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郑州市正以大刀阔斧、势如破竹之势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新郑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特别是旅游功能、要素和服务理念非常重要。旅游元素的充分融入,不但能改善提高人居环境,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还能体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和郑州都市区的新形象。因此,现就旅游元素充分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事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中纳入旅游元素。在规划体系中纳入旅游元素,就是进一步提高对旅游元素在城乡规划体系中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在视觉美感、整体协调和服务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度阐述,做到规划能够完全展现景观的、休闲的、服务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宜游水平,增强城市的特色和品位。目前,郑州市正在编制《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及五年建设规划》和《新“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各县市区也在编制相关规划。因此,可考虑在规划编制专家中增添旅游和营销专家,在总体规划中融入旅游元素并征求旅游部门意见,在各分项规划中增设旅游专项规划,以便在提升城市宜居宜游宜业水平的同时,增强营销运行城市的功能设计。
二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6大切入点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或功能。一是将交通道路、生态廊道打造成景观廊道。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的建设,还应结合新型社区建设,注重两侧城乡风光的景观效果,使其相互衔接,增强视觉美感,将其打造成景观廊道。二是将旅游功能融入四类社区建设。无论是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还是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应当以宜游为出发点,因为宜游不但能提高外来游客的舒适度,也能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三是在组团起步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实现由“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转变,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郑州市无论是六城十组团起步区,还是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一定要引入城市旅游的理念,将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服务外来游客的更高标准服务于本地市民,积极营造良好的休闲城市环境,进而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四是产业集聚区注重融入旅游要素。随着产业集聚区的逐步成熟,将会有大量的商务客人前往该地。这些商务客人,既有旅游公共服务需求,也有餐饮、娱乐、购物、交通、住宿等消费需求。此外,当地不断增加的产业工人也会产生大量的旅游消费需求,而这些都属旅游要素的重要内容。
三是在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按景区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不宜全市一刀切。最好能结合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比如,对于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乡村(如荥阳环翠峪、中牟雁鸣湖、巩义浮戏山区、惠济区沿黄地区等),可以与本地特色结合起来,按照国家A级景区的标准,采取“一村一品、一镇一色”的方式,统一规划建设具有独特乡土气息的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成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小镇,设置一些乡村旅游微型巴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使当地农民从传统农耕中解放出来,转变成从事旅游业的新型市民。
四是将郑东新区龙湖地区、管城区商都遗址公园地区、中原区常西湖地区打造成郑州市城市旅游新亮点。发展城市旅游,主要是把城市作为大景区来打造,以此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使整个城市成为发展旅游的最大受益者。城市旅游的发达程度,反映着这座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城建水平,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以及我国的上海、杭州、成都、香港等,都是城市旅游发展十分成熟的城市。武汉精心打造了楚河汉街、东湖度假区等城市旅游典范之作,走在了中部城市的前列。就郑州市而言,郑东新区龙湖地区、管城区商城遗址公园地区、中原区常西湖地区最具条件,如果运作得当,未来有望成为覆盖郑州市中心城区东、中、西部的三大城市旅游精品。因此,建议将郑东新区龙湖地区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使之成为郑州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新高地;将位于管城区的商都遗址公园、商都博物院、书院街等这些具有郑州历史印记的资源整体开发,保留和塑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将其建成展示郑州古都形象的高品位的城市中央游憩区;借助中原区常西湖地区濒临南水北调运河、常庄水库和西流湖公园的优势,将其打造成郑州中心城区西部的休闲游憩核心区。
五是加大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建立覆盖郑州都市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在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并设置了专项资金。随着郑州市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进一步加大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投入,以建立覆盖郑州都市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建立集信息服务、公共咨询、投诉受理、基础设施、应急救援、交通标识等为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做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到哪里,旅游公共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并将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包装成旅游产品,切实使广大市民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作者为郑州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