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规划探索 >

浅谈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发展

时间:2010-07-22 11:04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国家在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火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底.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和农村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的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平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农业工业化的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民间投资推进了城镇化发展,有效的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弥补了国家资金紧张的不足,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小城镇发展水平仍然滞后,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表现在:
    (一)小城镇的规模普遍偏小.当前小城镇的规模普遍偏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现行行政区域规划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做出的,乡镇规模小比较有利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化,这种小规模乡镇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资金短缺导致乡镇政府的急功近利行为.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大问题,也是小城镇领导人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虽然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
    (三)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制度,且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法制规范和规划指导.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制约尽管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重要的约束因素,这一方面造成农民进入城镇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更容易由于规则不统一.不透明而给农民带来许多额外的高负担,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也容易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小城镇建设是政府为实现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开发城镇物质空间环境的建设事业,小城镇建设全过程包括小城镇规划.小城镇建设和小城镇管理三个方面.即根据批准规划,组织各项工程建设,并且依法进行管理,以保证小城镇这个有机整体有序发展,发挥各项设施的应有效应,为小城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要进行有利于农民产业结构调整. 将小城镇建设与市场紧密结合,改善基础设施,培育和发展乡镇市场,扩大市场容量,真正发挥小城镇的农村贸易和服务中心作用.
    第二、新的农村人口聚居点.中国在几十年里决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建成十多个人口在千万以上的现代化大城市来容纳这股人口巨流,因此新型的小城镇正可以发挥拦阻和蓄积人口流量的有效作用.
    第三、促进科技.文化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不仅表现在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迁移数量上,而且反映在居民的素质提高方面.
    第四、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的推进农村城市化,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第五、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小城镇不仅可以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且还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第六、小城镇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的发展除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能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实现新的跨越,而实现这一跨越的载体是小城镇及其企业.
    三、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次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相功能,是当今和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要提高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还是解放思想不够,改革力度不够,措施方法不多.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四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和科学发展观
    (二)以制度创新推进小城镇建设
    制度创新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及经济发展的协调,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四个融合”.即城乡人口融合,城乡政治一体,工农联盟更加紧密,城乡经济融合,城乡经济优势都能得到有效发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文明融合,社会进步的成果为全社会所共享,农村居民能够充分享受城市文明,城市居民也能够充分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培育劳动力市场
    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作业,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通过提供供求信息等多种方式避免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结合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部分具备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先行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地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
    (四)改革建设方式
    改革小城镇建设中的自发.分散方式,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统一建设方式,发展小城镇的房地产事业.
    (五)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过程
    小城镇的发展不能搞运动和命令,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进小城镇要靠市场吸引.但是小城镇不是自发形成的,特别是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可持续.高起点.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使城镇有序的发展,而目光短浅的规划会给老百姓和社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和痛苦.所以,在编制和完善城镇规划中,首先,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发展小城镇,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城中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城镇.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注重时效,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走集约式城市化道路.其次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有适度的超前性.第三.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制定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使城市更新的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是继续趋向以谨慎渐进性式小规模改建为主的社区邻里更新,谋求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社会学者的多边合作,从而促进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城镇再开发应该实现的目标是:第一.确定合理的城镇人口规模,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第二.合理利用资源,在区域背影下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构建有分工的产业体系.第三.注重人居环境建设,以人居优化为核心,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第四.注重发展,不盲目追求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尊重城镇成长的客观规律,杜绝虚假城镇化现象.
    (七)运用信息化带动城镇化
    信息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助互进的直接成果,城镇化对信息化具有推动作用,而信息化对城市化具有带动作用.信息化能够提升和整和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素质,使城镇化在信息化中升华,从而实现信息城镇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由于信息化的作用,一方面城市作为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有所下降,地域中心的分布出现分散化和有限的均匀化,另一方面城市体系的极化作用进一步加剧,由此表现出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利用城镇化与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及时的调整适应城镇化发展战略,使信息化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尽可能达到互促互进的理想境地.
    (八)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措施
    发展小城镇,首先遇到的是城镇布局问题,即城往哪里走?一是根据区位优势来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要按照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沿海发达地区,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二是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功能区要严格区分.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等要避免混杂,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三是依据文化特色布局,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其次是突出特色的问题,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培育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兴镇之路,形成独特优势.
    (九)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新型市民的大学校.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因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不可动摇,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会受到破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话.我国的基本国情除了地大物博外,还应看到人口众多,素质较低现实情况.这个问题在农村较为突出.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是城市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最大难题.因此,必须花很大的力气.大力加强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和教育新型市民的大平台.
    四、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的发展对于一个健康.持续和均衡的城市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地区的城市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小城镇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城镇作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大城市与乡村联系网络的中间环节,对于打破城乡分割状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包括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小城镇作为其中的商品供应地是商品交换的市场.城乡交通和运输一体化,小城镇作为既连接大城市又连接周围集镇和广大农村的交通运输中转.城乡工业布局一体化,小城镇中的乡镇企业按国家产业政策发展,与城市大工业形成协作,配套的工业格局.城乡建设一体化,小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使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形成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网络,.城市文明精神一体化,小城镇可将城市文明迅速向农村传播,较快的改变周围农村愚昧落后的状态,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化转变。
    小城镇处于城乡结合部和城乡融合的交汇点,是一种承上启下,兼有城乡特点的基层城镇,小城镇与农村相近,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乡村向城市过度的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由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再变为大城市的成长发育过程.发展建设小城镇,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完成从农村向城市的过渡,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
    小城镇建设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作用,小城镇一般都是在农产品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形成的,二三产业发达,上连大中城市,下接广大农村,是城乡联结的纽带和桥梁,可以疏通商品流通,做到货畅其流,扩大城市交往,随着农业由自给半自给向大规模商品生产的转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有大批剩余劳动力就业,对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重大意义.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它是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实现农村城市化.城市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有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最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地位。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