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高层论坛 >

西安以“五个结合”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时间:2012-03-01 09:5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李晓莉 严磊

    西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全面总结经验、深刻分析市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和宏伟目标。这一定位和目标,将开启西安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推动西安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西安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同时也在市“两会”期间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必然是极富创新能力的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任务,也是西安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增强,必须突出城市的特色,凸显城市的优势,并顺应全球城市发展潮流。西安建设创新型城市,亦应如此。我们要密切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把本地的文化、科技、人才、教育、人力等创新要素整合起来,并进一步让这些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渗透发展、联动共生、互相促进,进而逐渐形成优势互动的西安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最终驱动这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优势互动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要着重突出“五个结合”:
    ——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西安的科教资源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望其项背的。如何将科技和高等教育等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如何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的要求?是西安建设创新型城市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可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开展,是西安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核心。选择适合的合作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促进合作,是产学研合作能够成功实现和顺利开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源。我们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以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为手段,以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为方向,形成紧密、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合作,探索一条以创新驱动城市永续发展的道路。下一步,我们要引导企业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着力培育创新主体;要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构建行业骨干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以政府计划为引导,实施“双千人才”创新创业引导行动,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为企业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富有特色的支撑体系。
    ——实现科技创新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带动城市产业能级提升。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以及多年来科学发展形成的宝贵基础和良好势头,为西安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如何实现造福西安人民的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抓好科技创新。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旅游和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西安有一批打得响、实力强、前瞻性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西安的科技创新应该以这些产业为导向,实施产业创新引领工程,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按照“双十”产业发展新构架,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发挥政策组合效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张和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2015年使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0%;要增强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度,以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的集成创新,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提升新型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层次结构,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要依托“两区两基地”、沣渭新区和区县工业园,重点建设专业化新兴产业园区,到2015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200亿元。
    ——实现军民结合,促进城市特色产业发展。西安军工行业门类齐全,科技实力雄厚,总体实力居全国前列。军民融合发展不仅对西安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在产业发展上,要把关系国家和西安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航空、航天等战略高科技产业放在突出地位,作为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并充分发挥它对其它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在发展措施上,要强化军民融合的政策取向,加大对军民结合的支持引导力度。在体制机制上,要着力解决军民分离、军地分离问题,促进军、民用企业加强产权融合、产业融合和科技创造融合。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投入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西安地区国防军工科技资源,建设军民技术融合产业园区,加快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坚持产业、项目、企业“三位一体”,发挥重点军工单位辐射带动作用,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到2015年,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的骨干企业,走出一条西安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相结合,形成“两轮驱动”的产业格局。西安调结构转方式,难在哪里?难在缺乏本地特点的战略支撑。优势在哪儿?西安最大优势,在文化。最鲜明的特色,在文化。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重要契机,让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加快实现文化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是现代城市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推进创新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是西安市实施城市品牌提升工程,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深入发掘和展示传统历史文化,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以构建秦岭北麓、曲江、西安城墙、临潼等7大文化板块为重点,努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3D电影、数字出版、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提升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西安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文化品牌项目。到2015年,力争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实现科技创新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推动城市全面进步。西安目前正处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理性选择。西安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充分认识科技在城乡统筹中对于集聚创新要素、壮大特色产业链、培养新型农民、探索经营模式、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和农民知识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尤其要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重点抓好长安、西阎等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周至猕猴桃、阎良甜瓜、临潼石榴、高陵大棚菜、蓝田核桃等农业品牌,实现农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
    面向西安加快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确立以“五个结合”为重点的目标导向,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使西安成为西部人才高地、国家一流创新型城市和亚洲高科技人才集聚区,将为西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这种动力的催生下,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瑰丽蓝图将在西安大地浓墨描绘展开。(李晓莉 严磊)中国规划网西安3月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