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示范区是皖北跳板
时间:2010-07-22 10:48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
|
——专访宿州市市长吴旭军
宿州市市长吴旭军接受记者专访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并不仅仅局限于安徽沿江城市。这些示范区城市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成为了皖北地区一个跳板。人力资源丰富的宿州,就是皖北地区代表城市之一。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宿州市市长吴旭军,就宿州如何承接产业转移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央企转移互惠互利
《21世纪》:皖江城市带获批,给安徽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吴旭军:安徽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到了厚积薄发,可以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
相对于长三角和沿海地区而言,安徽有发展空间。准备承接产业转移,安徽最具备条件。有很好的工业基础、产业基础。能够将承接产业示范区上升到国家层面,这在安徽新的发展阶段上是历史性机遇。
《21世纪》:如何看待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
吴旭军:在这个方面,最大的概念,实际上是要把安徽的优势和资本、技术,通过转移,很好地对接。从现在来看,央企的整合布局,是我们目前最大的资本,或者说最大的经济载体。对安徽来说,我们有执行优势,因此央企的转移,我们有很大承接优势,互惠互利。
《21世纪》:作为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安徽有哪些优势?
吴旭军:800里皖江就是长度约400公里的长江安徽段。我们安徽几乎是环抱着长三角,区位条件很不错。资源条件也很好,例如煤、铜、钢材。可以说安徽的资源和基础工业是非常不错的,人力资源也很丰富。同时,对深加工企业而言,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进行资本、资源对接,也是优势。另外,一些基础工业到安徽来,对安徽原来传统产业,有提升作用。
产业在转移中升级
《21世纪》:产业转移将给皖北带来哪些利好?
吴旭军:整个安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布局的提高,也带动皖北地区基础设施提高。也提高我们承接产业的能力。由于安徽沿江城市群作为产业承接示范区,示范区就是有带动作用,也是北部地区承接转移的一个跳板。
宿州在安徽北部,因此能感受产业转移的拉动作用。在皖江城市带中,合—无—蚌等一部分城市承接东部转移,提高层次。这也意味着它们也要调整结构,我们将会承接它们的转移。
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沿江3个市与皖北的3个市对接,合作支持,其中宿州和马鞍山对接。宿州一方面主动配合,甘当配角。所谓配角,就是宿州可以作为其中一些产业的生产基地。
《21世纪》:宿州的产业布局是否是围绕6大产业集群发展?
吴旭军:不全是。安徽沿江是围绕这6大产业集群,10大产业规划发展。宿州尽量往这边靠。但只是部分围绕,毕竟发展阶段不同。
《21世纪》:宿州承接产业转移有哪些项目已经开始?
吴旭军:目前,现在我们有些项目正在对接。例如宿州的一些机械工业。典型的例子就是宿州车桥厂与马鞍山的华菱汽车对接,专门帮他们的特种车生产车桥。华菱因此在我们这里设立车桥基地,升级宿州现有的车桥厂,扩大经营规模。这就是我们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典型例子。
百丽收购森达鞋业后,把它的生产基地放我们这里,打造了一个近期容纳2万人,未来可以容纳5万人的女鞋生产基地。这是我们人力资源优势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产业转移的结果。
《21世纪》:如果产业转移只是简单的复制,该如何避免其对环境可能带来的损害?
吴旭军: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主要是针对一些低层次、高耗能并且污染的产业转移。但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不能重复先发展后治理老路,因此承接转移还是要有选择性。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第一次的原始积累,其实力和竞争力有所提高,它们也会通过产业转移提高自己。它如果只是简单转移低能耗的业务,很可能转移不出去。
比如,汇源果汁到宿州砀山设立生产基地,把浓缩果汁生产线和灌装线放在这里。这些生产线的现代化程度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升,在农药残留上也处理得更好。虽然新生产线的投入可能会增加,但转移到我们这里,人力成本更低,还是能获得一定利润。
在承接过程中,双方可以共同努力去完成产业的提升。
《21世纪》:央企在宿州的动作有哪些?
吴旭军:主要是煤电方面,例如国电、华电。但华电在这边也在开展生物质发电,主要解决秸秆问题,也可以提高农民收入。2007年就开始建了,发电功率就两台1.25万瓦。目前也不能做得太大,因为运输半径有限。
《21世纪》:顺应产业转移的趋势,宿州如何设定“十二五”发展目标?
吴旭军:皖北这两年是加快发展阶段,进入“十一五”,包括去年在内,我们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2015年,我们预期目标是双千亿——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工业投资总量累计突破1000亿;通过5年时间,让城乡农民收入翻番。怎么实现它?这就是我们的“十二五”要做的。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