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7-06-13 07:0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毋慧芳
|
|
在前不久成功举办的第23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期间,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接受了新华网专访,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刘南昌书记指出,七届市委把旅游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来打造,迎来了三门峡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基本思路是“全区域规划、分层次开发、大企业牵引、差异化竞争、品牌化运营”,重点是围绕全域旅游,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和全区域管理”的要求,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使三门峡真正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核心城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的集散中心。
这不仅是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目标的科学阐述和准确定位,也吹响了发展全域旅游、推进转型发展、发力“三次创业”的号角。那么,究竟该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呢?笔者认为,应着重在以下七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全面认识旅游业发展新常态,形成发展全域旅游大格局。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党和国家为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推动转型发展、增加人民福祉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业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今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第一次成为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全国各级各地都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抓旅游的良好格局。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域旅游是国家对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新定位,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对于统筹和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省际中心城市、重振崤函故地雄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日前,市委、市政府已批准将“三门峡市旅游局”更名为“三门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发展全域旅游,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的宏观管理、行业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起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全域旅游工作机制和发展合力。
二、科学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新路径。
发展全域旅游,在于“全”、在于“新”、在于“实”。要按照“全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树立大旅游规划观,依托我市历史、自然、文化、经济、社会资源特色,邀请顶级专家团队编制融合文化、教育、体育、交通、城乡、国土、工业、农业、商贸、水利、养生、养老、服务等于一体,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方向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引领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合理布局全域旅游架构,激发转型升级原动力。
要按照“分层次开发”的基本思路,合理布局旅游生产力。就我市而言,要以“一核两轴七区”为主体框架,构建休闲度假为要素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以主城区为中心,打造“一小时”旅游圈和环主城区乡村旅游产业带,建设沿黄河旅游景观带、卢氏山水、小秦岭、张村塬和张汴塬——甘山、韶山峡谷等绿色旅游风景道,形成由点线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的新态势。
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龙头吸引物。
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有标志性的龙头带动性景区。要按照“大企业牵引”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快整合天鹅湖湿地公园、陕州公园、黄河公园、虢国博物馆、陕州地坑院等中心城区旅游资源,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引进华侨城等知名大型骨干旅游企业,运用其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和营销渠道,联合打造名副其实的具有龙头带动功能的旅游极核。同时,全力推进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旅游区、黄河丹峡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五、遵循旅游经济规律,打造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新产品。
要按照“差异化竞争”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饱览黄河风情·体验休闲文化”主城区旅游线、“感悟道德真经·寄情名山胜水”西南旅游线、“品味历史文明·穿越峡谷奇观”东部旅游线和四季精品旅游线路等独具特色、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豫西山水、民俗风情、名特物产以及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和旅游小镇。
六、积极实施旅游精准营销,塑造全域旅游大品牌。
要按照“品牌化运营”的基本思路,分层分类塑造旅游品牌。一是依托函谷关、陕州地坑院、崤函古道遗址等历史文化优势,塑造“黄河文化圣地”品牌,培育国际旅游市场。二是依托黄河风光、天鹅湖湿地、黄河丹峡、小秦岭和卢氏山水等资源优势,塑造“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品牌,引爆国内旅游市场。三是依托城市乡村优势,塑造休闲娱乐康养品牌,炒热周边旅游市场。四是强化旅游目的地宣传营销,做好“九省联动,十万游客看黄河”主题推广活动,创新策划黄河文化旅游节、暑期游学欢乐汇、白天鹅旅游季、黄河大合唱、双胞胎漂流大赛、陕州灯会等旅游营销活动,促动远程客源市场。
七、完善旅游服务公共体系,营造城市旅游大环境。
游客的最终落脚地是在城市,主要消费地也是在城市,建设旅游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城市旅游、拉动城市消费。因此,要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质和旅游功能,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生态廊道、慢行绿道、停车场、旅游厕所、咨询点、游憩处、游学基地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全面改善提升旅游交通通达条件和标识体系。
只有党委政府主导、全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全区域推进,才能实现我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作者:三门峡市旅游局 毋慧芳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