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规划探索 >

城市道路何必总是“开膛破肚”

时间:2011-08-23 14:4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导语:反复开挖路面的现象在中国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家常便饭",有人形象地称这些马路为"拉链路"。满城"拉链路"、遍地是井盖反应了城市地下管道设计上的严重不合理。近日有消息称青岛欲投资20亿元打造全国最长"地下城市管道",试图用这种被称为"共同沟"的市政工程解决马路常年被"开膛破肚"的现状。"共同沟"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但常常叫好不叫座,青岛建设的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检验。

  一、城市管道规划不合理,浪费巨大且存隐患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城市安全与繁荣的根基所在,但地下管线的管理和建设却各自为政,混乱无序。由于设计规划不合理,相关部门管理混乱,在制造大量"拉链路"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埋下各类安全隐患。

  拉链路每年可造成400亿元损失

  有专家曾测算,如果主干道标准路段全部封闭开挖,带有雨水井和单位排水管网的道路施工,每米需要的成本大约是2.8万元;一般情况下,在半封闭开挖的路段,开挖一米城市道路需要的公用设施成本接近1.4万元。根据《2005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2005年末,全国拥有城市道路24.7万公里、道路面积39.2亿平方米。在这24.7万公里的城市道路中,即便有1%曾经“开膛剖腹”一遍,市政修补费用开支就会增加3458万元。据统计,2000年北京地下光缆被挖断32条,花去1千多万元的抢修费;2001年又有33条被挖断,平均10天挖断一条,共花去了1220万元抢修费。全国每年因施工而引发的管线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设计规划不合理导致城市井盖越来越多

  早期修建的马路里,通常只需要铺设少量管线。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式管线越埋越多,翻修一条马路常常涉及到十几条管线的铺设。以北京为例,早期市政地下管线只有少量的自来水、污水管道,现在则包括上水、下水、中水、电话、电力、路灯、光缆、通讯、信号、煤气、天然气、热力网等等,这些管线分别由几十个单位建设和管理,包括自来水公司、污水管理处、燃气公司、热电厂、电信公司、电力公司、部队和各工矿企业等,而如此众多的管线却缺少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

  在现有的地下管线规划模式下,每一种管线都需要单独修建自己的检查井,因此城市道路上的井盖也越来越多。贵阳日报曾经报道,贵阳城区道路上的各类井盖有43000多个,责任单位多达13家。在南京,也有一条马路下面最多铺设21种管线的情况,涉及的铺设单位甚至多达40余家。若任由现状延续,在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井盖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地下管线被挖断是常事

  全国大约有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地下管线家底不清的现状普遍存在,加上归属各部门的管线档案互不相通,除了马路经常被开挖、工程延期外,也屡屡造成建设过程中挖断管线的事故。2010年7月28日,在原南京塑料四厂旧址附近平整拆迁土地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挖穿地下丙烯管道,丙烯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爆燃。事故造成13人死亡、14人重伤,120人住院治疗。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城市也屡见不鲜:据统计,2004年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处理突发事故156起,其中施工挖断造成漏气事故占突发事故的35.3%;2005年1至11月,北京平均每5天就有一起因市政施工不当造成的水管破裂事故。

  二、"共同沟"是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潮流

  采用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的模式进行管线的铺设,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也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什么是"共同沟"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又被为“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各管线需要开通时,只需通知有关负责部门,接通接口即可,既便于修理,又节省了国家的资源。

  共同沟的优势

  由于共同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日本阪神地震的防灾抗灾经验说明,即使受到强烈的台风、地震等灾害,城市各种管线设施由于设置在共同沟内,因而也就可以避免过去由于电线杆折断、倾倒、电线折断而造成的二次灾害。发生火灾时,由于不存在架空电线,有利于灭火活动迅速进行,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

  发达国家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建设共同沟

  在发达国家,共同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早在1833年,巴黎为了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和提高环境质量,开始兴建地下管线共同沟。至目前为止,巴黎已经建成总长度约100 公里、系统较为完善的共同沟网络。此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汉堡等欧洲城市也相继建设地下共同沟。1926年,日本开始建设地下共同沟,到1992年,日本已经拥有共同沟长度约310 公里,而且在不断增长过程中。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地下共同沟。1953年西班牙在马德里修建地下共同沟。其它如斯德哥尔摩、巴塞罗那、纽约、多伦多、蒙特利尔、里昂、奥斯陆等城市,都建有较完备的地下共同沟系统。

  三、在中国建设共同沟完全可行

  目前中国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少数几个城市建有"共同沟","共同沟"未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法律以及利益纠葛造成的。

  成本不是问题

  共同沟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据统计,日本、台北、上海的共同沟平均造价(按人民币计算)分别是50万元/米、13万元/米和10万元/米,较之普通的管线方式的确要高出很多。但综合节省出的道路地下空间、每次的开挖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的破坏,“共同沟”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台湾曾以信义线6.5公里的共同沟为例进行过测算,建共同沟比不建只需多投资五亿元新台币,但75年后产生的效益却有2337亿元新台币。

  技术不是问题

  其实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多米的共同沟。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共同沟。该共同沟主线长2公里,支线长1公里,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1994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共同沟――浦东新区张杨路共同沟。该共同沟全长11.125公里,共有一条干线共同沟、两条支线共同沟,其中支线共同沟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目前,上海还建成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共同沟工程(一期)和“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公里的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系统。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经过10年的开发,地下管线走廊也已初具规模。

  说到底还是利益和管理问题

  西欧国家在管道规划、施工、共用管廊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如德国、英国因管线维护更新而开挖道路,就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审批手续,规定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5米或30米,且不得扰民。日本也在1963年颁布了《共同管沟实施法》,解决了共同管沟建设中的资金分摊与回收、建设技术等关键问题,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次修订完善。

  然而中国地下管线的相关法规却严重滞后。除了《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地下管线的指导性意见外,至今仍无全国性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各地方政府在2005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法规。姑且不论实施效果,所颁布的管理办法中,地下管线的规划、测绘及档案资料管理等事项仍然分属于不同部门,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和具体责任的承担,不是你争我抢就是互踢皮球,最终仍各行其是。

  结语:青岛正在建设中的城市地下管道走廊被称为"埋在地下的政绩",但因为埋在地下,往往不被人察觉。而这类工程又会像人体的血管一样,一旦工作不畅,整个城市不但会"肤色暗淡",严重者还会中风瘫痪。中国规划网北京8月23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