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智能城市 > 新闻资讯 >

内涝难道比互联网+更难解决?

时间:2015-06-01 07:5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郑渝川

  5月29日,深圳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现场,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认真听完26名政协委员的现场发言,谈及深圳在教育、人才、城市管理等方面跟北上广存在发展差距。马兴瑞现场批评,深圳布吉水涝水深有五六十厘米,一淹两三小时堵住路口,水涝这么严重却没有纳入改造,并发问“新建的城市怎么就总淹呢?”马兴瑞表示,谁也否定不了深圳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和伟大成就,但更要警醒、清醒,找出并解决问题。(5月30日《晶报》)

  深圳的城市内涝问题,近几年一直非常突出,每年的5、6月都会出现高水位的水漫街道“看海”“景象”。尽管存在雨季严重内涝问题的城市,并非深圳一家,但唯有深圳建城时间较短。广州等建城时间较久的国内城市,遇到内涝尚可以归结为下水管道建设面临城市固化布局的限制;深圳则有所不同,现有的城区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纳入规划开发并建成。

  反复内涝,表明深圳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对排涝考虑不周;而频繁整治水患,见效却并不明显,这一方面说明下水管道建设滞后带来的历史欠账太多,但另一方面也突出反映出深圳的水务、规划、建设等部门解决前述历史欠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存在偏差。最典型的例证就是,近几年才投入使用的道路、社区、商业区域,到雨季也会面临内涝。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此次公开提出的质问,实际上此前已经被深圳市民、网友反映过无数次。对此,深圳市规划、水务部门给出的解释却相当“奇葩”。《东方早报》2014年5月12日报道,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说,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由于苏联降雨较少,排水管道标准较低,这导致深圳排水管道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深圳规划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深圳最初仅打算建设一个100万人的城市,而现在实际人口已经超过了1800万。

  如果说过去受发展条件和眼光的限制,城市排水管道标准较低,但到了后来,当深圳的内涝问题变得突出,又具备解决内涝的技术能力和财力,为什么城市新建区域却仍然没有积极调高排水管道标准,并通过治本整治减少其他城区的内涝呢?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就布吉水涝无人问一事给出的解读,是相当犀利的,一是“官气十足”,二是“天天飘飘然”。

  深圳城区内不少区域被列入内涝整治范围,每年列入,每年大刀阔斧整治,来年却仍然定期迎来水灾。难道那些区域的内涝根本整治不了,超出了现在的技术能力?但深圳市的有关部门每年发布的各区域内涝整治公告,都清清楚楚写明了可以解决指定区域的内涝问题(否则不可能拿到财政拨款)。年复一年兴师动众的整治,没有兑现承诺,也不向深圳市民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对社会呼吁和民生疾苦麻木不仁,这不叫“官气十足”叫什么?

  此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单位发布了2014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结果,深圳位列榜首。这不过是深圳近些年来拿到的耀眼荣誉中的普通一项罢了。如此之多的荣誉,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特区政策决策正确性的有力佐证,但也让深圳的一些政府部门“天天飘飘然”。一个经济特区,可以快速的布局机器人产业,可以研发制造出全球首个人工生物角膜,可以在金融创新领域大胆单刀突进,官员说起互联网+头头是道,却不能解决下水道问题,这样的鲜明反差,长期存在,却长期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

  为什么深圳的有关职能部门,不能拿出上马科技创新项目时的积极性,去周密部署彻底解决城市内涝?仅仅是因为前者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直观的驱动动力,而后者更多与民生有关,是接地气的项目,显得不够“高大上”,没有挑战难度,所以有关部门就缺乏专注解决的热情?

  文/郑渝川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