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智能城市 > 新闻资讯 >

中国各地计划打造200个“智慧城市”

时间:2014-11-04 08:3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明振光

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 日本《产经新闻》11月1日发表题为《学习北欧经验打造智慧城市》的署名文章,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尽管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但污染情况似乎在逐年恶化。以往北京都是在进入供暖季之后由燃煤带来烟尘,但在今年的10月19日,也就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当天就已经创下了PM2.5浓度达每立方米400微克的纪录。空气污染程度之重达到了世卫组织所建议的最高值的16倍,很多参赛选手不得不戴着口罩比赛。

中国政府也一直在寻找应对这一严重事态的对策,但效果尚不明显。现在看来单靠机动车限行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已经不管用了。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刺激了人口的自由迁徙,与之相伴的是,钱流、物流也都沿着相同的方向集中。最终导致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出现人口过剩的问题,城市功能几近瘫痪。严重的空气污染或许就是负面效应之一。作为对策,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智慧城市”的计划,目前这样的计划已经多达200个。
 

日媒:中国各地计划打造200个“智慧城市”
 

今年春天,我访问了江苏省省会南京,与中国政府方面的代表、省政府官员、大学里的研究人员等就智慧城市交换了意见。由此我得知,中国政府所说的智慧城市主要是由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技术、行政服务的信息化三者杂糅形成的产物,而所谓国家级、省级的区分也只是规模大小不同罢了。我当时极力强调,划分智慧城市等级的最重要依据不仅仅是每一项具体的技术,而是这座城市中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为在我看来,提高生活质量这一基本概念才是划分世界上智慧城市等级的唯一标准。为了这次南京之行,我预先做了充足的准备,还曾经飞赴在智慧城市建设上领先一步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实地参观。斯德哥尔摩是2010年的“欧洲绿色首都”,它也是欧盟委员会2008年推出的“欧洲绿色首都”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第一个典范。

我首先参观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郊外、从1994年开始通过对旧有工业港口的再开发形成的哈马比生态城。开发20年来,这里已经成为一座拥有3.6万人口的新城。

在土地利用、交通体系、节能减排、水质净化、垃圾处理再利用等方面,市政府、开发商和拥有相关技术的民间企业都以提高生活质量这一共同目标为基准,推进城市开发。为了改变居民的意识,政府提出80%的居民出行由轻轨等公共交通系统和自行车承担。而且为了帮助双职工夫妻兼顾工作与育儿,政府还花大力气建设了相当数量的保育中心和儿童游乐场。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由真空搬运系统实现瞬间收集,再作为生物燃料发电。美丽的城市、河流上飞翔的水鸟、满眼的绿色与淡雅色调的低层公寓楼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据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由于健康水平的提高,帮助政府节省了大笔医疗财政支出。一边学习北欧的智慧,一边引进日本的技术打造智慧城市。由日本主导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已经到来。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