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规划探索 >

西南山地中心镇风貌特色研究

时间:2011-03-09 16:5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郭大忠 苏自立 林立勇

——以重庆市为例


郭大忠 苏自立 林立勇


    摘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中心镇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由于经济、社会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心镇固有的历史文脉积淀和地方特色逐渐消退,中心镇形态的可感知性和可识别性日趋削弱,“千镇一面”现象较为普遍。笔者在对重庆市部分中心镇风貌特色规划建设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心镇风貌特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促进山地中心镇风貌建设的对策建议,为我国中心镇风貌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重庆地处西南,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江河众多,自然环境优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确定到2020年的市级中心镇95个。为研究解决中心镇在城镇风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去年年底起,重庆市规划局组织市规划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中心镇为主的建制镇风貌规划建设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中心镇共计18个,其中一小时经济圈内7个、渝东北地区6个,渝东南地区5个[1]。
    1. 重庆市中心镇风貌建设现状概况
    1.1 中心镇建成区现状基本情况
    直辖十年来,重庆市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6年底,全市规划确定的95个市级中心镇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亿-6亿元之间,个别城镇达到1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4000-8000元之间;城镇建成区面积一般在1-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一般在1-3万人左右。个别发展较快的城镇,如江津白沙镇,镇域人口13.58万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9亿元,镇区人口5.52万人,镇区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
    1.2 总体风貌特征概述
    重庆直辖以来,我市小城镇风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风貌设计水平和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如石柱县黄水镇、大足县宝顶镇、永川市双竹镇、荣昌县富镇等一批地域和文化特色较突出的小城镇初具规模。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小城镇风貌建设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与新兴直辖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老镇区大多缺乏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环境条件较着,原有的传统建筑形态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而新建的移民城镇或新镇区一般规划建设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环境景观条件较好,大部分新建建筑风貌以现代风格为主,屋面形式以平屋顶为主,墙面装修以瓷砖为主,窗户以铝合金为主,色彩以白色或混合色为主,但除部分城镇建筑群体有较为统一的色彩和风格外,大多数城镇建筑比较杂乱,缺乏特色,贪“大”求“洋”,对地域民俗文化保护与挖掘不够,千镇一面的现象比较突出。
    2.中心镇风貌建设的实践和经验
    2.1 积极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镇风貌
    不少城镇结合重庆的实际环境,在风貌建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风貌,如黔江石会镇新建建筑墙面采用青漆勾白缝、阳台采用镂花栏杆、屋顶采用平坡结合、小青瓦屋面等传统川东民居风格,十分具有观赏价值,不过造价相对较高。
    2.2 塑造良好的街道空间比例与尺度
    从本次调研的部分中心镇情况看,城镇一般主要沿公路或沿江河呈带状发展,占72.2%。主要街道宽度一般在16-22米左右,沿街建筑以3-6的多层为主,建筑高度一般在18米以下,街道空间与沿街建筑高度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1.2,空间尺度比较得当。主要街道的交汇处,一般都采用环形交通形式,设有圆形交通岛,布置雕塑或绿化,形成城镇的中心标志。在镇中心地段,一般带规划建设有一定面积的休闲广场,作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注重使用地方传统建材和建筑形式
    不少城镇针对地方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投入薄弱的实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积极推广使用当地的传统建筑材料,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如秀山忠县的小青瓦、垫江县和江津白沙镇的新彩瓦和山沙、黔江的石材等建筑材料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当地城镇在建设中就有意识的多采用坡屋顶和用青石板铺路,既创造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又促进当地建材工业发展。又如万州武陵镇和忠县石宝镇,在部分建筑立面上使用“披檐”这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形式,使人感到小镇建设有文化、有新意,达到建设亲切宜居小镇的目的。
    2.4 综合利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引导城镇风貌建设
    重庆市各级城镇在建设中还注意充分发挥现行管理体制的优势,为推动城镇的良性发展服务,如过境道路对城镇风貌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这是城镇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难题。而黔江石会镇和工巫溪文峰镇则创造性的尝试了综合利用行政和经济的双重手段,采用经济上的优惠引导、行政上的管理限制相结合,成功地将过境交通与市场进行了分离,从而妥善的解决了城镇建设中的顽症。
    3.中心镇风貌特色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城镇空间格局及与自然环境的空间关系缺乏统筹规划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城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钟灵毓秀的山川地理孕育了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的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自然条件优越,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市各级城镇都有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并传承发展的。但是,当前不少中镇风貌建设没有很好的传承这种地理自然优势,缺乏空间形态上总体引导,对城镇空间整体秩序控制欠缺考虑,主要街道尽端对景和街道重要节点缺乏设计,建筑形态、体量与周边自然山水关系欠缺推敲和研究,对山水环境的景观利用意识非常薄弱。大部分镇区沿江河两侧全部被建筑封闭,丧失了原本显示镇区山水风貌的机会。

    3.2 建筑形态缺乏整体设计,建筑风格、色彩和体量欠佳
    在调研中发现,以传统风貌为主的中心镇已经基本消失,大多数城镇以现代风貌为主,至少是现代与传统风貌相结合。这种现代风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镇区居民的自建行为造成的。从调查的平均水平来看,18个中心镇的居民自建比例高达56%,政府建设比例仅占5%,开发商建设比例占33%,其他比例占6%。
    居民自建模式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镇较为普遍。镇上居民或农民通过购买宅基地自行建设,这种模式相对建设成本较低,经济实力较差的农民易于接受,但同时给中心镇建设带来的许多问题。如由于缺乏专业设计和引导,居民往往根据自身喜好进行建设,因而建筑品质不高,建筑之间在形式、风格、色彩、体量等方面缺乏协调,杂乱无章(图6);居民自建更多的是依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墙上贴瓷砖通常是只有正面,另外三面都是水泥砂浆抹面;建筑层数一般为2-4层,沿着马路一字排开,山墙连山墙,建筑长度很长,显得简单呆板等。
    此外,居民的个人喜欢对城镇风貌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18个镇的调查统计,现状以现代建筑风貌为主的镇有7个,占39%;以传统与现代风貌相结合为主的镇有10个,占56%;喜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镇有8个,占44%。可见,居民对现代建筑风貌的喜欢程度要大于对传统风貌的破坏也就越来越严重。
    3.3 中心镇的规划编制经费不足,历史欠帐多
    从调查的18个中心镇来看,大多数中心镇仅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情况很不理想(表2)。其中,编制了总体规划的镇有17个,占94.44%,编制了风貌规划的镇有6个,占33.3%,编制了详细规划的镇有8个,占44.44%,编制了其他专业规划的镇有6个,占33.33%。其中彭水高谷镇在调查的几项规划中均没有,完全凭过去编制的规划过程图指导现有的城镇建设。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中心镇的规划编制经费投入不足。重庆目前实行的是市、区县两级财政制度,镇一级财政开支基本上由区县财政承担。而重庆各远郊区县目前的经济水平不高,基本是吃财政饭,无力承担中心镇的规划编制投入经费,虽然近几年来,为扶持中心镇建设发展,市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补贴了部分经费,担缺口依然很大。
    3.4 中心镇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规划管理力量不足
    目前,中心镇的规划管理工作基本由镇上的建管所兼管,缺乏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也是由建管所人员兼任,平均每个镇仅1-2人,缺乏专职规划管理人员,且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既无法对城镇建设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规划得到实施,也无法及时发现违法建设,及时进行查处。由于人员少,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镇的规划管理工作也是有心无力,难以有效监管。因此,中心镇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规划管理力量不足,无法适应中心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造成城镇风貌难以按规划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中心镇风貌规划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 要端正中心镇风貌建设的指导思想
    各级政府要从提高城镇居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真看待中心镇的风貌特色塑造问题,切实端正中心镇风貌建设的指导思想。小城镇风貌规划是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延续与深化,是高水平的小城镇管理与高质量小城镇发展的必要前提与保障,对小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中心镇的风貌建设不是可在可无的问题,是中心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抓紧抓好。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镇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创造具有重庆特色的山、水、城一体化的城镇空间格局,统筹协调新、旧镇区的规划设计,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传承历史和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注重吸收和发展传统城镇空间格局、街道空间、建筑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设计手法,创造多种多样的城镇风貌建设模式。
    4.2 要认真处理好中心镇风貌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
    周边自然环境是中心镇风貌特色赖以形成的基础。重庆历来以“江城”、“山城”著称。城镇所处的地形地貌也以山地丘陵为主,这个特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此,在中心镇风貌建设中,一定要显山露水,注重整体环境,防止深开挖、高切坡、大填方,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从而真正形成依山而建,傍水而居,依山不遮山,临水不挡水,人在镇中游,镇在画中立的独特风貌和景致。同时在风貌设计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植被、阳光、水流和天空景色等所赋予的特殊感受,与建筑风格、体量、色彩、质感、空间等统考虑,全方位体现风貌建设与周边环境溶为一体。
    4.3 要认真处理好中心镇风貌建设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城镇风貌的最直接反映,它折射出一个城镇的底蕴、内涵和综合素质,也是一个城镇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重庆市小城镇风貌设计与建设在体现地域文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见到了一些成效,但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进一步挖掘城镇历史文化,传承和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这笔宝贵遗产。要运用吊脚楼、风雨檐廊等传统风貌设计和建设技术手段,大胆突破,积极探索现代风貌设计与建设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同时,要积极宣传和引导城镇居民在建设中充分利用地方的传统工艺、建筑材料与式样以及空间的传统组合模式。
    4.4 要加强中心镇风貌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针对中心镇规划编制欠帐多的实际,各级财政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增加对中心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市规划局将申请专项资金对各区县中心镇风貌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适当补助。其次,中心镇要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下层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风貌规划。开展风貌规划编制工作,是从根本上塑造城镇形象、体现城镇个性、打造城镇特色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正在选择部分中心镇进行风貌规划的编制试点工作,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明年初出台风貌规划的编制导则,以规范和指导中心镇风貌规划的编制工作,用高质量的风貌规划科学指导中心镇的风貌建设工作。
    4.5 要加强中心镇风貌规划的实施管理
    中心镇政府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风貌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要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通过制定中心镇风貌建设规定、严格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对按照风貌规划实施的建设行为进行奖励、加大对违反风貌规划的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地引导居民自觉地遵守风貌规划的有关规定,形成“维护风貌特色光荣、破坏风貌特色可耻”的新风尚。要加大对中心镇风貌规划建设的经费投入,落实规划管理机构编制管理人员待遇,充实规划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对中心镇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
    5.结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趋同性也日益严重,很多地方的地域特色已经或正在缺失。小城镇因其规模小、人文生态脆弱,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更容易在城镇化的浪潮中湮没。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传统地域文化和风貌特色。使其在促进城镇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规划网重庆3月9日电

    注释:
    [1]按照经济地理条件,将全市8.24万平方公里的市域划分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等三大区域。一小时经济圈地形较平坦,包括都市九区(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万盛区、南川区、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共23个区县;渝东北地区主要为三峡库区,包括万州、丰都、垫江、开县、忠县、云阳、奉节、梁平、巫溪、城口共11个区县;渝东南地区主要为乌江流域的武陵山区,包括黔江、武隆、石柱、酉阳、彭水、秀山共6个区县。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杨真静,小城镇风貌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再现与延续.重庆建筑.青年论坛,2006.
    2.李和平,成青,小城镇风貌设计方法探析一以武隆县江口镇建设规划为例.重庆建筑.青年论坛,2005(4).
    3.刘景元,着力打造小城镇的”精、气、神“—对重庆小城镇风貌设计与建设的思考.重庆建筑,2004(4)
 

    作者简介:
    郭大忠,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苏自立,重庆市规划局区县处处长、注册城市规划师。
    林立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博士研究生、重庆市规划局区县主任科员、注册城市规划师。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