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正在世界不同经济体间乘势增长,各种新兴经济体和新兴服务业态此起彼伏。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互联网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相互交织,数字城市、智慧城市逐步从理念转为应用,并日益成为推动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统筹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数据源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以公共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核心,通过构建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的、标准的、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各种分布式的、异构的地理信息资源进行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在多重网络环境下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各类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各级政府及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结合自身业务工作需要和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直接在线调用地理信息资源并开发建立多种专题、多种用途的应用服务系统,以满足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环境治理、智能交通、位置服务、防灾减灾、城市应急响应等政府和行业部门管理决策的需要,从而促进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协同化。 数字城市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是现代城市十分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空间支撑。目前,全国已有321个地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已有190个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累计开发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等领域共2500多个应用系统,在城市规划、国土资源、旅游、城市交通、物流、电力、公众应急、灾害防治等60多个行业得到了应用,数字城市建设成果正日益引起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今后几年,我省要在全面落实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要着力实施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增长极、大力培育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下大力量把县域经济和县城搞大搞强、下大决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把握环渤海加速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好四大攻坚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美丽河北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都对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数字城市建设是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的重要空间支撑。从河北实际出发,把沿海地区开放、开发作为河北实现由大转强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实现港城、港区、港口一体化发展,数字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空间支撑作用。通过统筹沿海地区多尺度、多种分辨率、多种数据源的地理信息资源,建立沿海地区天空地一体化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开发建设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海洋生物监测系统等多种专题的应用服务系统,为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提供保障服务;通过建立可视化的在线三维实景影像系统,可以真实地展示沿海城市和港口、港区日新月异的建设情况和美丽的海滨风貌,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临港产业布局,把城市管理、现代物流、海洋产业、海洋生态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布局,有效改善临港的软硬环境,同时,还能向外界推介沿海地区的丰富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积极引进人才,扩大招商引资,从而为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提供空间支撑。 二、数字城市建设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人口密度最大、产业集聚度最高、经济发展最活跃、信息资源最丰富、资本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对地理信息需求最旺盛、更新要求最快、分辨率要求最高的区域。数字城市建设通过在地理空间信息基础上叠加专业信息,实现了对经济、社会和人文信息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将管理和决策置于具有综合集成能力的现实的地理空间信息之上,使城市管理、产业布局空间化、精细化、可视化,不仅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和精确性,也使人类对城市的定性描述走向了定量表达。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支持下,城市管理工作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准确覆盖,实现由部件管理到事件管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由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转变,不仅能够加强综合环境整治,并将有力地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低碳、节能、新型环保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帮助企业快速开发和设计新的业务和流程,实现灵活和动态流程支持下的运营和运作,从而有力地推动智能环保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及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并通过创新驱动,不断实现自主创新,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数字城市建设是大力培育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的重用保障。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河北作为首都功能疏解和战略展开的腹地,把握在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强化生态保障功能,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改善城镇层级结构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都对数字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利用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应用系统,可以直观地展示环京津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为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体系和产业体系提供空间决策支持,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科研成果转化和承接京津产业要素转移提供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加强当地政府部门与北京、天津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的实景在线三维系统,人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了解环京津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开发建设情况,及时查找到投资热点,发现投资潜在方向。同时,通过平台还可以为环京津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信息,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数字城市建设是县城规划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大力量把县城规划建设和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坚持县城建设、工业园区、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发展,尤其要在县城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必须要加快数字县城建设步伐。数字县城建设通过建设覆盖全县城的多种分辨率、多种尺度的地理信息资源,构建全县统一的、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系统,将县城现状真实地用三维景观表现出来,并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实现政府多个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使城市管理和服务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从而为县城规划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直观的管理平台。 五、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空间支撑。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路径。智慧城市是面向未来构建的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依托泛在网络,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和使用等服务,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的重大信息化工程,客观上要求以地理信息作为空间支撑,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升级改造,实现信息技术的最优化运用,从而改变政府、企业和个人交互的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现实需求,也是现代城市管理者智慧与眼光的体现。为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城市基础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数字城市基础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及工作职责,要求到2015年底11个设区市和135个县(市)全部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立项启动。目前,我省11个设区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全部立项启动,数字石家庄、秦皇岛、邯郸已建成应用,数字栾城、霸州、隆化、宽城、河间、武安等30多个县(市)已通过立项审批并投入建设,呈现出数字城市建设的良好势头。在我省数字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的同时,也存在着个别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项目资金不落实、应用推广不深入、建设进度迟缓等问题,影响了全省数字城市建设的整体进度。 地理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政府宏观规划决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重要支撑。尤其是数字城市建设,通过整合各种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服务系统,对于推进城市信息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科学实施环境治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从战略层面上加快推进。 (作者高献计系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河北省地理信息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