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专家论文 >

浅谈鄞州区开敞式公园的生态规划

时间:2010-05-22 09:50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1 研究背景
  1.1 鄞州区的生态建设概念
  鄞州是一个新兴城区,各项城市设施都处于配套建设完善当中,目前绿化主要以园林生态建设为特色,以“一心、二轴、三环、四廊、三十六点”作为未来环境规划,道路绿化、公园绿地相配套这一格局。其中道路绿化主要有鄞县大道的南北侧各25米绿带;天童北、南路河滨绿带;刚竣工的鄞州大道绿带等。公园绿地主要有高教园区河滨绿带;鄞州公园、永泰公园、剑桥公园等。居住绿地主要有东湖花园住宅区绿地、格兰云天住宅区绿地等约100公顷。区内绿地总面积达333公顷,绿地覆盖率达到35.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8平方米。鄞州的生态建设不仅注重外围环境建设,还注重内部生态氛围的挖掘与规划。
  1.2 鄞州区开敞式生态公园
  鄞州区在最近几年来,加强对城区绿化建设,自2003年到2004年先后分别建成分别鄞州公园、剑桥公园、永泰公园。剑桥公园总占地面积2.4公顷,区域平面呈“等腰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北侧以四明路为界,斜边西南侧以河流为界。公园集效益性、共融性、特色性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绿色平台,使返朴归真成为时尚。效益性以优美的园貌和适宜的服务半径,最大限度地优化服务于周边居民,装扮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生态,使绿地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审美及游憩效益;共融性与鄞州区城市规划结构、城市景观相协调,与已建成的滨河绿带景观相统一,形成了城市滨河地块的绿化、文化和水系风景的协调共融;特色性——利用区域内平缓的河流水域,切合华泰剑桥的建筑群体特征,以剑桥风情为本地域的鲜明个性,展示显现剑桥大学的文化风貌特色。永泰公园占地面积约2.1公顷,公园平面呈“等腰三角形”,两直角边以嵩江路、钱湖路为界,斜边西北以河流为界,种有香樟、垂柳,桂花、棕榈,银杏、紫薇等大小乔木、灌木二十余种,红花继木、金叶女贞、紫鹃等八大种类色块。以东靠东湖花园,是居民游玩、休闲的重要场所,公园的投入使用,也提升了新城区及周边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前河路景观带、奉化江城防工程、鄞州区文化广场、三星广场等构建的绿化体系建设使鄞州新城区成为一个有品位、有生机、有江南特色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而处于鄞州区绿地体系中心的鄞州公园成为了新城区重要生态规划工程。
  1.3 鄞州公园以生态规划为中心
  鄞州公园以生态规划建设成鄞州区最大面积的开敞式公园,位于鄞州中心城区的主轴线终端,北靠首南南路,与文化广场、鄞州新行政中心遥相呼应;南临宁三路,东濒天童南路,北接宁南南路,占地25.6公顷,是一个集旅游、健身、娱乐、科教天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鄞州新城区“一心、二轴、三环、四廊、三十六点”绿地体系的中心。
  公园主体分为松涛石韵、绿岛浮香、芦弯晨露、洞天挥幽、花溪竹径、相思栖林、东坡洒阳、梅坞夕阳、秋林枫霜等十大景区,通过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手法;生态自然的造景手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点睛之作的建筑小品,整体效果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 鄞州公园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所谓生态建设,就是通过分析资源结构,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保护稀有资源,协调不同构成条件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资源效益,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态环境建设。鄞州公园在生态建设方面已有了不错的成绩,2003年的奠基开工,经过二年的建设,到今天为止。鄞州公园总投资1.4亿,绿地覆盖率达到87.8%,水面面积5.8万平方米。湖水、绿地、假山为一体,建设成为娱乐、休闲的鄞州区天然氧吧。鄞州公园发展潜力巨大,前景非常看好,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2.1 鄞州公园的主要自然生态要素
  由草地、林区、湖面、假山等组成,这种生态景观的创意很好,但处理不当会适得其反,起不到良好的生态效果。鄞州公园对各项主要自然生态要素的处理尚存在不当之处,如:公园内种植树木以绿叶树为主,夏季公园植物繁多,而一到冬天会比较荒凉;竹林区种植坡度不够,导致竹林存活率不高;草坪种植略显平整,长期下来出现坑洼。
  2.2 水位较高,疏通水工程势在必行
  鄞州公园内的湖水水位较高,每蓬天时大潮讯或雨水天气,水位明显上升影响沿岸植物。由于公园内无水位控制系统,排水成了公园一大难题,使得鄞州公园一遇到大降暴雨,内部份区域积水严重。降低水位,疏通水工程,建立控制水位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工程。

  3  园区生态建设研究
  3.1 内容丰富化
  国内外生态公园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宗旨:一是保护珍稀资源(包括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二是营造生态氛围,如在都市建设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佳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鄞州公园进行生态建设,有利的方面是: 5.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几乎占据公园的一半,是一块良好的生态涵养区;不利的方面是:鄞州公园建立在偏向市区,给游客带来了一定的不方便。因此,鄞州公园必须有一定的诱人性,在这个角度充实生态内容。目前城市各类公园主要服务于在类人群:一是晨练和晚练人群,他们多为老龄人,要求公园环境幽静、局部有开场空间,空间的间隔性要好;二是周末都市休闲人群:以独立的家庭和结伴的学生居多,要求公园有游乐设施、举办游乐活动、有雅致的小园林等动静结合的项目;三是节日人群:包括形形色色的游人,要求公园烘托出一种热闹的节日气氛,增设一些临时修饰物,旅游活动的适用范围也要增强。前两项服务鄞州公园都做得不错,第三项服务内容鄞州公园还有些欠缺。
  3.2 布局感性化
  在深入分析用地地貌和既有条件情况下,以“水”为主题,使“水”活起来。对原生态状态进行加量组合,分为净化、优化、美化三大内容:“净化”是基础工程,对公园内的一切现有资源进行全方位净化处理;“优化”是科学生态化工程,对水、植物、地势、设施和人的活动等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美化”是资源艺术化的工程,水貌、林貌和地貌等进行美学调整。进行以上方面的组合和调整,既要充分注重现有资源开发和总体度假形象与氛围的整体协调性,要使之具有都市级高度;又要充分讲究经济的可行性,不能一味追求现代化的高、大、全,而是要以可能的效益回收方法来决定合理的项目投资规模。
  而鄞州公园的布局既形成了一定的生态化,又产生了感性化,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大树规划建设的现代生态感性公园。

  4  生态建设导则
  4.1 有规模有尺度
  对于整个生态公园,可视为一个整体,需有边界隔离,人为边界往往是直线的或几何状的,不符合自然系统边界的特性,为此以独特的园林设计出曲状及齿状边缘或尽量依自然系统规划边界缓冲区,园林区以小叶树种为主;局部景观处理要求个性化较强,选用的花卉、苗圃和大树、常绿的植物为主;滨水和沿路的行道树以樟树为主,组成线性环境廊道,引导视线走廊。2007年鄞州公园在一定的生态尺度上,又预增加一定规模的特色苗木,以增香增色为改造目的,提升鄞州公园生态环境。
  4.2 有条理有顺序
  公园可视为一复合型的景观生态系统,依植物、水域、地理地形以及人为开发的情形,园内已呈现各种不同的景观生态结构体,包括(1)分散型区块景观——不同功能的景观组合;(2)网络景观或同功能的景观区;(3)交叉型景观——不同功能景观的交叉区域;(4)棋盘型景观——各个独立特色体的布局;为此,在公园规划中必须依不同的特性在空间规划上建造,解决好不同几何形状的连接与过渡。
  4.3 有连续有间断
  公园的土地利用分区应有利于游憩活动的组织,廊道的走向设计要具有流线型和连续性,而生态保护区、独特景观区、游憩区、人工建筑群和一般管制区的通廊设计要具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景区建立假山、湖心岛、茶室、健身娱乐等相对独立、功能互补的设施。

  5 敏感地点的生态处理
  不同游憩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游憩功能及外表形态,其开发形式、建设模式、施工工法也不能以同一标准设计,这正是应用生态规划方法因地制宜、适宜开发的精神所在。因此,对于框架和局部地段应处理几个绿地的层次感,大树与草坪、色块中间层次树木的点缀。
  5.1 沿路生态处理
  沿路生态设计不仅包括树种或花木的选择,还包括地形的设计。鄞州公园内道路的设计除了交通和联系的作用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导向功能,即从一类景观区导向另一类景观区,单调的园路设计会造成游客的乏味。因此,如果路线较短,则以不同的树种标示,如果路线较长,则沿路地势要有起伏,沿路方向要增加一些转弯和景观小品。线型的设计不宜过分单调,距离宜短,必要时可分段充实沿路的装饰,保证园路的美观性。
  5.2 沿水生态处理
  沿水的生态设计主要包括树种与草花的选择,通过不同树种与草花的设计,划出高大树冠遮蔽的休息区,以低矮的灌丛为延水生态。此外,沿水区域可规划多种游乐区,如:观景区、船码头区等内容,生态细节的处理应与游乐内容相匹配。例如:观景区有增设座椅、茶室、文艺表演等项目;乘船码头要求开敞、有明显标志、并且色彩鲜明便于寻找,沿岸宜选择不影响视线通廊的花卉丛或低矮灌丛装点。
  5.3 拐角生态处理
  由于公园园路布局多为回路而少有交叉,则拐角点出现较多。拐角是线型景观的亮点,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死角,拐角的生态设计必须具有个性,以不同的风格提高线型风景格调。作为鄞州区的惟一大型生态公园——鄞州公园,无论是园路的线型设计还是拐角的景观设计,都给人一种舒适的,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要。
  5.4 水上景观的生态设计
  水上假山与湖心岛都属于鄞州公园的特殊景观区,公园景点的开发要考虑路线的设计,尤其是出入口的设计要保证从一类游览活动的组织引向另一类游览活动,提高游客的兴趣。尤其是湖心岛的设计,要考虑生态内容的延续、功能的过渡、景观的整体等内容,所以保证两处景观风格相近,内容又略有差异。
  5.5 建筑物的艺术生态设计
  园内的独立建筑物以风格独特为主,而建筑物则保持风格统一。鄞州公园的“五散房”是公园最为突出的生态艺术景观。这“五散房” 分别散居鄞州公园各处,五座建筑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地方材料,不同的建造技术,在公园内营造出不同景观建筑的特性。它们有着艺术的概念,却不奢华,在一个广袤的田野里产生,却与城市贴切地交融在一起。它们形成闲趣、随适的状态,解读了都市生活中多元化的艺术语言,它更是新城区中一个生态艺术的突出。
  5.6 游乐设施区域
  游乐设施区域需划分休息区和娱乐区,其中户外休息区要保证树荫遮蔽。此类区域的设计可以比较鲜明的色彩衬托,但不宜过于泛滥,影响生态景观效果。鄞州公园的游乐设施规划则比较鲜明,层次清楚,略显活泼的生态气氛。
  不同区位的生态节点分主次安排,节点之间由生态廊道贯穿,体现出生态氛围的延续性和突出性。生态节点的控制对整体生态设计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用来,人们的生态旅游消费需求日浙明显,在整个旅游行业中,生态游年均递增10—15%,目前全球生态旅游产值高达3000亿美元。生态旅游作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是人们旅游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后的具体表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适应了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总之,鄞州公园此时此刻的生态建设坚持了“生态性、高品味、趣味性”的开发原则,建设成为了一个集生态资源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公园的风景区,为鄞州这个新城区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交流对话的最佳场所。

 
  参考文献
  1 王承华 “方圆绿茵“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师,2003
  2刘贵利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