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智能城市 > 新闻资讯 >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

时间:2013-03-11 12:44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肖勤福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答本报记者问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抓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日前,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肖勤福围绕天津市华明示范镇及该市推进城镇化这一主题采访了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六年总共走了四步,取得了明显效果  
  记者:首先非常感谢黄市长在百忙之中接受学习时报的采访。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被称为未来20年推动我国持续发展的五个“发动机”。对此您怎么看?
  黄兴国:我认为,城镇化是最大的“发动机”。抓住了城镇化这个“牛鼻子”,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就可以较为系统地解决城乡差别扩大、收入差距拉大、内需动力不足、社会管理难题增多等问题。就像下棋一样,城镇化这颗棋子落下去,全盘就活起来了。
  当前全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比是3:1,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人口比重高的地区总体收入增长就慢,城乡差别就大。因此,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缩小城乡差别和收入差距的根本措施。
  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创造供给。我们讲扩大内需,最大的内需源泉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现在有2亿多农民在城乡之间流动,没有稳定下来,如果其中1亿农民稳定下来,进入城市或者进入小城镇,就会带来巨大的内需。我初步算了一下,每个进城农民的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需求,至少可以拉动20万元投资,1亿人就可以拉动20万亿元的投资。未来8—10年之内,城镇化应该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因此,我们才讲城镇化是最大的“发动机”。
  中国的农民工大流动,两亿农民没有完全融入城市,游离在体制之外,产生了许多社会矛盾,也带来了交通拥堵、贫困人口聚集、环境污染等很多困扰城市的问题。城镇化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又可以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天津是一个沿海大城市,具有较好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积极创新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你们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黄兴国:天津是大城市,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土地的级差效应更加明显。近郊农村的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少,就业渠道广,特别是这几年从事工业、服务业的越来越多,对土地的依附性日趋减弱,传统的村庄功能在逐步消失。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对城镇化的要求非常强烈。我们通过宅基地换房办法加快推进城镇化,恰恰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适应了天津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比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新、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方式创新、小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小城镇综合执法体制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等。这些都是从天津实际出发做出的探索。我们国家大,各地情况差异也很大,都应当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自己城镇化的发展路子。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高水平制定城乡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在不减少耕地的前提下,从2006年开始,选择东丽区华明镇开展城乡统筹试点,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东丽区华明镇建设新型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归纳起来,六年多总共走了四步:第一步,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示范小城镇;第二步,“三区”联动发展;第三步,实施“三改一化”改革;第四步,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这四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了大城市周边农村城乡一体化的新思路、新途径。
  第一步:以宅基地换房,建设新型小城镇  
  记者:天津建设新型城镇开局之时,选择华明镇做试点有什么样的考虑?
  黄兴国:当时考虑,选择一个区位条件不算差,矛盾比较多的地方搞试点,才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华明镇地处东丽区,位于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由12个村庄组成。当时的情况是:
  生活环境很差。由于缺乏规划,村庄居住空间杂乱,群众的生活环境很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社会矛盾突出。由于空港物流加工区征地等原因,社会矛盾非常突出。当时大项目征地,一亩地给3万元钱,其它就不管了。每年有七八千人次到中纪委、国土资源部和市委、市政府上访。
  天津作家蒋子龙在一篇《小镇示范》的散文中说,华明镇原来的名字叫荒草坨,它的十几个村子和城市紧密相连,却又被一种隔膜和差异撕裂开来。
  记者:万事开头难。你们在华明镇采取了哪些创新性做法?
  黄兴国:我们在华明镇的主要做法,是提出了 26个字的方针: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以宅基地换房。
  承包责任制不变,就是国家确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就是不能踩18亿亩的耕地红线,只使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尊重农民自愿,就是农民不同意、不高兴、不满意的事坚决不做,要把好事办好;以宅基地换房,就是通过土地置换的办法解决问题。尽量做到政府不投入,农民不花钱,就能过上城市生活。
  以宅基地换房是天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在国家现行法律和政策框架内,以不减少耕地为前提,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有特色、适合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 小城镇。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无偿换取小城镇中的新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农民原有的宅基地进行统一复耕,实现耕地总量不变、质量不减、占补平衡。新的小城镇除了农民住宅外,还规划出一块可供市场开发的土地,用土地出让收入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
  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实现了土地和资金两个平衡。将全镇原来12个村12071亩宅基地全部复垦为耕地,新的小城镇建设只占用土地8427亩,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小城镇中建设农民还迁住宅占地3476亩,建设资金需要40亿元,另外4951亩土地出让收益达到50亿元,用于农民住宅和配套设施建设、农民搬迁补贴、农民社会保障支出,做到平衡有余。小城镇建设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5亿元,目前已用土地出让收益全部还清。
  为解决新建小城镇土地指标问题,我们实行了土地增减挂钩的办法。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起钩来,实现动态平衡。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给予了很大支持。国土资源部把华明镇列为全国第一批挂钩试点,专门安排了 427公顷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目前华明镇通过宅基地复垦,已将土地指标全部归还。
  布局决定格局 格局决定结局  
  记者:新型城镇建设必须以规划先行。你们在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怎样做好科学规划?
  黄兴国:我们体会,规划对城镇建设太重要了。规划是指南针,是方向盘,是龙头,是基础。好的规划,就是先进生产力。我认为,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我们强调,要坚持“三高、三先、三后”,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我们还创建了小城镇建设总规划师制度,由总规划师全权负责把握小城镇的规划指导工作。
  确定全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我们花一年多时间制定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构建城镇布局规划体系。战略规划明确后,全市编制形成了城市主中心和副中心、郊区县11个新城、30个中心镇和70个一般镇组成的四级城镇规划体系。
  我们以上述城镇规划体系为依据,有序开展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
  华明镇的规划突出了布局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服务特色和管理特色。
  在空间布局上,选址在空港物流加工区对面,预留足够的产业发展空间,满足小城镇长远发展需求。
  在生态环境上,结合原有的湿地特色,规划了小城镇湿地公园,保留了原来田埂上的数千株旱柳、果树,大面积选植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和花草,规划各种小区公园和花坛绿地。
  在节能环保上,180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部按照“三步节能”标准设计建设,节能效率达到65%。为农民一次性安装太阳能热水器9000套。污水处理、中水利用,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使用率达到100%。
  在文化传承上,规划建设华明博物馆,保留乡土文化记忆,让每个农民都留下原来居住的影像资料。
  在公共服务上,规划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医院、老年公寓、文化广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超市、邮电局、储蓄所,以及社区图书室、文化室等设施。
  在城镇管理上,规划时提前考虑管理需求,为未来的小城镇管理提供条件。设计了带地下室的房屋和农用车停车场,为老年人规划建设带电梯的楼房,配备完善的安防措施。
    记者:“千镇一面”是城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你们是如何注意避免的?
  黄兴国:我们在规划中强调深入挖掘不同小城镇的历史文化,根据各自地域风貌,形成各自特色。
  比如,华明镇的建筑风格就体现了北方农村的特点,建筑色调沉稳,错落有致;津南区小站镇在规划中突出了“小站练兵”特色和水稻种植传统,建筑体现了徽派民居风格,被誉为“北方徽城”。
  我感到,加快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是搞好顶层设计,突出“一个龙头”、“两个重点”。“一个龙头”就是搞好全国城镇化的规划体系,形成以城市群为主导、大中小城市相匹配的城镇体系,重塑经济地理版图。“两个重点”,一个是产业发展就业功能的建设,另一个就是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这两条是提升城镇化质量水平的关键。
  坚持政府主导 一切为了农民  
  记者: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一个领导力和执行力的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黄兴国:我们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完善顶层设计,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实现。东丽区政府组建了滨丽建设公司,作为小城镇的投融资和建设主体,以小城镇的经营性出让土地及未来收益作质押,向银行融资,最后以土地收益归还贷款,并负责组织小城镇的建设施工。

    城镇化建设,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全交给市场是行不通的。作为城镇化的主导,政府发挥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编制规划、制定政策措施、确定标准规范、做好群众工作。
    记者:如何发挥市场作用?
    黄兴国: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也是一条重要经验。比如,土地置换通过市场来完成,土地出让“招拍挂”,挖掘土地的最大价值,解决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问题;成立投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通过出让土地的运作,偿还银行贷款;通过招投标,择优选定小城镇建设施工和后期养管队伍。
    记者:那么,接下来就是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问题了,怎么有效解决?
    黄兴国:示范小城镇建设,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决策指挥体系。在市级层面,成立全市示范小城镇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在部门层面,发改委、农委、建委、规划、国土、财政和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区县层面,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担任组长亲自抓;在乡镇层面,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做好群众工作;在施工现场,成立工程指挥部,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特别要说一下,各级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亲力亲为,靠前指挥,用心把握,必须倾注极大的心力。华明镇这一个试点,6年多时间我去了100多次。
    记者:新型城镇建设首先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你们怎样让农民群众满意?
    黄兴国: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规划编制、政策制定请农民参与讨论,房型设计反复征求农民意见,项目建设请农民代表参与监督,拆迁还迁、房屋丈量、评估认定、选房分房等全部公开透明。
    华明镇2006年4月开始建设,共建设农民安置住宅和配套公建180万平方米,2007年年底建成,12个村的 4.6万农民告别老屋,迁入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第二步:“三区”联动,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记者:城镇化不是简单的迁村并点,盖一批房子让农民住进去,必须要有经济活动,有产业植入、有就业、有财政收入,才能可持续。这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你们怎么应对?
    黄兴国:在解决了农民安居问题的基础上,华明镇利用宅基地换房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和复垦出的土地,建设了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使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
    华明示范工业园区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已吸引1400多家企业,国家电网、中国北车、霍尼韦尔、包头稀土研究院等大型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园区落户。目前,实现了“九通一平”,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投资超过200亿元,安置就业8500人。
    记者: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是一个好思路,具体怎么操作呢?
    黄兴国:在宅基地复垦的土地上,不能再种植一般大田作物,而是发展附加值高的现代设施农业,搞大棚蔬菜、花卉种植等。比如,在胡张庄、永和两个村在复垦土地上建设了节能温室542栋,解决农民就业1500人,每年提供有机蔬菜120万公斤、瓜果400万公斤;在赤土村复垦土地上建设了滨海花卉基地,总规模120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集中花卉温室,一期3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已经建成。
    记者:在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方面有哪些新鲜经验?
    黄兴国:农民搬进新的小城镇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农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管理体制上,改变传统村庄管理模式,以3000户为一个社区、300户为一个邻里,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管干分离,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定养管队伍。
    在行政执法上,借鉴香港一顶“大壳帽”管到底的做法,实行一支队伍管全部。
    在公共服务上,建立了社区居民活动室、图书室,成立了戏曲、书画等民间组织。对农民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成立了建筑农民工学校。农民转为市民后,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就业信息。
    实施“三区”联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财政来源,实现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2012年,华明镇地区生产总值64亿元,是2006年的3.2倍;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是2006年的11倍;三级财政收入6.65亿元,是2006年的7倍。预计到2015年,华明镇工业总产值达 7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 200亿元,三级财政收入30亿元。
    第三步:“三改一化”,农民待遇加市民待遇
    记者:实施“三区”联动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就有条件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村委会管理体制和农民户籍身份了。华明镇进行了哪些探索?
    黄兴国:2011年华明镇开始探索“三改一化”改革。“三改”,就是“集改股”、“农改非”、“村改居”;“一化”,就是消除“二元”体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集改股”,就是实施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主要是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为核心,以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确定股权、量化股份、股权分配、股权管理、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建立起新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经营效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改非”,就是将农业户口改变为非农户口,主要是改革户籍登记制度。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已完成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的农民,均可申请办理“农转非”手续。
   “村改居”,就是撤销原有的村委会,组建社区居委会,主要是在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和村民户籍“农转非”之后,依照法定程序撤销村民委员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并相应建立社区党组织和群众社团组织。
    让农民成为“四金”农民 
    记者: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华明镇的村民通过换房,住进城镇小区,他们的社会保障怎么办呢?
    黄兴国:通过“三改一化”,实现了农民待遇加市民待遇。农民保留的待遇主要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待遇;土地承包权;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人员救助待遇。享受的市民待遇主要有: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就业保障、优抚、伤残、退伍安置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标准;农村低保人员和特困家庭享受城市救助标准。
    华明镇居民拥有了“四金”: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城里人有的,他们都有;城里人没有的,他们也有。用农民的话说,就是“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
    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原居住的一套老宅价值约4万—5万元,置换小城镇1—2套不等的大产权住房,平均每套价值约50万—60万元。
    目前,华明镇实际就业率达到92%。全镇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男60岁、女55岁以上居民每月领取养老金575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2万元(全市平均水平 1.37万元)。预计到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
    例如:韩英发和妻子石广秀以前一家五口住在一套90平方米的平房中。搬迁后分得两套两居室楼房,共183平方米。目前,韩英发在华明镇清洁队工作。石广秀享受养老保障,儿子在私企上班,儿媳在华明镇超市工作。韩英发全家每人拥有15平方米经营用房,年租金1万元。每人每年还有8000元的集体红利。他家2005年收入只有2万元,如今“四金”累计超过13万元。
    第四步:村镇银行,“草根银行”服务“草根经济”
    记者: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对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村镇银行,是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天津在这些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草根银行”如何服务“草根经济”?
    黄兴国: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是“草根经济”。“草根经济”对于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有的企业构成和金融服务体系是两个不同的“金字塔”,一个是正“金字塔”,一个是倒“金字塔”。大银行很难覆盖到量大面广的农村小微企业,他们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这是一个短板。同时,由于金融服务的触角向农村、向基层延伸得不够,造成了地下钱庄、高利贷等违规违法现象,形成了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记者:设立村镇银行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它的根本追求是什么?
    黄兴国:设立村镇银行,我们确定了三条发展原则,就是“本土化、民营化、专业化”。这里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要让农民有较多的金融话语权。村镇银行扎根在农村,对小微企业知根知底,可以高效服务,有效管理,做好为农村中小微企业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如虎添翼。二是要支持村镇银行做强做大。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去年5月28日,华明村镇银行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东丽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股51%,山东寿光农商行持股40%,其他股东持股9%。成立以来已实现利润2188万元,预计到今年底实现利润1亿元。
   “四步走”凸显了华明效应 
    记者:华明镇走出的这四步,可以说是一套组合拳,成效到底怎么样?
    黄兴国:中央领导同志考察后讲了四句话:“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华丽转身”。
    记者:那么农民呢,农民怎么评价?
    黄兴国:华明镇农民对安居乐业有保障的新生活,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现在,干群关系非常和谐。有的农民说,我们这不是在做梦吧;以前叫活着,现在才叫生活;过去的土坷垃,现在变成金疙瘩。
    2009年的元宵节,23个国家的100多位驻华领事、记者到农民家里采访,一起包饺子、吃元宵,农民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人民政府好”。
    记者:据了解,天津华明案例进了世博会,也是世博会上唯一关于农村城镇化的案例?
    黄兴国:2008年,华明镇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华明展馆入门处有一幅“万张笑脸”的电子屏,全部来自华明镇的普通农民,非常真实、非常纯朴、发自内心,成为世博会的亮点。世博期间,200多万人次参观了华明馆,5万多人留言。
    记者:华明镇的做法是否已在天津全市推广?
    黄兴国:目前,华明镇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小城镇、“三区”联动、“三改一化”、农村金融改革等做法,已经在全市面上推广。
    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五批48个示范小城镇试点规划建设,涉及836个村,共规划建设农民安置住宅60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48个试点镇全部建成后,将有100多万农民受益。
    预计五批试点建设小城镇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总投入超过8750亿元,将形成巨大内需,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如果请您自己来评价,“四步走”的效果是怎样的?
    黄兴国:应该说有多方面明显效应。一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比如,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村庄占地面积减少了2/3。有人算过一个大账,全市农村都按照这个办法搞,可以节约用地362平方公里。
    二是有效节约能源资源。比如,华明镇与同样规模的小城镇相比,每年节约标准煤近 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478吨,节水50万吨。
    三是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比如,华明镇通过“三区”联动,目前基本上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人都能实现就业。
    四是使农民普遍享受到城市生活。比如,华明镇农民在小城镇实现了安居乐业有保障,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生活很方便,过上了城市生活。
    五是有效纾解城市交通和公共服务压力。农民在小城镇工作生活,不必再往城市中心跑,减少了人口向城市流动,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和公共服务压力。
    六是对中心城区房价产生平抑作用。(小城镇建设满足了农民的住房需求,避免了农民涌入中心城区买房,同时又吸引了中心城区居民到这里来居住,缓解了住房供需矛盾,起到了平抑房价的作用。
    七是扩大内需明显拉动经济发展。比如,华明镇建设投入(包括农民搬迁等费用)约50亿元,带动了冶金、建材、建筑、装备、家电、家具、家政等相关产业发展。华明示范工业园区预计投资300亿元。一个小城镇就投入350亿元,对内需的拉动是很明显的。
    带着深厚感情为农民办事 
    记者:几年来,天津市通过宅基地换房等做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走活了城乡统筹这盘棋。您有哪些体会?
    黄兴国:我们体会,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心把握、精心组织,注重顶层设计,坚持科学规划,尊重农民意愿,确保达到高质量好效果。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民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带着深厚感情,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事。对农民怎么支持都不为过。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民数量庞大,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个群体。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难“化”,城镇化难“成”,社会稳定难“保”。
    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行各业必须真心实意地把农民问题解决好,使他们“安居乐业有保障”,这七个字我认为是城镇化的核心所在。
    记者:您们是怎样做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
    黄兴国: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推进城镇化建设,衡量我们工作的主要标准,是农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策和工作能够得到群众拥护,一是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二是让他们发扬了民主。城镇化工作要创造条件,让农民参与,让他们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认真解决农民的关切。
    没有广大农民的理解和支持,推进城镇化欲速则不达。我们明确,农民要 100%参与讨论,要达到95%表示拥护,5%表示不反对。不反对就是同意搞宅基地换房这项工作,但也提出了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华明镇部分农民提出了11类问题,我们逐一把问题解决好。我们规定,凡是达不到 95%与 5%标准的,一律不能开展示范小城镇建设。
    首先,农民自愿申请换房,征地补偿分配、置换标准制定、房屋测量、房型选择等环节,让农民自主选择;其次,农民自愿整理好自己的宅基地,并签署换房协议;第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以村民代表大会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对人员界定、房屋测量、评估认定、新房分配等,都要张榜公布;第四,算好土地和资金平衡账,让农民住得起,防止小城镇建起来了,农民背上沉重债务包袱,缴不起各种费用。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