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城市的环境生态能源问题不断恶化,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据预测, 到2020年,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的20年间, 将有约4亿农村人口要转化成城市人口, 这不仅涉及社会经济问题, 也涉及资源与环境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一阶段的城市发展问题关系整个国家的健康有序、良性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对其进行长期发展规划, 以此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重要战略。什么是低碳生态城市呢?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 提出的。他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复合起来, 组成了“ 低碳生态城”。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 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仇博士指出为了推动其发展, 我们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抓, 微观方面从每个家庭居所—绿色建筑入手;宏观方面需要从城市整体的层次来寻求应对之道, 即打造低碳生态城。要把低碳城市和生态目标相结合, 走自己发展的模式—C模式(Chinese model), 建立起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生态城市。在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 提出城市规划中的普遍措施。根据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 提出相应的低碳生态规划战略。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制手段, 是一种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 对于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经济加剧转型的中国,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尤其重要。在进行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时, 必须全范围考虑城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把握时间空间上的整体协调系统。将其视为整个生物圈的一个系统, 按生态系统的本来面目规划城市, 即, 基本上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综合考虑城市系统结构中的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资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通过对于城市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规划, 使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考虑城市内部外部两个环境系统的作用;坚持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评价基础:宏观控制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表征”和城市状态的“公平表征”;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并把设计和控制纳人远期规划管治的范畴, 才能有效地监控和指导低碳生态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具体专项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能源规划, 涉及到城市能源开源节流和生态分布。研究开发新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节约现存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生态式能源分布系统。发展绿色能源, 挖掘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地热、氢能等“ 绿色能源” 的巨大潜力, 形成多样化的能源结构, 保障能源安全。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 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使用一次性饮料容器;推广小型日光灯和节能灯管;发展混合式发动机的复合式汽车;将补贴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经济的基础设施等。在小区的生态式能源规划中, 把太阳能、风能, 电梯的下降势能、沼气能通过各种技术等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内部的可再生能源网络, 从而使居住小区从能源消费场所转变成为能源的生产体。 第二、绿色交通规划, 要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是对传统交通模式的逐渐式绿色化改造。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 例如单双号运行制度, 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 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运用先进技术和燃料能量替换, 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规划开发新的绿色交通模式。开发多样化的运输系统, 包括良好的轻轨系统并辅以必要的公共汽车, 有方便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把地铁、主干道的公交与自行车的换乘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现地铁到一般公交的零换乘, 以及地铁或一般的公交与自行车也实现零换乘, 大大降低交通能耗, 减少污染, 并向人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这是一种一举三得的局面运送量更大, 空气更清新、锻炼更方便。同时小汽车少了意味着停车场可以转变为公园, 创建更加文明的城市。 第三、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中, 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 要按建筑节能标准65%以上进行;在房间内配置实时CO2排放动态监测评价和能源监控系统、实时的通信、高速度的宽带提供不低于全部住宅数量30%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过渡性的出租房。在建筑节能方面,需要大力推行太阳能屋顶计划, 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降, 可以此为契机, 扩大太阳能适用范围, 促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快速发展。在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方面: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 让城市发展与大自然达到适应性共生, 模拟生态系统循环。保持原地表水的径流量, 保证建筑、小区、道路都可充分渗透吸收雨水, 从而维护水循环。 第四、绿色化产业结构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显著影响碳的排放量, 传统的农业生产只是辅助性使用商品能源, 服务产业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也非常有限。真正需要大量消耗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工业的高速发展是我们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 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 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同时, 在工业生产领域, 实现低碳生产, 推行生态经济和清洁生产,在把握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生态产业链, 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采取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第五、绿色消费的规划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在消费品的设计环节:要考虑环境成本和循环再利用的可行性;在消费品的生产环节减少能源消耗, 实行绿色循环生产;在消费品的消费环节:要遏制奢侈浪费, 通过产品价格的变化, 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 推广绿色产品消费文化, 完善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提高绿色产品竞争力, 规范绿色产品标识规范绿色产品市场, 加大政府对绿色产品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第六、绿色生态水循环的问题上, 要立足现实考虑将来, 解决和改善供水的质量时, 提出明确水循环战略。在生态城镇节水方面, 需要具备更为长远和实效的目标, 特别是在那些严重缺水和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要求生态城镇的开发建设不会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冲击, 不会恶化水源质量。在相应技术利用方面:要求生态城镇必须实施“ 可持续的排水系统”(SUDS);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循环利用方面, 不仅要考虑水量和水质问题,有足够的水量和洁净度, 还要考虑其合理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废水的就地再生、就地利用的生态化发展同时实事求是地标定水价, 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 收集雨水, 提高非农业用水的生产率。 第七、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低碳生态规划的重要部分, 主要包括:城市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 大气净化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和噪音弱化设施等等。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的设施完善及自然绿化带、城市绿洲建设, 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内外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大力推动城市近郊和远郊的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城市众多, 城市特点各不相同, 发展阶段、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进行低碳生态城市制度设计时, 必须考虑本地的区位特点和当地产业结构特点。针对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质状况、气候条件和资源享赋来实行不同的生态城模式, 科学合理地规划新的生态家园。就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阶段而言, 低碳生态城市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新建的低碳生态城, 第二种是已有城镇向低碳生态城镇转化, 第三种就是灾后重建城市的生态城建设。 新建低碳生态城主要是指城市周围的新兴卫星城的低碳生态化发展。其规划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不仅不会受到原有城市发展模式的制约, 还可以依靠其主体城市先进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科学研发能力和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 推广新技术, 发展新能源。 发展规划以绿色能源为能源主题以实用低碳技术为技术主体;以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以服务业或新兴产业为产业主体;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交通为交通主体;以交通导向为主导的土地利用为开发模式;以可循环、可持续、可改进为目标主体, 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领头羊, 不断优化发展模式, 利用现有更加有效的先进技术, 更深层次的推行低碳经济。把其作为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源地, 不断向全国进行推广。 第二种是逐步演进式生态城市, 主要是指对于现存城市的改造。城市是具有自组织、自动演进的复杂生态有机体。只要确立了低碳生态城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 通过适当的引导、刺激, 协同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其健康发展, 就可以克服城市“老旧”带来的障碍, 加快城市的低碳生态化演进。 对其改造, 虽然存在种种问题, 但也存在一定优势。我国长期推进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这些都可以成为低碳生态城建设的基础。在不影响现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 其低碳生态规划还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无碳能源, 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利用城市现有的发展实力, 推行低碳技术;利用完善科研机构及其研发能力, 发展新型绿色环保产业, 把环境破坏降到最低;利用成熟的政府管理体制, 加大管理力度,灵活地履行政府在规划中的职能。 第三种是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市。地震灾害后,先建城市建设毁于一旦, 此时以低碳生态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 进行合理规划, 可以改变受灾城市原先的演进轨道, 跳跃出恶性发展的循环。在依靠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下, 四川广元、仪川、青川等城镇都提出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口号。 对于灾后地区的建设, 除了要积极采取上述措施以外, 根据其地理自然环境, 还可以大力发挥碳汇潜力。搞好绿色基础设施上, 扩大生态城镇绿化空间,加大社区绿地、湿地、城市广场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可以扩大步行和使用自行车的面积, 缓和城市的交通压力能够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功能,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雨水蓄积与排散之地, 改善水循环, 搞好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 利用绿色植物大量吸收CO2, 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中,优化生存环境, 减少碳排量。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新兴的发展理念可以较好地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改革进程。本文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生态水循环、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专项规划。但是在具体实施中, 必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理论研究中,进一步立足现实,加强不同领域的科研合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