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十届福建省人大代表
龚清概同志简介:
男,汉族,福建晋江(现石狮)人,195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
历任中共晋江县深沪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府镇长、镇党委书记; 1992年12月任晋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5年4月起历任中共晋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书记、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代市长;
1996年3月任中共晋江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
2002年5月任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2003年1月当选为第十届福建省人大代表)
2003年11月任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
2005年3月任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晋江市委书记;
2005年6月任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2007年1月任中共南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7年6月当选南平市市长。
(责任编辑:玮锋)
访谈实录: 【主持人】市长您好,你觉得南平市怎样才能做好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绿色腹地建设的工作? 【龚清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南平市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确定了“建设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目标定位,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构建海峡西岸的绿色腹地、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连片发展的前锋平台。 海峡西岸的绿色腹地,指的是闽北要成为生态腹地、经济腹地和后发腹地,尽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加速产业集聚,做大经济总量。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主要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航运为依托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缩短与经济发达地方的时空距离,变行政半径为经济半径,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参与长三角经济协作。连片发展的前锋平台,按照“集中、集控、集约”的要求,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体现在产业对接上,提高空间集中度、产业集中度和行业关联度,加速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尽快形成规模,打造产业集聚的基地,成为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洼地。 【主持人】您觉得南平应该如何解决发展和环保之间的矛盾?对此有哪些发展思路和解决办法? 【龚清概】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南平是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这是南平的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最大支撑。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把闽北的青山绿水保护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重点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市。去年,南平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省级考评验收,并上报国家环保部审查。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生态市建设,把建设生态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海西绿色腹地相统一,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闽北特色和模式,使南平生态市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生态主导型的区域经济,积极培育旅游、养生、生物、创意等新兴特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高起点、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三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特别是对目前还没能力很好开发利用的资源,我们坚决把它保护起来,留给子孙后代,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德政。 【主持人】请问龚市长,南平市应如何做好“武夷山”品牌建设?张艺谋“大红袍”印象进展如何? 【龚清概】武夷山从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以来,知名度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品牌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认为,武夷山不仅是南平的,也是福建和全国的,更是世界的,必须按照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的标准,高标准做好度假区、旅游景区的规划。通过着力推进国际会展中心、山水实景演出、A级体育赛事场地、自驾车旅游服务基地、机场扩容升级、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养生基地等旅游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品位,拓展旅游市场,全面提高高端游客比例,把武夷山真正打造成为海西旅游的龙头。 “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就是我们为打造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而策划的高标准、高品位地展示武夷山内涵的经典文化展演项目之一。该项目以大王峰、玉女峰和崇阳溪为背景,以武夷茶表演为主线,使游客参与、体验、认知武夷山文化与自然的丰富内涵。目前,已聘请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等国内一流艺术家加紧策划,将于今年10月份完成。 【主持人】那么按照南平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25%。南平市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应如何持续突破瓶颈制约? 【龚清概】长期以来,南平的交通、能源、城建、工业平台等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还要持续努力,能快则快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闽北跃升发展创造条件。交通、电力方面,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武邵、宁武、龙浦等三条高速公路同时建设,松建高速公路将在年内开工,邵光、建古、延顺、顺邵、南平绕城等五条高速公路加快前期工作,京福高速铁路南平段将于年底开工,一批电源点和电网网架项目都在加快建设。城市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城市化先行,按照组团式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策划了沿江快速通道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尽快打通南平中心城市各组团之间的通道,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同时,加快谋划建设闽北新兴发展区域,全面开展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编制,加强区域的保护和控制。工业平台建设方面,抓好一批特色产业集中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提供充足空间。市本级的南平工业园区、闽北产业集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加速拓展,武夷山创意园区、邵武经济开发区、建瓯中国笋竹城、光泽金岭工业园区以及浦城、顺昌、松溪、政和等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紧推进,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 【主持人】海西战略计划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发展壮大闽东北、闽西南两翼。南平2月份到泉州招商,南平实现与泉州等中心城市联动发展,龚市长能否谈一下海西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 【龚清概】长期以来,南平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泉州在多个领域开展山海协作,实现了互惠互利,双赢共荣。当前随着基础设施、金融环境的改善,已具备了大规模对外招商的基础和条件。今年2月,我市决定开展大规模的招商选资活动,已在泉州晋江举办了首场投资项目推介会。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把承接先进发达地方的产业转移作为开展山海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主题,加快对接先进生产力,紧密融入沿海经济布局和现代产业体系,与福州、厦门、泉州形成“前创后造”、“边创边造”的产业协作关系。 【主持人】龚市长,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南平市将如何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 【龚清概】南平是农业大市,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形成了持续增收的新格局。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农产品卖出难、价格下行、出口受阻,农民工返乡增多,就业趋于困难,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积极作为,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用最能体现当地优势、最能占领消费市场、具有质量优势和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产品作为龙头,打造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逐步提升农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二是产业升级促增收。用工业化的思维和理念抓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强龙带动”工程,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食用菌集约化生产,加快发展油茶、中药材产业,扶持笋竹业,稳定烟叶生产,支持发展鸡业、兔业、猪业、乳业等畜禽养殖加工。三是提高组织化程度促增收。鼓励和引导建立各类以劳动联合为主、兼有资本聚集功能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有限的资源聚集起来,对内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对外衔接市场与公司,培育农民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使农民真正得到市场主体地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转移劳动力促增收。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当前,特别加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工作,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五是提高农民素质促增收。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既重视存量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更重视增量劳动力的教育,对初中毕业后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想方设法让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就业的技能和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