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本骨架是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各项事业的有机载体,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当前,全省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海峡西岸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发展异彩纷呈,哪个城市能有效地进行城市建设,率先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哪个城市就能抓住机遇,取得发展的主动权。面对这种形势和南安发展现状,撑大城市骨架,加快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既是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如何拉开城市骨架,充实城市内涵,促进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市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建市以来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回顾 自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南安撤县建市以来,全市上下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树立起了南安工贸城市的形象。 (一)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1、基础设施日臻完善。308线拓宽、308复线、柳美南路、柳美北路、日产20万吨的自来水厂、市区防洪堤工程、4.1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络工程、码头等一批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多功能体育馆、青少年宫、120大厦、电信大厦、柳城大桥、溪美大桥、美林大桥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至目前止,城市市政主干道总面积达169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城乡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 2、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先后拆迁旧房总建筑面积达15.9 万平方米,进行了成功街、中山街、民主街、南大路、新华南路路、长安片区等10多处旧城改造,从而使旧城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新区建设突飞猛进。基本形成了长安商业小区、普莲小区、东区、新华等片区,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拓展为15.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32%。成功大厦、电信大厦、南安大酒店、华侨大酒店、老年人活动中心、郑成功塑像、钟楼等一批标志性的建筑拔地而起。 4、城市管理水平提高。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根本。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开展创建活动,规范市民和城建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使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由于历史欠帐较多,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与自身地位很不相称,与多数中等城市相比,建设和管理差距较大。滞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影响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并制约着我市的经济发展。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足。从纵向上看,“九五”期间,我们城市建设发展步入历史最快的时期,然而从横向上与兄弟城市相比,我们是相对落后了,我们的发展速度与我们所处在优越的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不相称。二是规划区内个人建房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买地之风盛行,造成城区建设品位低、建筑间距小、密度大、容积率高、绿地率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不成规模等历史遗留杂症,影响了居民居住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如何,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财力有限,致使城市建设形成了“瓶颈”制约。四是城管部门经常化、规范化管理不到位,致使违章建筑等现象长期得不到彻底根治。 二、撑大南安城市骨架,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必要性 撑大南安城市骨架,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城市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南安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南安市城市建设要以增强城市辐射能力为着力点,以强化中心市区功能为重点,以经营城市为手段,大手笔拉开城市框架,大力提高城市品位,大步伐促进城市建设,加快聚集人气、商气、财气,促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城市布局科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高效的建设目标。 撑大南安城市骨架,是主动呼应大泉州建设的需要。“加大中心城市发展”是推进大泉州战略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作为县一级的城市,如何主动呼应、对接中心城市建设,在中心城市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南安位于“泉州经济圈”中沿海经济区和山区经济区的分隔地带,是泉州“半小时”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泉州中心区向西北部的安溪、永春、德化经济辐射和扩散的“二传手”,是大泉州中心城市的“后花园”。撑大南安城市骨架,增强城市体量,是做强、做大、做美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城市提速发展,建设与“大泉州”相呼应的现代化侨乡中等城市的要求。 撑大南安城市骨架,是打造“三力南安”的需要。由于受行政地理等因素限制,中心城区空间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偏弱、辐射带动功能不强的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变。2003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1平方公里,与省内同属第一层面的县级市规模相比,差距明显。中心城区不仅建成区面积偏小,而且进一步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中心城区预期扩展需求。受现状制约,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势必难以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撑大南安城市骨架,是建设活力南安,魅力南安,实力南安的需要。 撑大南安城市骨架,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南安市总体规划业经省政府批准,规划至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9.1平方公里,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31.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主要往东、往西和跨过西溪往北发展,形成带状多组团的结构态势,只有撑大城市骨架,实现“北拓、南改、东进、西连”,凸现城市的区域功能,明确各个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产业布局,并对涉及关系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城市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三、撑大南安城市骨架,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的对策思路 撑大南安城市骨架,加快南安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就是要根据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积极探索新的体制或机制,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挥城市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为此,必须增强城市意识,城市外延性扩展与城市内含性拓展并重,政府造市与产业扩市并重,生态环境整治与社会环境整治并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撑大南安城市规模实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城市意识,找准定位,主动呼应和对接中心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共同谋划构筑更加厚实的区域经济发展平台。 (一)、高标准规划城市。进一步确立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强化规划作用,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促进城市建设规范化、科学化。要按照“打开城门,拓展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建工作思路和“以江为轴,北拓南改,东进西连,拥江发展”的城市建设格局,实现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从旧区向新区转移,市区建设以外延扩展和旧区改造相结合,整合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分区,拉开城市骨架,加大构建大市区的战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现代化城市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对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实现经营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重要调控手段。要善于用科学的规划增值城市,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资源配置的引导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聚集人气、商气、财气,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建设,坚持通盘考虑、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对城市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的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 完善规划,严格管理。南安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确定,一个现代化侨乡工贸型城市的发展蓝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着眼我市近期建设目标,加快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重点地段、片区改造详细的规划设计工作,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抓紧做好电网规划、通信规划等一些尚未完善或未着手编制的专业规划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同时,要严格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口”,始终牢牢把城市建设掌握在规划之下,成功体现了城市定位和规划意图。 明确功能,科学开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协调城市空间布局,挖掘城市发展潜能,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达到有效控制城市即将开发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规划技术要求、开发强度、环境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筑风貌等;也为政府实施城市土地储备,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二级三级市场提供规划依据。 (二)、高质量建设城市。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和区域改造步伐。大力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加快对外交通公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等路政工程建设,形成横纵相连、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强市区绿化,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重点建设一批公益性公共设施,增强区域功能。抓好城市功能分区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多样化和环境净化美化。 加快重点建设,完善城市分区功能。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为中心,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新区、改造旧区,大力实施建设体现城市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和一批上规模、上档次、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增强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聚集,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步伐,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市区规模,优化城市分区布局。加强宏观调控,把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把改善旧区人居环境和疏散人口相结合,引导旧区的居民向新区转移,降低旧城区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重点抓好美林中心片区、火车站前居住区、柳美南路片区、滨河广场片区、柳湖片区、环城西路片区和柳东山庄等片区的建设改造,达到优化城市分区功能的目的。 加快市政道路网络建设,提高城市交通水平。城市骨架道路网尤其是城市快速路网是实现城市跨江、沿溪、网络化、组团式发展的关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我市城市道路网系统将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结合主次干路,组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环路加放射线、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路网。加快市政道路网络建设,增强区间道路横纵联系,尽快形成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网。加快省道308复线、省道308线帽山至八尺岭段拓改等对外交通公路建设,抓好环城西路、外二环路、美林路、柳美北路、站前路南段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达到沟通东西、连接南北,构筑城市骨架。加快市区主次干道、主要建筑物、广场、公园、临街各单位的夜景工程建设,营造“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城市夜景。 搞好景观设计,精心打造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景观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表现内容。在城市建设中,抓住重点,突出品味。做好城市设计,始终坚持高标准,大手笔搞好、做好城市中心区和重要地段的设计工作,着重做好市区沿溪两岸的景观规划设计,柳湖片区及滨河片区空间管制,勾勒“一山(南山)一湖(柳湖)一江(西溪)”城市景观。遵循南安的地理条件,充分发挥城市的自然优势,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利用山、湖、溪等环境资源塑造显山露水、依山傍水、青山绿水的城市新格局。“显山”方面:南山、龟山位于城市的较高点,总体规模较大,植被面积好,通过加强绿化,改造林种,提高水平,形成绿色屏障,培育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自然风貌;“露水”方面:西溪、柳湖是做好城市露水文章的重要水系,要通过规划,建好河滨大道,做好单面街的景观设计,形成绿色长廊水树相映。同时,讲究城市绿化特色,突出“柳城”植柳,在内沟河两侧、港仔渡旧桥河岸、河滨公园堤外沿岸和柳湖沿岸等片区种植、补植柳树,构筑垂柳成荫、水天一色的绿柳景观。 (三)、高效能管理城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和事权下放,健全市、街、居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完善“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城市管理格局。着力引导、规范和促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大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环境脏乱差等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 推行体制改革,明晰管理职责。构筑“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本着管理重心下移,活跃上层,强化基层的原则,实施城市管理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以解决城市管理中市、办事处、居委会三个层次之间职责不清、关系不顺、责权利脱节的问题。凡是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能管理的都要下放,实行属地化管理,凡是存在职能交叉的要尽快理顺,明确主管部门;凡是实行统一管理的要集中统一管理,由市里负责,做到责权一致、职能清晰,避免交叉,减少扯皮。市级管理部门主要行使客观调控,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能。主要负责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计划制定等职能,综合协调系统内的各项事宜,对涉及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明确任务,区分责任,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并按市区分工搞好市管城市公用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基础作用,在市里有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依照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管辖区城市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协调服务,综合管理并承担直接责任。重点抓好辖区市容市貌、门前四包、环境卫生、综合执法等项工作,对辖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等。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管理实效。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开展宣传周、印发宣传材料、设立城市管理法规咨询台、服务台、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借以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建立业余城管监察岗、监察哨,聘请监察员,形成强大的监察网络,还要设举报箱、举报电话,便于市民随时举报各种违章行为。全方面、多层次地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四)、高水平经营城市。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加快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搞活城市建设经营机制,积极探索、科学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努力开辟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新路子。加大对城市可经营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整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力度,推动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有序推动土地、基础设施等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进程。 运用市场机制,破解城建资金难题。资金紧张、投入不足是困扰城建工作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在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的基础上,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做到以经营眼光规划城市,以经营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方式管理城市,走出一条“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路子,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盘活土地资源,搞好土地经营。进一步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经营机制的创新,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盘活城市土地资产;对片区改造和拟建道路两侧的土地,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科学确定用地性质,明确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尤其是住宅和商业用地的投放数量、具体地块和规划技术要求;对规划地段进行必要的先期投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环境,将生地养熟,促进土地价格的合理攀升。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能力,加大土地收储和土地市场的监控力度,实行“政府规划、土地储备、计划供应、招标拍卖出让”的运作方式,规范城市土地运作和交易行为,实现“以地生财,聚财建城”。 坚持市场化运作,实现多元化投入。要用市场化的观念来认识城市资本,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化运作,促进城市资产重新组合,优化配置,真正实现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和管理的高效率。经营城市核心是盘活城市资产存量,要逐步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桥梁、供水、公交、公共卫生等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抵押则抵押,将实物转变为价值形态,变死钱为活钱;户外广告经营权,街道、景点等冠名权、使用权、经营权等,也可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集聚城市资产,实现规模效益。要进一步探索城建投融资改革,积极引入、推行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畅通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吸纳各种合法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充分运用社会事业国投公司在融资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行城市资产的相对集中管理,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运用商业化的操作方式对城市国有资产进行有效运营,促进城市资产在科学配置和优化组合中发挥更大的效益,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深信,通过我们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一个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品位城市风格,整洁优美的着名侨乡、工贸城市会展现在人们面前。中国规划网福州10月26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