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智能城市 > 新闻资讯 >

长春新区:一个生态智慧的新区

时间:2017-05-29 15:3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加强生态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新区要明确制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控制发展耗水型产业。加强新区内河流、湖泊、湿地、地下水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构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新区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加强新区生态管治,严格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系。

  ——摘自《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升华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生活质量,尤其是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镇化走到今天,面临诸多城市病的居民,经常会纠结于两个问题:应该在什么地方生活?传说中的生态城市是什么样子?生态城市,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这是人类在不可能回到原生态的从前,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创造的一种理想生存环境。长春新区正在进行这一尝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长春新区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加快推进生态智慧新区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长春新区位于东北三省的核心区位,是东北亚区域的几何中心,同时又是环渤海、环日本海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承担着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带动区域振兴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超前规划发展路径,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是发展的起点也是终点。只有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城市才能引来彩凤,同时,也只有通过生态城市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春新区是如斯谋划的,也正在将蓝图中的美好设计次递变为现实。

  绿色是优势,绿色是王牌。加快推进生态智慧新区,建设绿色新长春,让长春新区发展得更好、更稳、更顺,让吉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居环境更优美。我们坚信:长春新区一定能够为吉林省创造出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城市建设新典范,一个极富潜力、魅力与活力的新区指日可待。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长春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保护、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把生态、低碳、绿色、循环、节约等理念贯穿整个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严格保护好自然山水环境和开放绿色空间,融入更多的绿色元素,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在新区建设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融入现代元素,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并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长春新区这座北方寒地生态城市,构建起梦幻般的美丽家园。

  打造魅力新区风貌

  依托新区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及多样化的城市功能,规划构筑由生态景观廊道、特色景观分区与重要景观节点共同构成的“三廊、五区、多点、网络”的总体空间格局。

  “三廊”指规划控制范围内的三条楔形绿廊。包括伊通河下游生态绿廊、雾开河特色农业生态绿廊与大黑山脉生态绿廊。

  “五区”指五大风貌分区。即城市生活风貌区、魅力空港风貌区、生态科技风貌区、国际物流风貌区、绿色农业风貌区。

  “多点”指新区范围内的多个重点景观区域。包括北湖湿地公园、空港国际合作与高端服务核心区、饮马河沿岸景观带等多个不同类型的重点景观区域。

  “网络”指由城市外围的生态绿带、自然河流水系、城市快速路、城市防护绿地等共同构成的串联各城区与外围景观节点的网络化景观廊道。

  同时,规划提出了四大魅力新区建设目标,即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态之城、融合多元文化的活力之城、体现开拓精神的创新之城、彰显长春特色的宜居之城。力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城市设计建设一个生态与人文交织、开拓创新与历史继承兼备、具有现代化城市魅力的青年创业者圆梦之城。

  规划将“保护发扬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魅力新区风貌”的总体规划思路融入到各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将各城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新城区。

  自然山水格局完整、山水城田“四位一体”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区域空间上,新区依托现有山水等生态本底条件,构建“一脉、四廊、多核”的生态安全格局。一脉是指大黑山生态绿脉;四廊是指四条自北向南注入松花江的四条河流廊道,分别是伊通河、雾开河、干雾海河和饮马河;多核是指多个湖泊水库,分别是北湖、卡伦湖、八一水库、春明湖等。保护大黑山生态绿脉。严格保护大黑山脉范围内的天然林和重点公益林,严禁滥砍。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借助林地清欠回收,逐步推进被侵占林地区域的退耕还林。完善河网水系布局。加强对饮马河、雾开河、干雾海河和伊通河的保护,梳理和恢复河道水网,提高水系连通性、功能性和完整性。推进滨湖湿地建设。加快湿地恢复治理,重点保护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和饮马河下游湿地,结合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要求,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积极申请国家公园试点。

  在城市内部,大力建设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等多种类型的公园。建设功能多样的城市公园。在北湖科技开发区建设森林公园,满足城镇居民休闲游憩需求;在雾开河、干雾海河、小南河、饮马河、伊通河等河流沿岸,建设多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公园,满足为鸟类提供栖息地的需求;在城市内部,建设具备雨水调蓄功能的公园,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

  蓝天碧水辉映生态四湖

  蜿蜒富饶的水系赋予了长春新区温婉的气质,人们邻水而居的梦想也会随着长春新区围绕这些水系构筑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而成为现实。这些水系如项链般串连起北湖、天茂湖、春明湖、龙泽湖等颗颗明珠,长春新区致力于提升改善四湖品质。位于北湖科技开发区的北湖湿地公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位于长春高新区的天茂湖公园碧水清波,景色宜人;位于长德经济开发区的春明湖浑然天成、水光潋滟;而位于空港经济开发区的龙泽湖则映衬出环湖国际功能区的独特魅力。四区四湖,相依相衬,闪烁着明珠般的璀璨光华。

  从“产业”的城市到“人”的城市

  未来的城市应该是怎样的?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但一座符合发展理念的城市仍离不开“低碳、生态、宜居、宜游、宜商”等等要素。长春新区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落实“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策略,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一个中心、两个第一、五个示范”的建设,构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带动长春新区的产业升级与东北亚区域的开放合作。

  按照这张总体蓝图,未来几年,长春新区将重点实施一系列环境提升工程,以长春主城区为原点,向南北递次展开。针对一南一北两个开发区不同的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与人文风貌,长春新区的建设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聘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团队按照“三十年不落后”的标准进行精心设计,《长春新区空间景观整体提升设计方案》由此出炉,一条产城配置合理、产城协调发展、产城相融相生的城市建设与环境提升路线呈现眼前。

  2017年,长春新区的建设者们就将为我们开启这样一幅画卷——城市之南的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两带、六轴、五大特色片区、多个特色节点”为主线,打造现代城市与自然交融的形象窗口;城市之北的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以“一湖一心、金街串联、U环绿带”为脉络,塑造生态郊野与都市活力空间共荣的风尚之都。

  而更为宏大的、贯穿整个城市发展主线的生态治理与文化空间的提升工程,也将在我们面前由一张蓝图一步步立体、丰满,变成身边随处可见的动人风景。

  长春高新区在环境提升上的总体风貌定位——长春南端的特色产业生活组团;长春现代科技风貌的核心代表区;长春产业新城更新改造的示范区。在此基础上,长春高新区“两带、六轴、六大特色片区、多个特色节点”的环境提升总体方案逐渐明晰。其中,以贯穿高新区南北的硅谷大街为主轴,东西两条绿化带将串联起各产城单元;再辅以电台街、蔚山路、超达大街(核心货运通道)、锦湖大路为线,将高新区的划分为六大特色风貌区,分别是休闲都市风貌区、时尚文化风貌区、汽车制造产业风貌区、医药光电产业风貌区、创智宜居风貌区、生态宜居风貌区。与此同时,在风貌区内形成核心节点,强化各个风貌区的不同特色。

  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规划结构清楚,通过两横一纵的城市发展轴线,串联起各个功能组团,道路体系、绿化空间建设都较为完善,但缺乏人气、空间彼此割裂等问题也逐渐暴露。为此,《长春新区空间景观整体提升设计方案》中提出,要把北湖开发区建设成为“长春市城市地标性中央商务区;长春市生态景观展示区与共享区;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城市风貌塑造上,以主城区的城市特征为参考,错位发展,并引入先进的海绵城市理念,通过“一湖一心、十字金街、U形绿带”等环境提升策略,激活一个舒朗大气、简洁时尚的现代化新城。北湖国家湿地公园连接伊通河北北段治理工程,形成近30平方公里的湿地群,兼具生态旅游功能的城市绿肺为长春新区提供源源不绝的清新空气。

  城市环境提升工程总投资15亿元,对高新开发区、北湖开发区及北湖生态公园进行环境提升,努力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先行区、示范区和重要功能区,工程两年完成,2017年投资10亿元,完成重点区域、重要景观提升任务。

  干雾海河水利防洪及园林景观工程总投资15亿元,治理河道长度约4公里,库区清淤面积约1.5平方公里,打造景观、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滨水空间,计划2018年10月建成,目前已完成土方工程量70%。2017年底前将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伊通河北北段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90亿元,河道长17公里,治理范围14.82平方公里。2016年已全面开工,伊通河东岸绿道与北湖湿地公园实现连通。2017年计划投资16亿元,实现河道拓宽、污水截流、水质改善初见成效的目标,2019年全部完成。

  龙泽湖生态景观及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6.23亿元,占地1.12平方公里,包括龙泽湖生态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绿化景观工程、河湖连通综合治理工程,计划2018年完工。2017年将完成土方及部分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智慧新城区 夯实发展“硬底盘”

  如果说把城市比作心脏,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就是城市的血脉,它为城市供应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城市得以流通。良好的城市交通体系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是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长春新区将以长远眼光和超前意识坚持基础先行,强化新区交通发展支撑,牢筑新区发展“硬底盘”,为新区构建功能完善、服务一流、人民满意的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与骨架。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是重要“先行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就是要解决好“联”“通”“畅”的问题。长春新区以长远眼光和超前意识坚持基础先行,牢筑发展硬“底盘”,统筹考虑地上地下、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需求,空港地铁工程、综合管廊工程、“三路七桥”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直接关系城市发展、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投资拉动。“三路七桥”工程将增强未来物流园区集散能力,成为连接新区三个省级开发区的重要交通动脉和节点,促进新区各区域间要素流动,推动各区域联动发展;地铁和地下管廊项目的开工,体现了长春新区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地上地下同步建设的着实性举措。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切实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转型升级动力。

  空港经济开发区作为新城区,适合大面积建设综合管廊。人们常讲,城市寸土寸金,建设综合管廊的意义首先在于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并节约了地上空间。综合管廊是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地下综合管廊号称“马路拉链终结者”,就像在城市地下为管线盖一个“房子”,电力、通讯、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贯穿其中,甚至还有自己的“房间”。管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前期一次性投资,避免了以后屡次破路的投入,长远看来,一旦建成即可“一劳永逸”,大大方便了各种管线的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此外,地下综合管廊还有诸多好处,减少路面的电杆、井盖,保障路面交通通畅,保持城市美观;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避免土壤和水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能解决管线规划中的“预留”问题,克服城市发展与市政管线规划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对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区域形象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空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总投资83.8亿元,建设管廊447.3公里,2019年建成。2016年开工总长度47公里,已形成部分廊体。2017年投资22.7亿元,开工建设管廊67公里、缆廊38公里,完成工程量的50%。

  轨道交通空港线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全长34公里,2020年建成,目前已局部开工。2017年投资5.1亿元,完成中心广场站、建兰街站主体工程,完成民俗馆站主体工程的50%,交通枢纽完成前期工作。

  北湖快轨一期项目总投资52亿元,全长13.4公里。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已完成工程土建部分的50%。2017年投资8亿元,11月底实现桥梁贯通,2018年9月试通车。

  “三路七桥”项目总投资92亿元,涉及道路总长36.19公里,建成后将完善物流园区进出功能,实现北湖、空港、长德三区联通。2017年春季复工续建,年底前确保通车,2018年9月30日前完工。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绿色在今天必须与发展统一起来,形成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概念——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长春新区必将会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