发现重庆实际上它更多的就是如果是按照一个这种世界级城市的要求,或者地区中心城市的要求。 它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它应该有塔尖,应该有下面的基座,但同时应该中段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可是我们分析了重庆它的职能,它就是不完善,它的尖端不够尖,它的中段服务包括这个服务化的职能是欠缺得很厉害。但是它本地化的职能,比如说重庆人讲的商圈是很繁荣的,那么这个可以看出来它如果作为这样一个市域人口,有3000多万,主城区人口800多万这样一个城市,按照这样一种发展是支撑不下去的,所以我们认为它应该去调整优化它的产业结构,向更高的产业职能去迈进。 所以按照这样一种逻辑的话,我们去构筑它的一个职能空间的布局格局,那么就是左边这张图。可以看到就是我们认为将来它应该是双中心结构,不但有一个中区,还应该有向北部这个江北新区的发展。而且不但有主城区,还应该有外围的卫星城发展,那么这样的话就是我这个大城市和外围的小城市形成一个群,能够把这个我们的高端的职能和普通的职能能够在这样一个空间上达到这样一种梳理和重新的充足,然后形成一个更合理的优化格局。这个就是我们在做战略研究的时候从产业入手、目标入手然后得出的空间调整和职能结构调整,然后造成这种用地布局这种变化,这是我们的一个案例。 那么从这个新的结构转型的趋势来看的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应该说城镇化本身是一种依托,优化产业结构。那么也具体提出一个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一个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尤其提出要提升城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我认为这些发展质量和水平里面其实都含有着新的经济增长的味道,意味在里面。 那么比如说我说一个玩笑,比较简单一点,我们说现在北京或者全国马路上跑的汽车有几亿辆,可是几亿辆那个汽车那个牌照在欧盟统计那个汽车牌照比是非常难看。但比如说这个东西如果我们认识到把这个东西重新的做包装,我们重新设计,那它从研发到设计,到重新去换车牌,重新的拉动制造业,那么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小的车牌它就会带动一个很大的产业。所以这些东西实际上就是看你有没有发现那个城市它本身有这种投资的亮点,有没有这样一个你改变的愿望,有没有你这样的一个增长。所以我想这些东西就是在提高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的创新和认识。 另外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不多讲了。第一是经济,然后后边还有一个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为这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我们从社会公平正义角度来看的话,这个是必须,我刚才说已经到了一个门槛了,不解决社会的安定、团结、稳定就没有保障。 另外一方面从我们的这个拉动消费需求,内需来看的话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一方面我们公共服务均等化,它会带来什么?它会带来层级,比如说医院,我有地区中心医院,然后有社区医院,然后有诊所,甚至乡村我还有赤脚医生,这个就是层级化。 另外一方面会带来网络化,也就是说你要覆盖,既然是覆盖它一定肯定是要有个网,有网络,既然有网络,它就有线,就有节点,就有组织。 另外一个就是区域化,你成了这个层级化和网络化之后必然是普及到全区域的,所以这样一讲的话,就是说实际上基础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养老保险等等这些东西,如果普及下去的话,实际上会拉动很大的这种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 另外一个如果老百姓保证了他自己的生老病死这个基本的服务,他才能够安安心心的把银行里头存的钱,给孩子上学的钱,自己养老的钱拿出来再进行新的消费,这样的话,他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够真正的拉动农村的消费。好多一般简单的说,家电下乡或者以旧换新这些东西不能起到根本实质的作用,而且都是国家掏银子,所以我觉得这些的话别小看,可能都是带动很大的消费需求。 所以我们认为必须一方面从提高产业的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做起,提高城市产业的接续能力;同时一方面也要从改善民生入手,并使社会收入得到增长,使更多的人群有能力享受城市的文明。而且我看到我们泛华提出做到两个城市,我正好提了一个叫“做实城市”,就是这个城市不能是“虚胖”。 那么关于这个课题本身的话,我认为已经是非常好了,那么我还有几个小小的建议。第一个,我们认为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大力推倡城乡一体和区域协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我们的研究课题里更多的体现。城乡一体实际上为我们的城市将来打开我们的资源找到一条新的出路,现在很多的省市都在试点,就是浙江做的很好。因为我们城市有这种发展产业的需要,有发展房地产的需求等等,但是我们的土地资源受到十八一亩红线的限制,也不可能给你城市发展用地更多,怎么办?我们如何将来实行这种产权结构调整和这种土地的扭转,那么实际上我们郊区和农村会给我们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但是必须要纳入到城市体系里面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投资。所以我想可能城乡一体将来城市的一个前景。 另外一个就是区域协同,那么区域协同的话实际上,现在很多城市,我特意看泛华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全国布局图,就是区域战略,落实到这个全国的地图上,有17个区域,我数了一下有17个区域。那么这些实际上有一些大部分都是自下而上推动的,那么这个实际上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会,它可能会左右你一个城市到底往哪个方向选择。比如说郑汴一体化,郑汴一体化提出来之后这个汴就是指的开封了,那么它就要主动的去往郑州方向去发展,它的空间就打开了,这些等等,它都会带来城市新的资产的变化。 第二个我觉得可能就是刚才我们徐副秘书长也提出来过,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因为我想这样大的一个集成技术,那么本身也谈到我们想把那么多的归合为一,就是大家共唱一首歌,大家共画一张蓝图非常好,我觉得这个思路特别好,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话,我们各个城市它的思路就不是分散的,应该是集中的。但是我们这个里边可能会有很多的规划体系的障碍或者规划体系各自的特点。那么这个如何去理解这个东西,如何把战略规划,或者欧盟的空间发展战略,那么这个空间发展战略我们刚才徐秘书长也说了,将来能不能推出一个全国一体的一个空间发展的战略,这样一种规划,我觉得对于各个城市来讲的话,他可以先行、先试,不见得等国家这个东西出台。那这个先行、先试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方,作为一个研究立项,我们完全可以去这样设想,去推动,所以我想这个对象我们国家将来整个一个规划体系的变化,可能他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三个呢,我觉得就是应该在进一步突出以城市发展战略为核心的规划系统的集成,我觉得这个现在已经是做的非常好,我觉得这方面可以再进一步强调,那么最后一个呢,就是产业和社会基础公共服务 体系相互促进,我觉得这块能不能再进一步的补强,因为我们这个只谈城市的GDP,或者只谈城市的产业发展,恐怕不行,那么刚才我记得咱们人居署的这个先生,也特意说过要把低碳等等,这些加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方向,那么我想如果要是这样的话,就是真正能够把这的集成的技术,变成一个集大智所成,能够真正为我们国家城市发展,寻找一个突破,能够带动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思想的变革。谢谢各位。再次感谢我们这个会议的邀请,而且进入世博会的一句话,就是城市将生活更美好,我也希望通过我们这样一个研究,能够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好,谢谢。 主持人:好,感谢张所长精采的演讲,张所长从这个城镇化健康发展之路,提出结构转型,应该说对我们课题研究,有借鉴意义。再次感谢,下面请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体雁教授讲话。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