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海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
时间:2011-03-15 17:3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
|
项海帆 (1935.12.19 -),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同济大学路桥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桥梁设计委员会通讯委员。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我国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本科,195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专业研究生,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顾问院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研究,近些年来主要侧重于大跨桥梁抗风研究。近十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主持完成了国内绝大部分大跨桥梁的抗风研究。他主持完成的《大跨桥梁风致振动及控制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上海南浦大桥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1995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现担任国内外主要学术职务有: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风工程学会及上海振动工程学会首席顾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就荣誉
项海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是我国大跨桥梁抗风研究的开拓者及我国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与工程控制研究,近些年来主要侧重于大跨桥梁抗风、高耸结构与高层建筑抗风等方面的研究,在桥梁颤振与抖振分析,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桥梁风致振动与控制方面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十多项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三十多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其中主持承担的《大跨桥梁风致振动及控制理论研究》获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与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南浦大桥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黄浦江南浦、杨浦大桥抗风性能研究》获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地区台风特性研究》及《桥梁抗震理论》分别获1988年与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项。负责主持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已成为我国桥梁与结构抗风研究中心。在1997年国家计委与科委组织的评估中评为A等。1978年以来已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与译著七部,其中主编的《中国桥梁》获1994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主要参加的《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获1996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培养博士生25名与硕士生28名,博士后3名。
目前负责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体系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国家攀登B项目《确保大型桥梁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综合监测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桥梁地震与风振的控制研究》及省部级项目《大跨径桥梁上部结构体系及力学
性能研究》等。
现担任国内外学术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科技委委员,国家科委奖励办公室交通组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土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秘书长,中国风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IABSE)副主席(代表中国),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和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联合桥梁设计委员会外国通讯委员
出版著作
主编《拱结构的稳定与振动》、《中国桥梁》(获1995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桥梁漫笔》(主编之一)、《高等桥梁结构理论》、《中国大桥》、《现代桥梁抗风理论与实践》。参编《桥梁设计》、《工程结构抗震动力学》、《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获1995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译著有:《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建筑原理》(德文)、《钢桥的疲劳和断裂》(英文)、《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引论》(英文)。发表论文300余篇。培 养博士生50余名,硕士生36名。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获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金牛奖和上海市科技功臣提名奖,同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金牛奖)。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