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1960年从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以后一直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199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历任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理兼建筑规划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建筑学会教育与职业实践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受聘《中外建筑》、《时代建筑》编委,《新建筑》名誉编委。
从60年代起开始建筑设计创作,1980年日本举办“未来文化乡土博物馆”国际设计竞赛获佳作奖,同年全国中小型剧场设计竞赛,小型和中型剧场分别获最高奖,1982年日本举办“长寿之家”国际设计竞赛获三等奖。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和上海市教育会堂分别获1991年度国家教委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上海新城花园(别墅区)获1994年度上海优秀工程设计(建筑)二等奖,上海静安寺广场(综合体)获2002年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杭州滨江区江滨地区城市设计获2003年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与实践获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无锡新疆石油职工太湖疗养院被选入世界权威建筑历书《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1996年版)。
长期来研究山地建筑并实践创作,近年来重点研究城市设计,强调建筑、景观园林和市政、交通的综合设计,同时大量实践,完成了包括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在内的20多项城市设计。在建筑教学中重视基本功与现代设计思想的结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建筑教学,1994年应邀去香港大学讲学并举行个人作品展,同年“以环境观建立建筑设计教学新体系”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1年获上海市育才奖。著作有《大门建筑设计》(1984),《山地建筑设计》(2001),《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2002)《城市设计机制与创作实践》(2005)等,并在城市设计,建筑创作、建筑教育等方面发表论文40多篇。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