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规划探索 >

当轨道穿过城市

时间:2010-09-11 12:20来源:常识与妄想 作者:贺承军

 
 

 

 

    深圳的轨道交通发展非常迅速,近期5条线正在“4万亿救市”的政府投资大潮中快速推进,远期16条线将初步形成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按照简单的估算,决策者们决定轨道在特区内是走地底下的,出了特区就走地面上,形成轻轨。

    特区内的地铁,开通几年了,它逐步融入深圳人的日常生活。不过,深圳的有车一族可能对地铁的印象不会太深,不止一次听朋友说起地铁,他们是把地铁当做一次陪孩子的周末旅游来体验的。轨道没有形成网络,它的使用就有诸多不便,换乘公交或的士的地方,要么拥堵,要么落空,总不那么惬意。深圳地铁尽管未成网状,但个别站点已经显示出地下空间的巨大魅力,如金中环站,与轨道相连的数层地下商业,人气很旺,空间体验别开生面,某种意义上,这是对中国人的城市生活概念的刷新,我们传统意识中的城市建筑物是占有土地、指向高空,如今,地下空间的展开,显示了都市作为一架巨大机器的空间雏形。而枢纽站的换乘、休闲购物的复杂空间使用,更将考验都市空间组织能力、标识的完备及其有效性、无障碍设施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和水平等等。

    迄今为止,深圳的地铁空间展现了实用、简洁的审美特点,估计未来也会沿着这种功能为上、使用方便为主、适当兼顾美观的整体风格,像莫斯科地铁那样的有民族特色的古典主义豪华装饰、甚至北京地铁略带新古典的装饰线条,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古典风格将只是一个传说。

    已经在地底下运行的,默默地给城市带来使用上的便利和审美上的愉悦,而出了特区范围进入关外地带的轨道露出地面,穿越城市,将会给城市什么样的效果?我沿着正在施工的4号线和6号线高架桥下走过,感觉到轻轨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一点都不轻,可以说,其对城市空间的切割、视觉上的压迫感是很重的。

    在地面上的轻轨站,大都是经过设计竞赛得来的,尽管形式上各有特点,但总体上是选取轻灵、舒展、简洁的现代风格,没有一个站点采用古典式,材料选用也似钢架配玻璃、钢筋混凝土构架,色彩以浅色为主,有绿色或蓝色的玻璃构件。有点遗憾的是,我所期待的全用素混凝土形成浑厚雕塑感的轻轨站,在几十个站点中竟然一个都没有,我想象中的轨道涂鸦将无寄生之所。可见不同的设计者,或许出于满足任务书的武断要求,设计理念和风格趋于定式。

    在龙华人民路上,两条轨道线并行于上空,粗重而缺乏设计感的混凝土墩,生硬地排列于道路中央,横向的挑梁粗大笨拙地承受着厚重的轨道线底板,这种粗鲁的组合大规模地出现在建筑密集区,让习惯于“要想富先修路”的深圳人目瞠口呆:它是一个巨大的构筑物,它割裂你的视觉并扬长而去。

    其实,如果这些轻轨线经过好好地设计,不同的线路或不同段落有变化的风格特征,这就将为深圳城市“向关外扩容”提供一个审美的结构性因素。遗憾,它现在不是这样的。中国规划网深圳9月11日电

    本文供南方都市报地产评论使用。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