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八年筹办和成功举办的实践证明,我们提出的“人文、科技、绿色”三大理念,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为我们深入做好首都的规划、发展、建设、运行,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奥运会的举办,我们有三大收获,一是提高了两个意识,即首都意识和国际化意识,有了新的起点;二是增强了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从打造中国特色社会向主义道路,到完全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组织发动工作。全国人民引以自豪的鸟巢、水立方,以及蓝天白云等美好环境的实现,使大家精神振奋,信心倍增;三是增强了在新起点上继续发展的紧迫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贯穿于奥运筹办的全过程,也融入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必须要继承好、准备好和发扬好,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首都经济向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以及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市委提出的“三个北京”建设,是从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继承发展而来的,规划工作要结合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更好地体现到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工作中。按照总体规划制定的四个目标,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要求,把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地落实好城市总体规划,加速提升首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奥运会后,我们在城市发展的理念方面更要提高认识。北京是首都,在国际化方面应该率先垂范,要继续坚持奥运三大理念,全面落实首都发展目标。
要充分认识奥运后首都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进一步深化对首都建设发展特点的认识,为实践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我到北京认真学习了北京的市情,我认为,北京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总体规划做得非常好,现在要进一步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始终牢记首都工作职责,全力做好“四个服务”
今天,看了你们审批工作中的绿色通道,我感到很高兴。北京作为首都,肩负着做好“四个服务”的重要职责,我们充分享受了首都的优势,更要自觉地做好服务。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观点。比如,在目前的体制下,总部经济产生了全面的效益,昨天,我在发改委调研时讲到中央的信用资产,给北京市带来的好处,政府各部门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吃的是首都饭,当然要干首都活,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因此,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四个服务”的职责。延伸和拓展服务职能,为中央在京单位和部队做好服务;为各省、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为全国人民做好服务。工作要更加主动,态度要更加积极。特别是要加强沟通协调,高举服务的旗帜,为中央重大项目落户北京创造良好的规划条件。
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推进科学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于此,要突出做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工作,加快高端产业发展和高端功能区的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当前,要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决策部署,积极协助配合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和项目的落实。
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一是轨道交通建设,二是新城建设,三是房地产业发展,这些都是拉动内需的重大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是一段时期首都城市建设的重点,要抓紧做好各项规划。新城的建设要以业兴城,要控制好节奏。只靠房地产带动是难以为继的,要优先发展产业,与中心城疏散的人口和产业相结合,要认真研究新城的长线支撑产业,不能主观地拔苗助长,不能只起到聚集人口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
要以保障民生为重点,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重点解决民生问题方面,要发挥好规划的积极作用。目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很重要,既要严格落实保护规划,协同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又要创新思路,继续完善旧城有机更新模式。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出一些路子。老城区不改善,老百姓有意见,用大拆大建的方式改善,又违背了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要求。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我认为,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做法,要分类指导。第一要注意文物保护单位,必须落实《文物法》,第二要对文保区、老旧城区提出要求;第三要对规划管理和建设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四、围绕建设宜居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关于规划标准问题
要通过建立健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规划标准体系,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城市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标准体系是一个大问题,环境保护要有符合首都实际的环境标准,规划也应该有标准,第一条是首都标准;第二条是现阶段的标准,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有很多事情和要求提得过高,在一线就难以落实。第三条是切合实际的标准;我们有13亿人口,是人口大国。做规划的同志,要统筹思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好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对于这三条,在思想上应该有深刻认识,把握好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标准和要求,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过于超前,这就是我的看法。
2、关于城乡统筹和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
在做好中心城和新城规划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和村庄的规划编制,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加速首都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规划保证。
当前,北京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是城乡结合部,就是绿隔地区。我多次在会上讲过,绿隔地区搞好了是巨大的发展和财富,搞不好是一个包袱,这个地区绝不能发展成城市的贫民窟。世界很多大城市周边都有城乡结合部的问题,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讲,北京没有贫民窟,为什么?一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土地政策,我们的农民不是失去土地的游民,是享有长期土地经营权的农民,从这个层面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央土地政策的英明,我们的规划,要切实重视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依靠我们严格的城市管理,我们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在城乡结合部要加强规划和实施,加强管理,尤其要加强对绿隔地区的调查研究。我们的工作思路要与时俱进,既要强调规划的延续性和严肃性,也要考虑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划管理工作
要针对中央单位多、重大项目多的特点,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和专家论证工作,要建立健全联合审批、调度和督查的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特别是要针对当前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和要求,对重点建设项目要建立绿色审批通道,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重点服务好。要加强与市国土局、市建委、市监察局等单位的合作,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全市的建设情况要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