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的规划建设标准
1 .城市各发展阶段与规划建设标准
( 1 )城市现状建设水平与规划建设标准
( 2 )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需求与规划建设标准
( 3 )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水平与规划建设标准
2 .城市的资源条件与规划建设标准
( 1 )现有城市资源条件与规划建设标准
( 2 )未来城市资源状况与规划建设标准
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规划建设标准
( 1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与规划建设标准
( 2 )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建设标准
( 3 )城市资源的再生与规划建设标准
( 4 )高新技术发展与规划建设标准
( 5 )城市活动的导向与规划建设标准
二、城市规划结构形态
1 .紧凑式城市结构的适应对象
( 1 )平原地区城市
( 2 )中小城市
( 3 )有连续拓展条件的城市
■ 优点:有利于城市紧凑发展,集聚效能高。
■ 缺点:大城市易造成交通拥挤堵塞、生态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
2 .组团式城市结构的适应对象
( 1 )现状已是组团式城市形态的城市
( 2 )在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之间有自然地形或不可改变的工程屏障阻隔的城市
( 3 )各可建设用地之间强行连接,会导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城市
( 4 )各组团间具有快速交通联系条件的城市
■ 优点:有利于城市灵活组合,不易破坏生态环境,城市接触自然界面大,避免紧凑式大城市的通病。
■ 缺点:处理不当,会造成城市分散,近期难易形成繁华的面貌,导致城市集聚效能低。
3 .组合型城市结构的适应对象
( 1 )现状已具有功能分工明确而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体
( 2 )有生态环境和产业空间布局因素,而需要紧密结合成一体的具有快速交通联系的城市群体
■ 优点:有利于城市群体间的产业空间合理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组合形成地区性功能齐全、分工合理、集聚效能高的中心城市,推进整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 缺点:处理不当,会造成松散、联络不畅的局面,达不到中心城市集聚效能高的目的。
三、城市群体的空间协调规划
1. 大区域的城市体系规划
2. ① 产业群体功能组合
② 区域交通联系
重点:
③ 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④ 区域性 ( 流域性 ) 防灾体系建立
⑤ 生态环境保护
( 1 )跨省的区域性城市体系规划
例:① 长江三角洲地区
② 京津唐地区
( 2 )跨市(地区)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例:① 珠江三角洲地区
② 浙江省杭嘉湖地区
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1 )形成合理的城镇等级序列、职能分工,发挥中心城市功能
( 2 )形成产业、生产力合理的空间布局
( 3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与综合效能发挥
( 4 )市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3 .紧密城市间的空间协调规划
( 1 )城市间的功能互补,提高整体效益
( 2 )城市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
( 3 )城市基础设施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实质性”城市的空间协调规划
( 1 )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 2 )完善和强化城市的中心功能
( 3 )理顺城市内部功能联系
( 4 )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
( 5 )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5 .行政合并后的城市(镇)空间协调规划
需要新编城市(镇)总体规划 其重点:
( 1 )合理调整合并后的城市(镇)的功能布局,以获得最佳的城市(镇)效益
( 2 )防止副城(或副中心)的消衰
( 3 )积极增进副城的发展
( 4 )综合权衡副城的兴衰对全城(镇)的影响
四、城市中心功能的完善与提高
1 .新辟城市中心
( 1 )跳越式地拉动城市发展
( 2 )有利于快速形成现代城市中心
( 3 )缓解旧城压力,为改造旧城创造条件
( 4 )暂避旧城改造的难点
2 .旧城市中心的改善与提升
( 1 )发挥旧城市中心的品牌效应和区位效应
( 2 )提升旧城土地效能
( 3 )推动旧城改造更新,提高环境质量
( 4 )保护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3 .城市中心的拓展与强化
( 1 )进一步强化城市中心功能和辐射能力
( 2 )提高城市中心的规模与水准
( 3 )扩充城市中心的内涵和功能
五、城市的空间
1 .滨水城市的空间特色
( 1 )沿江河为城市发展轴
( 2 )以江河为城市绿色纽带
( 3 )沿江设置城市公共中心
( 4 )沿江分布生活居住区
2 .山地城市的空间特色
( 1 )以山体作绿色屏障环抱城市
( 2 )以山体为绿核,城市环抱山峰
( 3 )山体作组团式城市的生态绿楔和绿带
( 4 )山峰作城市空间制高景点
3 .山水城市的空间特色
( 1 )集江城、 峦城特色于一体
( 2 ) * 山面水,集聚中心
( 3 )依山就势,近合自然
六、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1 .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 1 )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的种类
( 2 )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的数量
( 3 )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
2 .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 1 )区域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 2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 3 )城市基础设施本系统的合理布局
3 .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运作与管理体系
( 1 )多方位开拓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 2 )建立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程序
( 3 )开拓合理的基础设施经营体制
( 4 )开创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