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智能城市 > 新闻资讯 >

善用“大数据”设计未来城市

时间:2014-10-24 07:2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孙锦

■深圳特区报记者孙锦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群岛或湾区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的试验田。”长期从事建筑设计领域研究的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副校长杰哈德·斯密特认为,一座国际名城必须是一座兼具吸引力和韧性的“未来城市”,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在“大数据”时代中的智能规划和公众参与。

未来30年,现有城市和新城市中将有超过20亿人需要新住房和工作场所,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未来建筑在这些地区拔地而起,这一发展趋势将为全球城市设计和规划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于2010年9月成立了“未来城市”实验室,以“城市代谢”概念为框架研究“未来城市“的智能发展模式,城市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水、材料、能源、资本、空间和信息。为了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城市中让这些资源循环流动,一道加工进程的输出品是下一道加工进程的输入品,从而产生价值。

斯密特介绍,目前,世界上建设“智能城市”的尝试数不胜数,并成为推动新型都市增长系统的趋势。虽然“智能城市”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但若缺乏科学规划并且不能保证巨大的技术基础设施得到适当使用和维护,智能城市模式的成功不一定能够得以保证。

“瑞士有很多宜居并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城市,它们利用智能城市的优势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城市规划上加强了人性化的因素,促进城市政府、市民及自然环境之间的感知和视觉互动,从而让市民有机会直接参与城市规划与设计。”斯密特建议,深圳瞄准湾区名城应充分利用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设计,在过去,人们通常基于相关原则、先例、目标和记录中的数据完成城市设计。但在“未来城市”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将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将以往的成功设计与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设计将大数据的优势和潜力带到了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与管理中。

斯密特对建设宜居、可持续发展和有韧性的湾区名城总结了以下三大要素:一,有吸引力的建筑物、无污染的水和食品供应以及节能型区域交通系统;二,允许市民参与的开明的城市政府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市民;三,利用“大数据”的发展和“市民设计学”取得的成果,通过科技进步和网络实现具有前瞻性的独特规划。

“市民设计学”是基于市民通过互联网提交的设计建议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从而创造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新途径,在一些欧洲城市早已被广泛推广。斯密特说,作为一座创新型城市,深圳可以考虑通过公众数据外包机制,市民可以提交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还可提供更多的帮助或是对城市动态更有概括性的深刻洞察。“市民设计学”因此能为“未来城市”的定居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到设计进程的可能性。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