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新加坡迎接青奥会会旗前,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欣然接受了快报的专访。3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不回避热点、焦点,敞开心扉,畅谈自己一年来在南京工作的感受和感想。 前往新加坡迎接青奥会会旗前,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欣然接受了快报的专访。时间选在了8月21日(周六),地点选在了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展览馆。3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季建业不回避热点、焦点,敞开心扉,畅谈自己一年来在南京工作的感受和感想。说起南京城、提到南京人,每每动容。论及一些工作难点,也极其罕见地吐了点“苦水”。 ■谈城市建设 [话题:雨污分流] >>“现在做这个工作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城市品质提升的账,算百姓生活品质改善提升的账。” 记者:季市长,规模如此之大的雨污分流工程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3000多个城市中还是首创。而工程在地下,南京这么多钱投下去根本看不见,可能好多年以后秦淮河水清了,市民才会有一些感觉。 季建业:雨污分流工程,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是比较早实施的。就南京来说,这个工程不是我们来了以后才开始做的,前几年政府就在酝酿实施这个工程,搞了一个城区雨污分流工程规划,希望能在老城区找到一个地方来试点推进。 记者:特别是在一个已经基本建成的主城区内,大范围推进雨污分流工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请问当初为什么要决策上马雨污分流工程? 季建业:对于南京来说,主城区已经达到500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性建设等,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的各种污水负荷越来越大。而我们的河水还没真正摆脱臭水的境况。河道清理后,平常看还可以,但一下雨,雨水和污水就都出去了,所以玄武湖、秦淮河,还有城内的80多条河道常常发生河水发臭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在水上,但根子是在岸上。因为很多地方没有实行污水截留,一下雨,污水就跟着雨水下河了。我们不断把钱“扔”在水里整治河道,但不能真的是“扔”进水里,还要把钱“扔”在岸上,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城市发展要算长远账 记者:现在您又如何看待这项造福城市的民心工程呢?老百姓能感受到哪些好处? 季建业:我觉得有几个好处,老百姓今后肯定可以体会到:第一,河水的臭水问题可以缓解直至彻底解决。第二,能有效削减河道污水的负荷量。第三,能有效缓解暴雨和强暴雨给这个城市带来的灾害性后果。第四,能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 从长远看,老百姓希望在这个城市生活得更加愉悦,大气环境、水环境、市容市貌等能更加美好,所以现在做这个工作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城市品质提升的账,算百姓生活品质改善提升的账。如果算小账,那生活品质很难提升。只有百姓对这个城市的幸福感、满意度、自豪感、归属感得以提升了,他们才会真正说城市是我的家。 不做“无为不做事”的政府 记者:当初您预见到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吗? 季建业:今年上半年,整个污水处理的干道完成了29公里,目前在建的有50多公里。现在看这些工程的实施,我觉得所遇到的困难比设想的要多。 第一,工程本身比较复杂,施工难度很大,不可能用大量的机械去推进。第二,施工组织的问题,即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协调地下管线施工、污水管线和其他管线的关系等。此外,地上施工还要解决老百姓的出行、土挖出后怎么运、扬尘污染怎么解决的问题。 建设单位、规划部门等克服了很多困难,找了很多的办法,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所有地下管网一起实施;保证老百姓的出行和休息,上下班高峰时尽量不施工,尽量把中间施工地段做最小的立面围挡等。 记者:对于有人批评政府在做形象工程,您怎么看? 季建业:简单地把政府做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工程说成是形象工程,我觉得也不对。如果共产党的官员做了一届下来,面貌依旧,群众最后对政府的评价是什么?一个不做事、无为的政府,跟做事的政府相比,我觉得还是要做事,不做事肯定不行,老百姓到时候醒悟过来也会说你们没有做事。 作为政府来说,有一个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老百姓眼前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关系,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党委政府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鼓励各级政府干部,干实事,干老百姓满意的事,干对城市长远发展有利的事。 网上一些留言,群众有什么意见、建议,提出来很正常,包括媒体的监督,我们要从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话题:城市功能] >>“试想一下,天上都是蜘蛛网、地上都是隔离栏,你说这个城市美在哪里?” 三中路改造不是心血来潮 记者:我们也看到,您来南京上任不久,就从三中路着手展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季建业:有人问我为什么一来就动三中路,其实不是心血来潮。整体上南京的城市形象、市容市貌是比较好的,也有些地方环境比较零乱,有些违章建筑,乱搭乱建;在城市主干道两边,老百姓生活的小游园,绿色空间相对还是不够,道路上大量使用的是硬隔离。试想一下,天上都是蜘蛛网、地上都是隔离栏,你说这个城市美在哪里?肯定美不起来。所以市委市政府商量要地上、地面、地下进行综合规划与整治,违章建筑要逐步拆除,包括绿化,路权分配等等,要重新规划。我们定了一个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城区里面60个主干道,1200条街巷要进行整体的整治,立体整治。 不整治街巷那真是形象工程了 记者:城市环境治理为什么要深入到街巷? 季建业:如果政府只整治大马路,不整治街巷那真的是搞形象工程了。街巷是老百姓每天出行的,但是我们很多街巷,有的高低不平,有的消防设施、地下管网系统不健全。现在已经整理了像碑亭巷、沈举人巷等,包括一些老小区也做了整治,做了以后老百姓总体反映比较好,这个整治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想继续做好。 记者:在城市环境治理中难免会给市民带来不便,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季建业:环境整治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说道路上卖报的报亭拿掉了,老百姓说不方便,我们要布好点,要让老百姓生活方便,所以布局上要配套好,做到尽量方便老百姓生活,利民、便民的措施要跟上。 不能捡个苞米丢个西瓜 记者:近年,您在许多场合都提到了南京新的十大板块建设。我们也看到,十大板块建设中有许多地方都是难度较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需要大动作。 季建业:就说燕子矶地区吧,有苏北的干部到那里转了一圈后给我写信,说这个地方还不如苏北的小县城,这个话很刺耳。今年6月,我们跟区里商量,计划用两年时间对这里进行城市化改造,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开展。整治不好不要谈开发。我们不要捡一个苞米丢一个西瓜。如果这个地区整治好,北部地区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区。 下关滨江板块现正在整合,进行城市化改造;江心洲板块,前年新加坡政府与省政府以及市政府制定了合作协议,即共同开发一个生态科技岛,前期规划已基本结束,现在进入实施阶段;老城南地区,这次我们不以这个地区的开发为平台,而是保护、利用、改造、复兴,把它的功能转化成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区,现在已经开始操作了…… [话题:城市交通] >>“今后要能够使老百姓出行35%左右是通过轨道交通。” 今后百姓出行35%靠轨道交通 记者:为了解交通状况您曾去乘坐地铁、公交,随着南京城市的扩张,如何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季建业:轨道交通是南京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一个重要选择。我们最近邀请新加坡的城建交通部门跟我们一起做交通的网络规划和城市生态保护规划。交通规划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解决轨道交通问题,今后要能够使老百姓出行35%左右是通过轨道交通。 到5月28日为止南京市的轨道交通已经是85公里运行,目前是国内第四大城市。争取到2014年左右新开工建设176公里,在2015年达到250公里的运行里程。 绕城公路要学“深南大道” 记者:过江难的问题始终在制约着南京的均衡发展,除了过江的一、三号轻轨线,过江交通方面还会有哪些举措? 季建业:今后几年在南京跨江交通建设方面也将采取重大措施,长江隧道建成以后,正在加快纬三路的建设,主要是从新模范马路过江;大桥四桥的建设,将在2013年完成;再通过地铁一号线、三号线,把过江交通进一步拓展。包括我们提的年票制,也是出于解决过江问题的考虑。 城区周边,要进一步建立快速交通体系。城东的绕城公路将进一步改造,今年10月份绕越从三桥到沪宁高速段开通以后,将把绕城公路改造成城市干道,从马群到西善桥,到河西新城的江山街加起来近30公里。他们问我改到什么标准?我说就是“深南大道”的标准,也就是城市干道,把现在正在整合的南部新城、麒麟门,还有白下科技园、仙林大学城,还有江宁的,铁路南站的全部通过贯线联系起来。 现在看来江宁城区进城还是有点麻烦,虽然卡子门、双龙桥都改造了,但是卡子门成了卡口,我们的内环线还要进一步完善,作进一步规划。 拿掉护栏不是闯红灯的理由 记者: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拿掉了一些隔离栏,城市环境好看了,但是在交通上出现了行人横穿马路的情况,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季建业:说实话,刚开始拿掉护栏时候,老百姓意见很大。交通管理有一个过程,现在老百姓横穿马路情况已经大大好转。我们要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走路。不能鼓励说因为护栏拿掉,所以横穿马路就有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双黄线在交通法规上就是隔离带。我觉得提高一个城市市民的素质,文明走路也是一个方面,文明走路,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那我们这个城市就显得很文明。 [话题:民生城建] >>“城市是为老百姓建设的,我们说来说去是为老百姓做事,所以叫民生城建。” 城市是为老百姓建设的 记者:“城建”是个常用词,但您常讲“民生城建”,是什么含义? 季建业:城市是为老百姓建设的,城市是老百姓的生活空间,我们说来说去是为老百姓做事,所以叫民生城建,比如说城市的老百姓的休闲空间,要把滨河、沿路的,包括滨江、沿河这些绿色风光带要建起来,要建亲水步道,现在城区有80多条河道,在雨污分流整治中有一个要求,能够腾出来让老百姓有亲水河道的就要腾出来,包括金川河。 前面提到的小街小巷的改造,还有社区的医疗服务中心,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的小游园,老百姓健身休闲中心等。有一些地方还要设置小吃中心、小贩中心。老百姓要生活,买个油条要跑很远,这太不方便。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很有味道,就建在小区附近,从地铁出来,走一段路就到这里吃,吃完回家或者打包带回去,都很方便,这些我们都要考虑。我们准备排出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逐步推出。 我也给你吐吐苦水 记者:推进民生城建,是否会遇到一些难点? 季建业:提到这个,我也给你吐吐苦水。现在大家都说缺公共厕所、缺垃圾箱,大家都说缺,但不知道往哪放。还有一个变电所,城南地区夏季电力很紧张,但是要去建一个变电所,比登天还难。再如垃圾中转站,大家都希望不要建在自己家附近,过去规划上面也有考虑欠周的地方,没有统一布局。但是现在随着城市人口膨胀,厕所、变电所,必须要建起来,包括这两天快报报道的科巷兑菜点,这些问题都是事关民生的一些问题,必须统一布局,要得到老百姓理解,然后再逐步实行。 早晨拍下“蓝天白云” 记者:今天的天特别蓝,但也有许多时候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您感觉呢? 季建业:我就讲一下我的亲身经历。7月中旬,下了几天雨,气温升高,能见度提高,早晨我打开窗子一看,蓝天白云,很远的建筑都一览无余。我很高兴,还拍了一张照片,我说到什么时候都能见到这个程度就满意了。就以这张照片为例,真正在这个城市做到“蓝天白云”。当然,难度很大,但我们的梦想、老百姓的期望很高。 记者:您的心中应该早有计划和措施了吧? 季建业:南京现在大气排放污染一个是来自汽车尾气,占40%,第二个是扬尘,第三个是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大概在15%到20%之间。对汽车尾气我们已经实行了黄标车限行,目前还在向国家环保部申请,批准南京率先实施欧Ⅳ排放标准,争取今年把批文拿下来,尽快实施,减少尾气排放。 在扬尘方面,我们要求绿化施工的土不能高过路牙,高过路牙以后,一下雨,一冲土就到了下面,天一干马上就变成了粉尘到处飞扬。 [话题:7·28爆燃] >>我来到南京以后有哪一件事情最揪心,就是这件事情。” 记者:那天在7·28事故现场,我们很快就发现您已经到了。我们相信,这起事故对南京这座城市、南京市民,以及您本人,都会留下一些东西,带来许多思考,您认为呢? 季建业:这起事故对我们心灵有很大的震动。事故发生有各方面原因,有历史的、有规划的、管道的。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想到的应该是什么?首先是我们城市老百姓的安全感。发展安全、城市安全、人民生活安康,如果说我们不能让老百姓心情安定下来、群众能够安居,这个领导实际上是失职的。 其次,要从制度、规范和一些规划上避免这些事故的重演。 如果说,我来到南京以后有哪一件事情最揪心,就是这件事情。其他事情没有到我们解决不了的程度,这个事情是。我夜里2点半回到房间,睡不着。平时我每天是夜里1点睡觉6点起来。以前是睡下就睡着,现在半个小时醒一回、一个小时醒一回,根本没有办法安睡。 这起事故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们心灵上遭受的震动确实是很大的。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不是你的GDP能够买回来的。我觉得现在看来,在一段时间里,发展的过程中间,我们确实对安全问题、环保问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事情也让我们对“科学发展”的体会更深了。大家都要警醒,经济发展一定要安全,确保城市、老百姓生活安康,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提要:前往新加坡迎接青奥会会旗前,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欣然接受了快报的专访。季建业在各种场合也多次提到,雨污分流是长远之计,“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再做成本更高,代价更大。从南京出发前,季建业也给了大家一个承诺:晚上请吃夜宵,新加坡的大排档。 ■谈个人体会 最大的挑战是自己,南京人对我很包容 谈南京—— 南京人对我很包容 记者:一年了,请您说说对南京这个城市、对南京人的感受吧。 季建业:南京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这是老祖宗给我们非常丰厚的优势,我觉得在这个城市工作非常幸福。南京的科技、人文、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所以,就像朱善璐书记讲的,南京底盘很重,有时候启动速度比较慢,但是一旦启动以后,会又快又稳。 说到南京人,很诚实、刻苦、开放、包容,也很勤勉、敦厚。干事比较实在,大家比较以诚相待。我们在工作上有喜有忧,对我们从外地来的“新南京人”来说,南京人很包容。 说自己—— 最大的挑战是自己 记者:到南京工作一年,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季建业:最大挑战是我自己。我在县级市当过市长,又到过地级市,现在到省会城市来,我觉得南京这个城市平台很大,对我是个挑战。因为,我要去认识这个城市、理解这个城市、读懂这个城市,才能为这个城市的发展、为这个城市老百姓的福祉去打拼。 记者:我们发现,南京很多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您的足迹。 季建业:有同志对我说,市长你很忙,天天看到你在电视上,我说电视上你看到的只是我工作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来南京工作,这个接力棒交到我手上,怎么把南京建设好,需要多方面了解,除了案头研究外,就是通过调查研究,以及许多其他渠道。多跟老百姓见面,听老百姓的建议,了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对我们政府的决策很重要。 记者:您走在路上,有没有碰到一些市民认出您来、跟您交流交流? 季建业(笑):有啊,玄武湖我去过好几次,都有人认出来,说这个是季市长,另一个说“好像是的”。 在扬州也是这样,一次有位市民骑车迎面过来打了个招呼,过会儿却又折回来:“季市长,你要注意身体啊!”那一刻的幸福,没东西能比。 记者:这样一来,您几乎没有个人休息时间,晚上还要看大量的人民来信。 季建业:我觉得像我们这种人已经是职业工作者了,带上这份责任以后,你想的成天就是市里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个人生活空间已经很小很小,没有多少属于我个人的时间,我们觉得因为城市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必须要去关心的事情,只是关心的程度,关心的方法不一样。 大量人民来信,我不让办公室去处理,每天都要自己看。为什么?这也是我了解市民的心情、想法、愿望的重要渠道。老百姓能够真正地下决心给你写信,他一定是通过一番思考的。所以我们自己苦一点累一点,尽量把老百姓的事情都能够处理好,不可能处理的也要给具体的办法,我们尽量希望我们部门,我们政府的公务员,从我带头,能够帮老百姓做的,尽量帮老百姓做,能够做到尽量要做到。 想对南京市民说—— 希望市民以南京为荣 季建业:一年来,我已经深深爱上这个城市,我觉得这个城市值得我们去打拼,所以我很想对南京800万老百姓说,大家共同来为这个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我们的市民都要以南京为荣,说实话,南京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城市,值得我们贡献的城市,值得我们为之打拼的城市。 所有南京的干部也都应该为这个城市骄傲。要大大提升市民归属感、自豪感,从而增强老百姓对这个城市的幸福感,幸福本来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这个城市幸福不是掌握在市领导手里,而是掌握在老百姓手里。如果大家尽心尽力为之多提建议,多为这个城市去分忧,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尽力,我想南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我们充满信心! ■听官员眼中的季市长 只不过一年,已成“老南京” 季建业自称“新南京人”,却常有“老南京人”跟他聊天后,瞪大眼睛连连摇头:不可能,你比老南京人还要“南京”!而整整一年的接触与“碰撞”,也让南京的各级官员们对新市长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一年用坏十几张南京地图 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季建业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常发现,市长在交待工作或谈话间提到的某个地方,连他们都不知道在哪里。市政府办公厅一位领导向记者透露,季建业的秘诀有两个:一是多跑,二是地图,“不夸张地说,一年下来起码已经用破了十几张南京地图。” 上任半个月去下关老江口走访棚户区时,季建业就在口袋里揣了一张地图,不带车也不带随行人员,不时把地图拿出来研究一下怎么走。在平时的调研中,去了哪个地方,回来后也喜欢把地图拿出来再对照一下。 今年初当选南京市长后的媒体见面会上,他说过,“一是从大量的历史数据、历史资料中,总结、分析、综合,找到我们南京过去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劣势在什么地方。第二个还是在腿上,要去跑,多去倾听民声民情……” 他说的东西操作性很强 记者采访其中一些官员对季建业的评价时,“务实”是最多的说法之一。 南京市住建委主任周金良说,季建业常会讲一句话:“说了就算,定了就干”。而只要说了,肯定就是经过深思熟虑、谋篇布局的,就像三中路,尽管很多人都对季建业上任伊始就修路不太理解,但周金良认为,其实在正式来南京赴任前,季建业就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雨污分流工程。在周金良看来,南京之所以会在一年间有这么多的大动作,绝不是一天中形成的决定。 另一位官员评价季建业的务实作风时则表示,“他说的东西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是下面人最看重的。” 而记者在季建业当选市长的就职讲话中,也看到了若干个“实”字。他表示,要做一个“务实奋进”的市长:“大力倡导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说了算、定了干,抓就抓到底,干就干成事……不说空话、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干大事、干实事、干群众满意的事。” 市长“懂行”干部压力大 “跟着季市长干,压力很大,因为他懂,想糊弄也难。”多位受访官员这样感叹。 中山东路改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时任市政公用局局长的陈雷记得,季建业每次来到现场都会提出一些建议,甚至连过街通道的台阶多高、多宽,都有严格的要求。又如,交叉路口要增加左行车道,公交站台要做成港湾式;交通四叉路口要全部预埋电信管道,今后不再需要反复开挖……都是他提出来的,“一听就是内行!” 压力同时还来自市长的工作作风比较细致,“交待完了还常常要复查,不做好肯定不行”。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今天不问你,明天不问你,后天说不定就突然告诉你他要听进展了……” 一天工作16个小时 前不久,快报报道了南京城多个地方出现不明恶臭的现象。就此,季建业连作三次批示,要求市环保局着力追查并提出对策。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三次的批示,一次比一次长。第一次情况报上来,不满意,季建业亲自写了密密麻麻两张纸,交给环保局;第二次,还是不满意,又继续批示…… 类似亲自动笔写东西的情形十分常见。7·28事故后,他写了长达6页纸的安全生产问题。“一些小会、常规活动,他很少要我们写材料。”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对记者笑称,“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从会前准备讲话稿,变成了会后整理市长讲话。” “季市长每天晚上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人民来信,只要是寄给他的,他都看,看完了再根据不同情况交办给不同的部门。”办公厅工作人员说,晚上批完文件、看完人民来信,季建业通常还要阅读一些资料,包括国内国际先进的技术资料、发展经验等……这样一来,休息都是夜里12点后了,“一年来几乎天天如此,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6个小时以上!” “三中路”改造是季建业的亮相之作 南京市以46亿元的大手笔购回纬七路隧道80%的股权 本意为分流大桥车流量压力,但年次票制消息一出,引发争议 作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南京最大一块棚户区改造已在下关全面启动 【季建业:南京履职一年】 ■上任后,他挑的似乎都是南京的软肋,而且还是多年难解的 ■领导都爱看得见的政绩,可他却偏选雨污分流这样一个埋在地下的惠民工程 8月26日,新加坡青奥会闭幕式。季建业代表全体南京市民,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手中接过了青奥会会旗,有力地挥舞着。这一天,离他到南京上任正好一年。 一年来,一市之长的执政与管理理念,正在方方面面改变着这座城市,而他,也在被这座城市所改变。 上任之初,季建业曾在与网民交流时说,请给我一点时间。熟悉他的人评价:他的许多想法涉及长远,而他始终会倾注全力。 ■“急性子市长” 市民在灰尘、噪音和拥堵中质疑:“新来的市长性子这么急啊!” 下属官员坦承:“季市长很少坐办公室,一开始我们常常跟不上。” 建业赴建邺 2009年8月26日,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季建业被任命为南京市代市长。 那一天,季建业给南京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来自他的两句话:“进了中山门,就是南京人”、“建业赴建邺,广陵转金陵”。 没有大道理,没有豪言壮语,简单却巧妙地传递出了自己与南京、扬州的关系和感情。 虽然,扬州人发出了“老季不能走”的呼声,然而,对这位“扬州来的市长”,那时的南京人心里都没底。 那段时间,南京和扬州两地的官员每当碰面,这个热门话题自然少不了。扬州人一副“娘家人”的口气:“我们老季到了南京,你们的压力会很大!当然,你们的城市变化也会很大,很好。” 从2001年起,季建业在扬州相继担任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0%的受访市民希望季建业长期留在扬州。但在上任初期,扬州市民曾送给他“拆迁市长”的称号,其间争议显而易见。时间说明一切,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后的魅力和生机,逐渐让绝大多数扬州人打心眼里接受了“老季”。 “老季”到南京,一开始的反应似乎很相似。三中路改造、雨污分流等工程一铺开,南京人很快就在灰尘、噪音和拥堵中接连质疑:“新来的市长性子这么急啊!” 南京的官员们,也接连感受到了这位新任代市长的“特殊风格”。通常而言,市领导上任,总要先花点时间“熟悉情况”,到各个区、各个部门走一遍,大小会议不断,然而季建业却“一来就干事”,而且还找了个“不讨好”的修路工程。 对季建业的工作节奏,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起初也有些难以适应。“季市长很少坐办公室,一开始我们常常跟不上。”市政府办公厅一位官员说,季建业了解基层情况有个原则,汇报要听、材料要看,但一定会找时间自己去“跑一线”。“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有时候都不通知我们,也不通知地方和单位,自己就出去了。” 渐渐地,南京的官员们也习惯了“突然”接到市长打来的电话,大多数不是从办公室,而是在某条路或是某个施工现场打来的,说的常常是哪些哪些工作要做、还有哪些哪些问题要改进。 南京市住建委主任周金良就是其中之一,“最晚的一次,季市长是夜里12点左右给我打的电话,当时他在中山东路的工地上。”三中路改造期间,周金良跟季建业见面最多的地方就是在“路上”,接到的市长电话每天至少一个。 先修“三中路” 季建业来南京报到的第一天,当晚就到中山东路转了转。这条路承载着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一直是南京人的骄傲。不过,由于修建地铁,这三四年来中山东路早已“蓬头垢面”。 南京市住建委书记陈雷,那时是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局长。她清楚地记得,“季市长把建委、市政、规划、城管、公安等部门叫到一起,要求在国庆节前,完成中山东路-汉中路景观改造提升。”当时已经是8月底,一来就是这么大手笔,时间又如此紧迫,大家心里都有点犯嘀咕。 但是活还得干。8月30日,季建业上任的第5天,几部门拿出了两中路改造的初步规划方案。季建业还召集各部门开了个会。 “他一口气提了很多具体要求,很专业,而且非常细致,一听就很内行!”比如交叉路口增加左行车道;公交站台要做成港湾式;交通四叉路口要全部预埋管道……就连树池的覆盖材料,他也考虑到了:要结实耐磨,因为这段路走的人很多,路边还会停放自行车;还得透水,保证大树根部可以自由呼吸…… 20天时间,全长5.65公里的中山东路-汉中路焕然一新。 紧接着,10月份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的改造也开始启动,历时40多天完成。 施工中也带来一些问题。噪音、扬尘、道路拥堵……特别是三中路的改造,有7种管线要同时下地,动静很大。环保部门屡屡接到市民投诉,还对施工单位开出过罚单。 “那阵子简直脏死了,天天弄得人一头一脸的灰,还堵得要命。”家住三牌楼的市民老于说。不过,建成后的三中路确实变漂亮多了,感觉道路宽敞,车子也比以前好开了。“我们原来以为,这么拼命赶工期弄出来的工程,会是个豆腐渣的‘面子工程’,但事实上现在看下来,总体来说真做得不错。你看今年夏天几次大暴雨,三中路上的水,一会就排完了,基本没积水。” 当时,周金良和陈雷,一个是建委主任,一个是市政公用局局长,两个人都得常往施工现场跑,经常是晚上10点多钟以后,远远看见走过来一个人,仔细一看,是季市长。 “一般他都是一个人,跑到工地上看看进展、施工质量,向工人们问问情况,工人们根本不知道他是市长,我们也不知道他会去哪个点。” 提要:前往新加坡迎接青奥会会旗前,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欣然接受了快报的专访。季建业在各种场合也多次提到,雨污分流是长远之计,“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再做成本更高,代价更大。从南京出发前,季建业也给了大家一个承诺:晚上请吃夜宵,新加坡的大排档。 ■“啃骨头市长” 画外音:这位代市长上任后,挑的似乎都是南京的软肋,而且还是多年难解的!比如多年来困扰所有南京人的“过江难”和下关大片破旧不堪的棚户区。 沉重的老江口 季建业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大多用来“微服私访”。去年9月13日,星期天,季建业一大早出门,直奔下关老江口。 沿着巷子拐几个弯,就到了长江边。人们常说在这里看南京,时间跨度足有半个世纪:一边是拥有“无敌江景”的世茂滨江等高档住宅,一边是大片大片破旧不堪的棚户区。多年来,南京并不是不想推动下关棚户区的改造,因为种种原因,这项面积多达200万平方米的工程始终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上任才不过半个多月,季建业来此调研的目的显而易见。 大马路63号,一间39平米的房子里,挤着一家四代6口人。97岁的老人冯立樽从十几岁起就一直住在这里。 “季市长去年来过我们家。”老人的媳妇王德秀说,那天冯老一个人坐在门口休息,季建业走来跟他聊起来。老人的耳朵不好,季建业就特意贴近了,大声地和他讲话,询问家里的生活状况,退休工资能不能按时发放,听说老人的家乡在扬州,季建业还开心地称他为“老乡”。“那天,老爷子给他唠叨了不少房子的问题。”王德秀说,“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市长。” 从冯家出来往前走,里面是一条极窄的过道,很暗,黑黢黢的,门头还横七竖八地堆着杂物。推开一扇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这一家,真的是家徒四壁。30来平方米的屋子住着四口人,竟然显得空荡荡的。 女主人周玉华说,去年季建业来到她家,呆了近半小时,问他们,想搬迁还是希望住在这儿,把房子出个新修修好。“我们当然希望赶紧搬,越快越好。”周玉华说,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到后来就没动静了…… 那天,季建业在老江口跑了两个多小时,后来他曾在其他场合用“心情沉重”来形容自己调研后的感受,并且又有多次去下关滨江一带调研。 而现在,周玉华和她的众多邻居们终于有了盼头:今年,南京将下关滨江地区老城改造列入全市“九大功能板块”建设,全市最大一块棚户区改造已全面启动。 待解的“过江难” 这位代市长上任后,挑的似乎都是南京的软肋,而且还是多年难解的,又如:过江难。一直以来,这都是困扰南京市民的一大心病。在这个问题上,季建业采取的是他一贯的行事作风:密集调研后再决策。 今年1月15日早上7点25分,季建业出现在新街口地铁站,随着拥挤的人群登上了一列开往迈皋桥方向的列车。上车后已经没有空座,季建业拉着扶手,站在车厢里。向身旁的乘客做起民意调查,“在哪里上班啊?”“每天乘车需要多长时间?”“住房情况怎样?”……出了南京站,他又换乘了157路过江公交线。车子刚发动,他就转过身,和后面的市民拉起家常。 “我那时还不知道他是新来的代市长。”在浦口工作的陈普每天都乘这班车过江,对沿途道路状况、拥堵地段、堵车原因了如指掌。季建业一听,来兴趣了。赶紧向这位“公交通”请教。听完之后,还热情地要和陈普互换手机号码,表示陈普以后对公交有什么建议,可以随时找他。这时,陈普才得知,原来刚才和他聊了一路的人是代市长季建业。 以往的“微服私访”,季建业最多带一位秘书,这次却不同,随行的不光有副市长陆冰,还带了交通局、规划局、市政公用局等多个部门的“一把手”。不过,出发前他很正式地向市政府办公厅提出要求:不许透露身份,不能扰民,更不许带记者与摄影摄像器材。“可我们为保留素材还是偷偷录了画面。”办公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来他们还为此被季建业批评了。 而随行的部门“一把手”们,很快就明白了这次带他们一起“乘公交”的目的——刚到江北,季建业就召开了建委、交通、市政、交管等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感受,一同为缓解主城过江难问题“支招”。 这次会上提出,应加快推进年次票制的出炉,减轻驾车者过桥过隧道的交费压力,从而分流大桥的车流量压力。 不过,年次票制的消息一出,就受到了众多市民的反对。江北的居民自然拍手称快,但大多数主城居民一年也难得几次过江,“不过江也要买年票?”“捆绑式收费是否属违规?”很多市民表示质疑。一系列激烈的争议中,年次票制草案几经修改,报送至省政府后,目前尚无新的消息。 与此同时,推动江南江北跨越式发展的工作仍在持续不断地推进。两条过江地铁相继开工,给了江北居民极大希望;5月26日,纬七路长江隧道通车前,南京市以46亿元的总价购买回该隧道80%的股权,从而百分之百地拥有了隧道股权,为今后城市交通实施统筹管理创造了积极条件。 ■“另类市长” 敢说实话:“其实我很清楚,60%的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是‘被拉高’的。” 有人不解:“领导都爱政绩,雨污分流却是个看不见的工程,做得再大,路一铺,从外表什么也看不出来。” 让人民满意 在这次体验地铁公交的六天后,即1月21日的南京市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季建业高票当选为南京市市长。他就职讲话的题目是,《做人民满意的市长》。 “我来南京工作5个月,已经融入了南京,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热土。”短短的8分多钟讲话,饱含深情。季建业还表态承诺:做一个执政为民的市长;做一个务实奋进的市长;做一个依法行政的市长;做一个廉洁从政的市长。 就在他讲话的同一时间,会场外的另一个会议室内,已经挤满了等候多时的媒体记者——新任市长的媒体见面会将紧接着举行。“准备了太多问题想提问季市长!”当时,记者们兴奋又忐忑,季建业来南京才5个月,这么短的时间里“动作”不断,让媒体充分感觉他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个性魅力又很独特,甚至包括这样那样的争议,无一不让人关注。 “我不会让你们失望。”见面会开始后,季建业一开头的话,就让记者们心头一热。那天的见面会,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季建业的回答爽快务实,彼此敞开心扉,气氛十分热烈。作为见面会的主持人,“南京名嘴”东升也不免感叹,“市长口才太好了。”东升评价,季市长说起话来不回避、不兜圈、不耍官腔。 通过这一天的就职讲话和相关报道,南京市民了解到的市长形象也多了一分亲和与感性。 此前的2009年12月23日,季建业曾做客“市长论坛”演播室,与市民代表及网友交流时,他称,“我的工资大概也要十多年才能买一个小房”;此后的市人代会上,他在谈到居民收入问题时说,“其实我很清楚,60%的老百姓口袋里达不到每年公布的收入平均数,是‘被拉高’的”……诸如此类的坦率直言,很快被媒体和网站广泛报道、转载,也让季建业赢得了“实话市长”的美誉。 不过,一位熟悉他的市级官员告诉记者,“炒”成这样远非季建业本意,“他确实爱说也敢说实话,他其实是个不张扬的人,也特别愿意与媒体和群众交流,因为他特别在意和希望市政府的工作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希望多理解 最能体现这种愿望的,或许要算眼下正重点推进的雨污分流工程。因为,这项工程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关联也最大,阻力和不理解也很多。这项“看不见”的地下工程投资超过180亿,如果拿这笔钱盖房子可以建6幢目前南京最高建筑物紫峰大厦。 “马路挖成这样子,又在搞什么名堂。”几天前,记者打车经过珠江路,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块围挡,的哥董师傅忍不住抱怨。“到处都在挖,堵车都成家常便饭了。” 已经完工的升州路,这里的居民也没感觉到有多少变化。“搞了好长时间,往地下埋管子,不是原来就有排水管道吗?” 市民不理解,专家和政府部门人士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么大规模的雨污分流工程,在国内还没有,国外也很少见。”河海大学一位老教授告诉记者,国外一座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都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南京现在要在短短几年时间做成,“这太难了,工程太浩大了。” 一些政府部门的人士也有议论,领导都爱“政绩”,雨污分流却是个看不见的工程,做得再大,路一铺,从外表什么也看不出来,远不如建几座桥、修几条路、盖些房子来得“明显”。就连建设部门的一些人士也对记者坦言“战战兢兢”:动马路就会影响交通,影响老百姓出行,“麻烦事很多”。 不过,有一点谁都没否认,就是雨污分流是解决城市水系污染的根本途径。 作为“老市政人”,陈雷对雨污分流很了解。现在的城市管网是雨污合流,一到下雨天就容易内涝,为了排水泄洪,得打开闸门,将水排到秦淮河或者玄武湖里,污水就跟着雨水一起下去了。分流以后,污水送进处理厂,干净的雨水就可以对河湖起到生态补水的作用,城市的内涝也能有效避免。 季建业在各种场合也多次提到,雨污分流是长远之计,“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再做成本更高,代价更大。” 同时,他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并一次又一次表达这种愿望。去年12月份在与网友的互动中他说,“我们现在忍痛一下,把雨污分流工作做下去,未来几年对城市环境和老百姓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改善。” 今年6月19日,季建业来鼓楼区钟阜路2号小区视察。南京环境综合指挥部雨污分流组的明劲松记得,当时这个小区的雨污分流工程正在施工,一位老大爷推着自行车过来,季建业主动迎上前攀谈,还认真地向大爷解释,现在做的是什么工程,“可能暂时给您出行带来不方便了,还要请您谅解……” 8月份他在网络访谈中再次提到,雨污分流工程就像“微创手术”,请大家暂时忍一忍,同时也表示,采用顶管工程等科学方法减少施工对老百姓的影响。 ■“难缠市长” 7·28事故现场发狠话:“到今天晚上12点之前,所有通知到的一把手必须到现场来‘补课’,哪个不来补课,就追究哪个责任!” 新加坡大排档出考题:还没吃两口,他就盯上了市政府副秘书长、规划局局长赵晶夫:“晶夫,别坐着,你去问问人家的大排档是怎么管理的……” 现场住4天 在雨污分流工程中,南京地下管线的复杂与密集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显现。而加剧管道排查迫切性的,并不是雨污分流工程,是7月28日发生的南京塑料四厂旧厂区的丙烯管道爆燃事件,这将是南京人心中长久难以平息的痛。 当天上午,迈皋桥“嘭”一声巨响,连远在市政府大院内的人都吓了一跳,正在举行的市委全委会迅速获知了消息。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一把手,十万火急赶往现场。然而到底是哪家的管线、什么管线出了问题,当时并不清楚。 出了市政府大门,季建业第一个电话打给了金陵石化董事长张大福,询问是不是他们的管线,张大福说不是,“不管怎样,你先带技术人员到现场参加抢险……”协调、处置、落实,前往现场的路上,季建业的电话几乎一刻没停。 那天晚上,事发地周边居民有的去了临时安置地,有的留守房屋破损的家中,这是难熬的一夜。 从那天起,季建业也接连在现场住了整整四天。 7月29日凌晨1点多钟,他带着工作人员又到了爆燃现场,察看燃烧点的火势。鉴于丙烯的特点,大的抢险过后,让管道中残留的丙烯安静燃烧完是最好的做法。 看完现场,回到临时住处又开会落实一些工作,直到29日凌晨两点半。 早上6点,市政府办公厅领导才合上眼,季建业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叫大家过去开会,“接完电话我心里一阵难过,记得夜里季市长开完会还带走了一沓子文件,是白天没来得及批的……” 早上7点,季建业带了部分工作人员,前往医院看望伤者。此前一个小时里,他开了三个会。工作人员突然想起来,季市长还没吃早饭,赶紧带上了一个茶叶蛋,外加一个硬邦邦的包子,趁着去鼓楼医院的路上吃了。 “7·28的代价花得太大了,但是不能白花!”那段时间,大家不止一次听到季建业的这句话。 7月30日下午4点,7·28事故现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在废墟上召开。全市有关部门、施工企业、工矿企业、运输企业以及区县政府的负责人共400多人到场。此前有言在先,这个会必须是“一把手”到场。市政府秘书长魏克站在话筒前,拿着名单,高声点名,点到的人来了就打钩,没来就空着。遗憾的是,空着的不少,来的很多是代班的,也有20来岁的小姑娘,摇着扇子、打着遮阳伞就过来了…… 点名越往后,气氛越紧张。果然,季建业“发了狠话”:“到今天晚上12点之前,所有通知到的一把手必须到现场来‘补课’,哪个不来补课,就追究哪个责任!” 现场鸦雀无声。那一刻,许多人都还是头一次看到季市长有着如此严厉的一面。 “所有企业都要牢记,我们要安全地发展,不要带血的数据……”当天起,南京在全市范围内全面进行管线隐患的排查,并展开安全生产大检查。而在后来“补开”的市委全委会上,7月28日被定为南京市“安全生产日”。 新加坡吃夜宵 8月26日晚,许多南京市民守着电视机,收看新加坡青奥会闭幕式。63岁的市民老陈抽空泡了杯茶又赶紧坐回来,凑近了电视屏幕,眯着眼睛问:“我们季市长阿接旗了?” 这次新加坡之行,接旗固然是重要日程,但是考察和学习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质花了更多的时间。与季建业随行的还有几个民生部门负责人,包括市政府副秘书长、南京市规划局局长赵晶夫,南京市住建委主任周金良,南京市交通局局长娄学全等。 一到新加坡,季建业就交了“作业”下来:青奥会的事情不用跟着我,你们出去看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早上7点多,大家刚在楼下集中,就看到季市长已经满头大汗地回来了。”周金良说,市长还拍了不少照片回来让大家看,哪里比较好,哪些南京也可以学。 大家一共领到了六七个题目:新加坡治理河道有哪些启示?新加坡的旧城区“牛车水”能给我们的老城改造带来什么借鉴?新加坡的公积金管理和公租房建设有哪些经验?新加坡图书馆的建设体现了公共设施哪些先进理念……要回答这些问题,不但要出去跑,回到南京以后还要写书面总结。 从南京出发前,季建业也给了大家一个承诺:晚上请吃夜宵,新加坡的大排档。 市长没有食言。其中一晚,11点多钟了,他带着大家到了一个露天大排档坐了下来。还没吃两口,他就盯上了市政府副秘书长、规划局局长赵晶夫:“晶夫,别坐着,你去问问人家的大排档是怎么管理的……”大家都会意地笑了,市长请吃饭,都是有“目的”的! 季建业的这句交待,倒也正好应了赵晶夫当时的感受:新加坡这么发达,高楼鳞次栉比,却在一些繁华地段给大排档留下了大块地盘。“这个排档区约有千余家摊位和铺面,经营管理井井有条。”一个晚上问下来,赵晶夫饭没吃好,却连称收获比吃饭更值。 “首先要在规划时就要有这个意识。”赵晶夫感慨说,再发达的国家和城市,老百姓同样需要过日子,需要大众化的放松和休闲,然而大多数城市包括南京,能够在寸土寸金下做到这么人性化的确实不多。除了大排档,菜场等设施也是同样的道理。另外,就是要学一学当地的管理,“千余家经营户都统一由物业去管理,卫生由物业统一打扫,也不会妨碍环境,出了问题就找物业。” 回到南京后,住建委主任周金良这两天也正忙着写“书面报告”。他说,跑了一圈下来,大家都明白了季市长的一片苦心。最大的体会,就是城市的规划建设,说到底,还是要让老百姓从中受益。(快报记者 郑春平 鹿伟 孙兰兰)中国规划网南京9月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