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规划探索 >

港口型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和天津的战略思考

时间:2011-03-08 16:4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展与经济活动的方式和规模密不可分,并一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转移而演变。根据城市的功能和影响力,全球已形成世界级、跨国级、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城市为主的城市等级结构。港口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除了具有同一层级城市所应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主要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天津也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明确提出要把天津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因此,准确把握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特征和内涵,对于天津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一、现代世界城市体系与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和功能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区域经济、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不同层级的城市,其功能和影响力也不同。一方面,城市通过其聚集效应成为庞大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集散地,对当地经济、本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起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辐射效应和关联效应极大地促进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和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从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兴衰来看,有些城市由于所处的枢纽地位和新的信息节点等因素,迅速发展成为跨国级城市或世界级城市,参与或影响全球经济活动,有些城市由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停滞或衰落,这种结构性的调整对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全球城市体系中城市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强的世界级城市,它在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人才、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全球控制力。它一般是国际机构的集中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类政府机构或国际权威组织大多设在此地;是国际贸易中心,通常拥有大型港口和国际机场,是国家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的枢纽,一国进出口货物大部分从这里转运到国内各地和世界其它国家;是主要的金融中心,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总部、大保险公司总部和专业性金融保险机构多设于此;是各类专业人才聚集的中心,有大学、大医院、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法院和各类科学、技术、文艺研究等机构;是信息汇集和传播的中心,有发达的出版业、新闻业和无线电与电视网的总部,拥有世界影响的报业传媒,信息、科技、咨询、商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城市人口应该达到一定规模,富裕人口相对集中,因而其市场需求的规模和档次都是非常高的,新的商业经营形式也往往最早出现在这里;随着制造业的扩展,娱乐业也成为一种主要产业部门。

  跨国级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虽然很高,但还没有达到世界级城市的水平。随着它在人、财、物、信息和文化等方面进行的跨国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其辐射力逐步影响到国外的城市。首先,它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城市,其规模一般较大,功能相对综合,城市基础相对雄厚;其次,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城市,既是国际资本和各国商品的集散中心,也是国内、国际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及国际政治、经济、流通、消费、科技、信息、文化的交流中心,因而具有明显的国际地位。

  港口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功能除了具有同一层级城市所应具有的功能外,也始终是物流的配送或集散中心、涉港产业的重要基地、知识和信息的创造与扩散中心、低成本的制造中心。

  因此,世界级港口国际大都市除了具有世界级城市的主要特征外,还应该是世界性的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港口的内外联结功能,一方面接受世界经济对该国经济的影响并向内陆腹地扩散,对广大腹地的经济发展起牵引和拉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它的物流配送功能向世界扩散其影响;应该是涉港产业的重要基地,包括港口装卸运输在内的港口直接产业,与港口装卸主业联系密切的海运、仓储等港口共生产业,依赖港口及其主业而形成和发展起的拆造修船、石化加工、机械加工等港口依存产业,以及与港口直接产业、共生产业及依存产业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旅游、商业、娱乐等港口关联产业;应该是低成本的制造中心,因为国际港口大都市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原因之一就是它在国际物流配送中处于低成本的地位,这也是造就其成为低成本制造中心的关键条件之一。

  港口直接产业是港口型国际大都市发展的直接基础。从基础设施来看,世界港口将走向港口建设深水化、布局网络化、业务物流化、管理信息化,以条型码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必将成为新世纪港口管理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越来越不取决于港口本身的发展,而是取决于国际律师业、跨国金融业、国际会计业等专业化服务的规模和质量。

  世界城市的发展表明,一个城市,如果其城市功能和设施不能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而拓展和升级,具有相应地国际化的、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城市功能、设施和现代化服务体系,就不可能有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同样的,港口型国际大都市并不仅仅是港口城市的升级或扩大,也不仅仅是拥有港口的国际大都市,

  而是有其特定的丰富内涵,它的独特功能和性质决定了它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远较一般的港口城市或国际大都市更加复杂,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而从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潜力将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否把所有有形的实体网络(即基础设施)的节点、密度和效率连结到世界各地;二是能否在世界无形的网络体系中,发挥人口、知识、资金、货物和服务的全球交换作用;三是有无创新性和适应性去不断开发网络中所固有的潜在协同作用,并起到超前示范的导向作用。

  首先,必须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和全球功能城市体系的范围内来理解、考察和把握来国际大都市、特别是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以及新经济和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传统的城市功能及其结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城市发展不仅仅受到区域经济或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更受到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更加突出了,其地位也更加重要了。大城市彼此之间不仅相互联系并形成一种功能性的城市体系,而且它们之间还围绕着某种特定的城市功能展开了激烈竞争。但是另一方面,信息化的发展又使城市结构出现了分散化和集中化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即在空间布局上城市中心地区日益成为商务区,而在外围地区则成为环型制造业带或居住区,其绵延范围在西方国家可达150~300公里,但在全球范围内中心城市所掌握的控制功能和命令功能又因为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大大加强,因而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更加集中。在这种情况下,都市本身的分散化和全球功能的集中化成为当代国际大都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其次,无论是港口城市发展成为港口型国际大都市,还是国际大都市转变成为港口型国际大都市,虽然都涉及到港口的存在与发展,并以港口为核心,但是港口型国际大都市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其特殊功能及由此决定的产业结构。一般来说,港口型国际大都市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关键在于它是作为全球航运中心及物流配送中心而起作用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规模可观的涉港产业,特别是国际法律、国际会计、国际汇兑、跨国金融等专业化服务业。更有许多港口城市通过建立保税区、加工区等特殊的制度安排而进一步加强了港城合一、以港兴城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港口型国际大都市作为全球物流中心的特殊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物流中心的地位是港口型国际大都市得以发展的关键,而专业化服务产业则构成港口型国际大都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没有一个优良的港口固然不能发展成为港口型国际大都市,但是没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或者产业,同样也不可能发展成为港口型国际大都市。

  再次,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立身之本是其国际控制力或影响力,这可以具体体现在全球物流配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较多的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大国的首都,国际性传媒,以及世界水平的科研机构等,这些都是体现城市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然而,这种国际控制力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也就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硬件以及专业化服务等基础设施软件。相对而言,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大规模投资就可以做到,但是软件的建设却需要耗费时日,绝非一日之功。只有这样的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组织、跨国金融机构等,而一座城市的国际控制力也就体现在它们的身上。可以说,没有较多的国际组织、跨国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或区域总部,这样的城市就不可能成为国际大都市;不具有世界性物流配送中心的地位,也成不了港口型国际大都市。

  二.天津在现代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未来世界城市体系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将出现三大城市体系和网络,在各自的城市体系中,又存在不同层次的国际性城市。这三个城市体系分别是以伦敦、巴黎为首的欧洲城市体系,包括马德里、米兰、维也纳、法兰克福、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等特大城市为第二级城市或辅城;以纽约、落杉基为首的北美城市体系,包括芝加哥、旧金山、多伦多、墨西哥城、迈阿密等特大城市作为第二层次城市或辅城;以及以东京为首的亚洲城市体系,从亚太地区经济的国际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和亚太地区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动态来看,这一城市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1)世界城市,东京;(2)国际性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3)全球地位正在上升的中心城市,汉城、台北、曼谷和马尼拉等。因此,任何向世界级城市进军的中国大陆城市,都将面临着与东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和台北等大城市的竞争。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国主要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溶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使得经济处在快速转型期,而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也有可能成为发达制造业的接受地,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进程,使绝大多数地区迈入工业化社会,并进而改变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

  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赢得了世界声誉并具备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基础,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等城市的综合实力突出,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进入以发展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而且第二次现代化的指数与意大利、爱尔兰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中上水平大体相当。因此,这些城市应该成为国家建设国际性大都市优先选择的重点城市。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经过综合考察人口规模、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战略地位、所在城市体系中的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大致可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这些中心城市在未来世界城市体系和亚太地区的国际化城市发展体系中的地位在逐步上升,正在向第三层次、也就是全球地位正在上升的汉城、台北、曼谷和马尼拉等城市迈进。

  由于这些中心城市的迅速发展,中国也已经相应地逐步形成了津京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圈或城市连绵带,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已经越来越成熟。可以想象,上海市作为中国沿海和沿江两条经济带的“交汇点”,拥有坚实的区域基础,通过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区域布局三位一体的进一步融合,将促进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拉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香港、深圳等港口型国际城市以及广州等国际性城市的发展,将使广东、香港、澳门等城市在一国两制构造下,加速经济的一体化,拉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津京唐区域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疏解大城市的功能,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并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城市地区之一,将为中国参加世界政治活动、文化生活、国际交往以及获取国家竞争优势等方面奠定最必要的基础。

  由于天津毗邻中国的政治中心城市北京,而且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域,是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工业实力雄厚,在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也具有发展国际化大城市的强有力基础。因此,通过京津唐大都市绵延区的发展,可以使京津两城发展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和大型制造业中心,为中国北方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尤其是在未来不久的将来,天津极有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因此,天津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地位的发展和确立,必将推动京津唐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辐射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并影响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

  三、天津发展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对策

  如果从城市的功能和特征来考察,天津先后经历了封闭的内贸型城市、开放型的贸易城市、中国北方最大的近代工商业城市、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和全方位开放的综合性港口城市等发展阶段,因而发展现代国际港口大都市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浪潮来看,天津也具有中国第一批发展成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潜力和综合实力。

  (一)天津发展现代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天津发展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必须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产业转移及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借鉴世界港口城市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与基础条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功能。

  首先,要坚持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建设步伐。所谓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就是城市和港口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跟在发达国家的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或先进的港口城市后面按部就班地缓慢发展。天津港口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要与京津唐大都市连绵带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相匹配,形成合理分工、有机协调、互为补充、突出核心枢纽的港口功能和城市功能;港口设施功能和城市功能的重塑要以大流通和大服务为起点,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现代物流功能和综合性服务功能的跳跃式转变;港口结构调整要以现代港口发展的大趋势为起点,实现从散装、低速、低效、粗放型向集装箱化、高效化、集存型的跳跃式发展。

  其次,就是坚持创新的发展思路,形成发展现代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新优势。所谓创新发展,就是要打破常规,努力开拓新的业务,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新优势:一是形成规模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港口设施,提升港口等级;二是形成专业化服务优势,加快口岸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港口服务系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港口服务;三是形成城市和港口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势,以适应加入WTO后港口管理与运作的新形势。

  再次,要坚持产业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使港口成为天津经济的新增长点。港口不仅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而且围绕港口所形成的临港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和重视临港产业的发展,确定临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比重,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因此,天津应该按照港口型国际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从港口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向港口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发展转变,努力实现体制规范化、经济外向化、城市功能化、金融国际化、交通网络化、城建现代化、产业高级化,使各种功能互相配套、相互促进。

  按照这一要求,天津就应该突出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大力发展现代专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设商业中心区和中心商务区,发展和拓展港口功能,突出传统文化旅游区,在经济战略性调整、商业中心区和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城市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实现突破,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与港口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以新的形象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本,带动天津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发展。

  (二)天津发展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对策

  在上述思路和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天津应该更新观念,再造体制新优势;转变城市功能,实施重点突破;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服务功能;确定国际交流主线,优化国际交流格局;营造城市环境,提高人文素质,把天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型国际大都市。

  1.更新观念,再造体制优势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政府的职能和首要责任应该主要限定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结合本国和本地区的情况,建立和制定符合并保障市场机制运行所需的法律和法规;不断创新管理办法,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服务效率、服务标准和服务方法同国际接轨;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促进科技发展,改善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公益事业,为企业运行创造良好软硬环境,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天津在发展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时,首先必须进行观念、思路、机制、体制等全方位的创新,力争率先与国际惯例接轨,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经济环境,实现经济关系市场化、经济发展开放化、经济管理法制化、服务规范专业化,从而形成“小政府、大企业、大社会、大市场”的体制框架。

  其次,天津政府各部门应该在管理办法上不断创新,并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重视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作用,把过去部分政府承担的、应该由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归还给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大市场的管理力度。

  再次,要大力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改善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发展。在知识经济年代,教育和科技在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发展生产力中是举足轻重的,而生产力中最重要的除了资金和技术外,更重要的是科技、人才和信息。没有一流的人才,各种资源和基础设施就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一个城市、产业和企业就很难保持国际竞争力,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公益事业,为企业运行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一个港口型城市,如果没有港口型国际化大都市所具有的一流基础设施和功能,就不可能有港口城市的竞争力。因此,天津应该按照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未来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合理地体现城市功能的发展需求,科学地作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城市景观、港口发展、中央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工业制造业基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发展的整体规划,使天津各区域功能互相补充,互为完善,并具有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和设施,才能成为世界性的物流配送中心、涉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低成本的制造中心,并最终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型国际大都市。

  为此,首先应该是准确定位,要围绕港口型国际化大都市所应具有的功能进行建设,使之能代表未来发展的最新区域形象;其次是科学规划,总体规划采用国际竟标的方式进行,保证各功能区的规划成为国际一流的,体现出国际水平;再次是市政先行,就是说交通道路规划、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应该是比较超前的,以适应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和未来金融、会展经济、旅游等国际交流的发展需求;第四是市场导向,政府在城市功能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建设中由市场力量和企业来进行,即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引导、规划,市场运作、投资;第五是弹性开发原则,即按照未来城市各功能区的发展需求,政府要有适当的土地储备,保证未来发展的需求;第六是机制创新,包括我们的管理体制创新,因为在和跨国公司打交道时,不能用原来的机制对待,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机制,包括审批程序等都要进行调整,以国际政策为准。

  2.转变城市功能,实施重点突破

  按照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社会和工业的发展方向,天津应该从城市的空间规模拓展向功能的集中拓展与升级转变,以各主要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为突破口,来带动城市的发展,实现城市功能化、交通网络化、城建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具体是:发展现代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以会展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展示区、以港口为核心的国际现代物流区、以新兴工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以都市文化旅游博览区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大都市城区,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临港工业基地,积极推动以京津唐为核心的大都市连绵带的建设,并以现代化的道路交通、电信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港和政府电子化的建设,比如建立先进、清洁、安静城市交通系统和通讯系统(如光纤、卫星通信、计算机数据等)、设计蔟状多用途步行区、使家庭与全球信息网直接联通等等,来连接各功能区,使各功能区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功能上互相支持,互为补充,从而带动天津城市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如果说在工业化初期,批发、仓储、银行和交通运输等传统第三产业占据了重要地位,那么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急剧增长,经济交易的规模扩大并提高了它们的复杂性,使得除了这些基础设施以外,还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国际金融贸易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金融活动的高度聚集,在城市等级体系的顶层由银行、投资公司、法律机构、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共同组成的金融综合体已经成为各部门的决策中心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系统的节点,因而促成了高层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协调和管理功能的成长和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增长,服务业的密集程度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在港口型国际大都市中,服务业、特别是专业化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越来越不取决于港口本身的发展,而是取决于国际律师业、跨国金融业、国际会计业等专业化服务的规模和质量。

  天津与新兴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级城市的差距,还不仅仅体现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上,而是集中体现在软硬件设施、环境和专业化人才上。因此,天津应该强化城市基础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重点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房地产业和国际律师业、跨国金融业、国际会计业和中介服务行业,拓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卫生保健、物业管理等社会服务产业。

  4.确定国际交流的主线,优化国际交流的格局

  要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型国际大都市,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国际交流的主线,优化国际交流的格局,通过有效的手段,拓宽对外交流和宣传的渠道,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格局和合作渠道,树立国际交流的新形象。

  首先,天津应该借鉴世界城市交流的先进理念,设计城市识别系统,以突出城市的功能,树立国际交流的新形象。

  其次,要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在现今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开放度和国际交流,没有一定数量的大型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就很难体现国际大都市在经济与政治领域中对国际事务乃至全球事务的影响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因此,天津应该以大型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为主线,以商务、科技、文化交流和旅游为重点,形成合理的国际交流结构,做到国际交流搭台,地方经济唱戏,使商务、科技和文化交流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服务,使服务、贸易、国际会展和旅游经济成为天津的重要产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再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对外宣传天津。在目前新经济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资讯工具和手段高度发达,给天津的对外宣传提供了多种方式、工具和途径。天津有必要根据国际交流的需要,利用多种交流渠道,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进行对外宣传,以树立天津国际交流的新形象。

  5.营造城市环境,提高人文素质

  港口型国际大都市,应该具有国际水准、不断变革创新与冒险精神,充满活力与较高素质的人文环境,并不断吸收外来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文环境。因此,天津需要根据国际交流的新需求、新挑战,积极推动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人文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下大力量挖掘西洋文化内涵,保护、恢复标志性建筑,发展能够代表当今世界最新时尚,体现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社会文化结构、时代精神风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不断变革创新与冒险精神,充满活力与较高素质的人文环境,逐步将城市布局、城市景观与人口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方面主要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人文标志。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文环境。中国规划网天津3月8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