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规划探索 >

必须要警惕落后的城市规划

时间:2010-09-11 14:1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李开发

  建国以后的50多年,我们先后做了10多次城市规划,修改规划的次数更多。规划城市理由太充分了。每一届政府,每一任市长,无不关注城市规划,让城市发展得更快,让城市发展得更好,这不仅是市长的愿望,也是城市居民的福祉。然而事与愿违,回顾过去了的50年,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有问题,不说城市的个性,城市的特色,城市的风格已经变成了大杂烩,除了你靠近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大概其它地方已经与国外的城市没有多少差别,如果说有差别,就是我们还能看到上面有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发展已经背离了原意,它不但没有让人们更快更好更舒适,而是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它让人们生活的质量日益下降:城市的空气越来越差,城市的交通越来越堵塞,城市的噪音,城市的光污染,城市的视觉效果压抑,拥挤,城市的环境越来越与人作对,等等。笔者这么多年来,做城市发展研究,从迷茫到清晰,从糊涂到清醒,从简单到复杂,总算参透了城市发展的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过去的多少年,我们总是不重视城市规划,把城市规划的作用理解得太狭窄,把城市规划的巨大的调控功能、协调平衡功能知之不多,因此出了许多问题。前些时候,我在一个重要活动中,提出由于城市规划不科学导致房价逐步高升的观点,开头有许多专家质询,反对我的说法,后来我用专门的文章回敬了质疑的老兄,大家读了文章后开始赞同我的说法了。城市规划的多面性、连带性、广延性,它的功能非常强大。事实证明,大约除了卖淫嫖娼、吸毒犯罪等相关事情与城市规划无关以外,其它经济发展中的一切问题都有可能与城市规划有关。因为对城市规划的不够重视,对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不多,所以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不够,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脱节、跟资源供给与平衡脱节,跟人流物流产业流脱节。因此留下了许多问题。

  一、城市规划的巨大作用有待于人们长久去认识,去解读

  城市规划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 ,过去我们的解读常常流于肤浅,流于简陋,流于形式,流于偏执。过去多少年,由于城市领导对城市规划理论知之甚少,加之肤浅地看待城市规划的作用,让我们的城市规划出了一大堆问题。当然,所有的人都有特定的时代的局限,做一任政府首脑,界定于当时的客观情况,急功近利,饥不择食,那壶不开提那壶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到了今天,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已经到了今天的高度,应当对城市规划的巨大作用有一个清醒的充分的认识。记得年初在两会专题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先生、建筑规划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贺卫平先生和我一起出席,就城市规划不科学提出了众多解决办法,也非常支持我的关于和谐城市规划的理论,大家一致认为,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的问题太严重了,制订一个和谐的城市规划是当务之急。

  二、城市规划不科学带来的遗留问题太多,至少有20个。

  简单的列举一下,至少是十数项,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方方面面。

  城市规划不科学带来的首要问题是与城市定位脱节。例如,有的城市水资源缺乏却上了钢铁工业,而钢铁工业需要巨大的用水量、需要巨大的容污纳污及污染处理能力。结果的发展肯定是竭泽而渔的发展。城市支持不了如此巨大的用水量,结果钢铁工业肯定发展不下去,到了一定时候,外来水供应成本过高,地下水耗水量过大,企业发展进入困境。由于城市地下水位直线下降,从地下取水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那么,这样的工业发展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关闭,二是拆迁走人。众所周知的是首都钢铁集团,最近几年,国务院反复权衡,赞助500亿,实施动迁工程。但据笔者预计,首钢动迁,实际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3000亿元:它可分成直接拆迁成本800亿元,由于瓶颈束缚,多少年发展处于无力支撑状态减少效益1000亿元,拆迁到形成充分发展能力之间延续发展损失1000亿元,处理善后事宜200亿元。可惜苦了在首钢集团工作的职工,效益将连年下降。

  城市规划不科学带来城市工业布局不科学。例如,有的城市的化学工业,比如小皮革、小化工的分布有严重问题,靠近城市主要饮用水河流,而且零散分布,结果带来了两大问题,一是地面水的污染极为严重,许多河流的鱼都死光了,有的地方鱼死的时候肚子里有肿瘤,着实令人可怕。二是地下水污染极为严重。记得国务院南水北调专家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工程师夏青教授在《全球财富论坛》的环保论坛上对我说,整个华北平原的地下含水层沉淀着大量的有毒污染物,都是当时不懂科学布局留下的后果。现在看是埋下了一颗长久的炸弹。由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地下水交流比较少,但当时的决策者为了眼前的发展,许多污染工业办起来,现在看,整个污染工业创造的效益比造成的损失差多了,完全是得不偿失。记得安徽淮河流域的小皮革、小造纸对多个城市、多个河流的污染吗,那种污染要消除干净是上百年,不要说工业发展损失巨大,农业发展在相当长时间里有严重问题,地下水的重金属含量过高,对城市人民的健康的损害也是极为巨大的。想当初,不上和少上污染工业,或将这样的企业规划到城市水源的下游,将多家同类企业放在一起,然后综合投入治污措施,可以事半而功倍,可以使其污染的影响减少的最低。可惜现在只能作为事后评论了。

  城市规划不科学带来整个城市的生产成本上升,生活成本上升,城市效率下降。比如,办公区与生产区布局的问题。现在全国的城市中80%有这种问题。损失其实每天在发生着。以北京为例,据不完全测算,有80%的上班族每天上班下班占用时间高达近4小时。许多人不知道,可能以为城市大了一定如此,其实纯粹是误读。大城市规划好了,与小城市一样轻闲,一样生活安逸。简而言之,小城市之所以让人们生活舒适,并不是因为他们上班时间打了折扣,而是因为大家上下班时间基本上半小时足矣。上班族居住地与工作地点相距较近,当然,所谓较近,半小时自行车程可达7公里左右,公交车行程可达15公里左右。许多中小城市也是上百万人口,人家可得比较舒服是显而易见的。假设把北京分成十几个工作生活区来治理,让80%的上班族在本区域找到工作其实是很容易的。那么大城市的规模与小城市的闲适可以为我们所共有。北京出了什么问题呢,过去多少年的北京规划专家们把办公区设计在市中心区,然后把住宅区配置在城市的20公里30公里之外,在城市的通路上,到处堆积资源,让交通极为不畅。让你交通效率降低了50%,结果堵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象这种事情的后续效应还在继续延伸,如果不加改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城市规划不科学带来整个城市杂乱无章,带来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受阻。城市膨胀式发展是一大罪过。大概全国80%的城市将来要受到膨胀之苦。从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来说,一个城市是较好的规模是不超过80--100平方公里,而且中间应当留有间隔在1公里以上的绿色隔离带,农业带,使得农田上的清新空气长驱直入城市,对城市换气,这是城市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条件。说老实话,现在家家户户装修都有换气扇,其实用处是极为有限的,你那个城市整个笼罩的大气都没有置换,烟尘、汽车尾气、灰尘全都聚集在城市大气里,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换气,家庭换气作用能有多大?现在城市无限膨胀,新鲜空气越来越稀缺,会给居住在城里的人带来多种疾病。而且许多城市的高层建筑物根本不流风的通道,城市风道堵塞了,城市本来的空气交换已经少了,还要再少。另外是“热岛效应”,就是城市中间地区的空气不交换,夏季气温堆积,形成热岛,中国的三大火炉城市,其实现在20个火炉城市都不止,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怎么办呢?当然,城市大了,也有大的办法,那就是相距一定距离再建设一个新城,两个新城至少相距5到10公里。为什么北京的北五环的别墅特别好销,口号是天然氧吧,所以价格就腾腾上去了,这是因为人们太渴望一个有氧的生活环境了。健康、效率、生态是城市发展的生命,是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最重要的部分,但我们许多城市至今不懂得注意这一点。今年五月,我与国内城市规划顶级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毛其智教授一起应邀参加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发展会议,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健康、效率、生态是未来城市最重要的优势,一定要把城市科学规划好,为人民造福,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这是非常必要的。

  三、城市规划不科学最明显的问题,首先是有5—10%GDP泡沫化。

  对城市规划的现实影响主要是指5-10年前的规划以及更早一些的规划,现在的规划发生作用少说要到3-5年以后才发挥效应。

  所谓GDP泡沫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有一些GDP对经济发展是毫无意义的,是人为干预的结果,是多余,是浪费,它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甚至有巨大的负面作用。

  GDP的泡沫化,可以体现大约10多个方面。我们先行列举几个方面:

  暂以北京为例,北京2005年GDP是6814.5亿元。

  先谈交通。象北京这样的城市,规划得较为科学合理后,人们的上下班时间应当相当有限。依笔者估计,能使50%的人上班通勤时间在30分钟左右,20%的人上班时间在45分钟左右,20%的人员上班时间为一小时左右,10%的人超过1小时但一般不超过1。5小时。如果是这样一个状态,人们的创造力与舒适度及幸福指数要高得多。

  然而时下的北京交通,据粗略统计,能在30分钟时间内到达单位的仅占上班族的10%左右,半小时到1小时的不足30%,半数人群上班交通时间超过1小时,甚至有20%左右的人单程上班通勤时间竟高达2小时!与先进的城市规划要求相比,平均每人每天浪费在通勤上时间竟高达80分钟(每单程40分钟)。如果按每月22。5天计算,每月浪费的时间总数高达30小时。如果用于工作可增加经济总量16。7%,按北京市GDP总值6814.5亿元计算,可新增GDP 1138。0亿元;同时工作与坐车相比,肯定是坐车更累。如果用于休闲可相当于每月增加3。75个休息日,人们的生活质量、舒适度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到2006年11月10日,北京目前有机动车282万辆,其中小汽车为197万辆,私家车为156万辆,占机动车总数55。32%。目前每天增加新车1000辆左右。外地流动进京车辆据不完全统计达55万辆左右,其中小汽车是15万辆,公务车与商务车数量占80%左右,大货车约占45%。这是一个大数。归类一下,总数是337万辆,私家小汽车156万车辆,公务小汽车为57万辆,大货(客)车125万辆。

  由于北京的交通状况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以油耗来计算:由于行驶速度太低,堵车时间太多,与通畅交通相比,浪费35%的油料,是完全可能的,有许多司机认为可能为一半对一半,我这里先以35%的数字来测算。

  按照北京市目前的油耗来计量,据不完全统计与评估,私家车每月油耗费用在520元左右。公务车每月油耗估计在1500元左右,大货(客)车每月油耗在3500元左右。

  私家车156万辆,月油费损耗为1560000×520×35% = 28392万元,全年为34。07亿元;

  公务车57万辆,月油费损耗为570000×1500×35% = 29925万元,全年为35。91亿元;

  大货(客)车为125万辆,月油费损耗为1250000×3500×35% = 153125万元,全年为183。75亿元;

  累计油耗损失为253。73亿元。即这一项造成泡沫GDP 253。73亿元;

  再看环境治理,每年投入360亿元,(政府投入部分),还不包括企业按环保标准投入的数量,我们估计企业投入的部分,包括企业治污、企业用于防污、用于劳动保护、用于公共设施的投入决不会少于政府投入的部分。但是即使这样,北京80%的有水面积为四类水与五类水,完全不能饮用,甚至有毒有害,其实已经支出了大量的治污费用,结果依然不够理想。这样算来,每年政府与企业投入环境治理费用720亿元,由于前多少任政府当时没有科学规划,不仅治理不好,而且不让污染继续扩大也费用巨大。如果有一个科学规划,比如少上污染企业,规范污染企业所在,统一有效治理,笔者认为这笔费用可节约60%,至少可以节约30%,那么即使按30%计算,也有226亿元;

  再看城市建设,由于规划不合理,拆了再拆,不断的拓路,拆迁,那个第二次就纯粹是无用功,据资料介绍,德国的城市管道可在100年不破土,管理线全部在地下,在建设城市过程中早就预留了管道沟,新装线路只须在地下管道中重新增加一下,完全不须动土,更不要说象中国城市这样,刚刚修好了,铺设了新路面,不过三月,挖断一下,增设一个过路的管线,再过六月,开膛剖肚,又改管线,加设管道,象这种情况简直不胜枚举。初步估算北京市每年此种开支至少100亿元;其中80%可以节省。

  其它还可以估算数十项费用损失,可见用GDP5-10%来估算决不为过。

  四、借鉴青岛的城市发展规划历史,我们或许会悟出些什么

  我在考察国内的一些城市规划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让大家一起回味的事件。暂举一例与大家共勉,也借此说明城市规划应当如何更加节约合理。

  青岛是中国历史上充满屈辱也充满色彩城市。近些年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企业海尔、海信、双星的崛起让人们充满敬意。但回顾历史还让我们有更新的收获。

  在100多年前风雨漂摇的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之下,德国人租借了青岛。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胶澳租借地的市区为青岛,并决心将青岛建设成远东一个牢不可破的桥头堡,成为德国商界开辟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门户。为了长期经营青岛,政府调集了当时德国国内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十九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查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大规模的城建行动开始前,1898年秋季,当局发布了严格的建筑规范,这部分上中下三册的文本,对各类居住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定,花园面积、建筑高度、卫生设施以及建筑用材都必须符合标准,否则,建筑申请一律不获批准。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行政机构、医院、学校、教堂、港口、车站、店铺以及工业区相继建成,得益于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青岛市区建筑虽风格各异,却显得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以下资料来源于有关晚报于相关资料,无法找到作者,仅致谦意。也希望原文章作者与我联系,希望让作者的文章得到推荐)。

  历时100年过去了,如今,青岛老城区的德式建筑风格和规划理念依然保存完好。从上空俯瞰,多是绿树掩映下造型各异的欧式建筑群。这些建筑多是由青岛浮山优质的花岗岩石料砌成,上覆红色筒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颇具观赏性:或古堡、或教堂、或别墅、或官署,在蓝天碧海映衬下,在绿树鲜花点缀下,那哥特式的尖项,那丹麦式的斜项,那希腊式的圆柱,那罗马式的拱券,都是那么的耐看,犹如一个个凝固而多变的音符,协奏出一曲恢宏的城市建筑交响。青岛的建筑韵律,最具“华彩”的乐章还当属汇泉角北部的“八大关别墅群”。这里有俄式、德式、日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等24个国家风格的建筑,因而被称之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里规划严谨而巧妙,譬如顺坡就势的道路两旁,栽种的树木都不一样,如韶关路栽的是俊俏的碧桃,正阳关路植的是漂亮的紫薇,居庸关路种的是高大的银杏,紫荆关立的是傲人的雪松等,于是,每一条道路,招展的是树桠丰富的姿态,洒落的是花枝醉人的清香。

  记得青岛晚报的一篇报道,在青岛的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当时青岛馆陶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已完成大半,道路两侧的雨污水新管道已基本敷设完毕。在挖掘馆陶路的宁波路至广东路段时,施工人员挖出了百余年前德国殖民者敷设的混凝土和瓷砖混质的老式管道。让施工人员惊奇的是,这些管道虽然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污水冲刷,但却一点瑕疵也没有,怎么也砸不烂。而本市多数老城区地下才使用了不到50年的管道却早已是千疮百孔。    

  记者采访中,负责该工程施工的张仁光工程师介绍,这些管子是他们从8月2日开始陆续挖出的。当时挖掘时,他们就感觉有些奇怪,挖馆陶路下青岛市解放初敷设的管道时,十分轻松,几乎没遇到什么阻力,挖掘机轻轻松松就将旧管道挖个稀八烂。而在挖这段地下管道时,却经常挖不下去,工人们下去想将部分管道砸坏却非常困难(右图)。他们注意到,这些管道与国产的有很大不同,最后发现这些管道原来是当年德国人占领青岛后敷设的污水管网。也就是说,这些管道已用了上百年了,但至今仍然非常结实。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看到了这些“爷爷级”德国排污管道。记者发现,这些管道与国产的有很大不同,国产管道,包括即将敷设的新管道,其截面大多是圆形,而这些德国管则大多是上宽下窄的鸭蛋圆形;国产管道要么是陶土管,要么是水泥管,而这些管道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则在水泥上贴了层瓷瓦。据张仁光介绍,上宽下窄的设计是为了让污水无法积存在管内;用水泥是为了坚固,而水泥中贴瓷瓦则是因瓷瓦的防腐功能好而如此设计。“一百多年前就能想得如此周密,真让人佩服!”干了十多年施工的张仁光如此感慨道,“小时候,我的学校拆除了一栋100年前的德国建筑,老师让我们把瓦摔碎填海。那种瓦的形状和现在的瓦不一样,一面是圆形花纹,一面是平头,平头上有的德文清清楚楚,毫无磨损。我当时把瓦摔到海边的礁石上,竟然不碎,感到很惊奇。

  报纸还报道了另一件事,青岛的路边有很多污水井盖,青岛话叫“古力”,是从德语来的。近年来被盗的“古力”很多,但是有一种古力却没有一个丢失,这种古力的中心都有一个“K”或者“S”,是德国人100年前装的。由于选用钢材质地优良,开关设计巧妙,所以100年来丝毫无损。 

  无论多大的降雨,青岛的老城区都没有积水。所以,在青岛是买不到雨靴的。原因就在于老城区发达的排水系统。张仁光工程师回忆说:小时候,我的胆子很大,和小伙伴一起拿着手电筒,从明渠进了青岛的地下排水通道,现在还记忆尤新。

  当时我们是从黄县路进去的,青岛的地下通道简直和电影〈悲惨世界〉中的巴黎一模一样。通道有宽有窄,宽的有10米,窄的只有2米,我们怕迷路,所以在所有的岔路口都选择宽的主干通道。通道中间是1米宽的石砌排水沟,两侧是各种管道,通道里的通风很好,地面很干,这是令我很奇怪的,因为青岛当时很潮湿,地下通道却很干,所以我想这些通道设计的时候是动了一翻脑筋的。走了大约2个小时,我们先听到涨潮的声音,然后看到了大海,原来出口已经到了栈桥西侧。已经走出几公里了。

  笔者在考察这里的城市规划时,绝无崇洋媚外的心理,只是在心里由衷地赞叹当时规划大师们精心安排,青岛的这些工程是真正经过时间考验的“百年工程”。这些百年工程,我们中国有多少?太少了!

  在此,我决不是在为青岛的市长们作旅游宣传,没有这个意思,我既没有接受过他们的筵请,也和他们并无实质交往。青岛的历史有辉煌也有屈辱,但青岛是中国的城市,它永远属于中国。我想建议,中国的城市市长们应该到青岛去考察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毛主度他老人家曾经谆谆教导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觉得我们做得太不够了,中国的城市规划太不严谨太不科学了。中国的城市市长们应当考虑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今天,学习一下100年前德国人的那种立根深刻,稳重务实,一丝不苟的精神,为人民造福,为了子孙万代造福,做好城市规划是市长们的一个功德无量的事业,一个和谐城市规划,着实需要全体城市市长们来体会,落实,而我们,仅仅是在市长们拍板以后才会有用武之地! 中国规划网北京9月1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