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高层论坛 >

开发建设石河子市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1-08-14 11:2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齐德江

新疆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党校 齐德江

 

    在石河子开发建设60年之际,回顾石河子的创业历史,弘扬石河子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石河子三代军垦儿女创造了具有独特魅力和军垦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实践中用血汗铸就了“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团结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它与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军垦精神一脉相承,成为石河子人共建和谐家园,奔向美好生活的巨大精神动力。
         
    石河子市位于中国新疆北部,天山北麓中段,准葛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距乌鲁木齐市150公里。以前这里地域开阔、四处沼泽、芦苇丛生、戈壁荒滩、风沙肆虐,只是少数牧民辗转放牧的一个驿站。石河子因东临玛纳斯河且河底多石而得名。1950年春,王震将军前来石河子踏勘地形,萌发了“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人”的壮志豪情,从此揭开了新中国西部开发史上无比壮美的一页。在王震将军和陶峙岳将军带领下,新疆军区石河子管理处、水利工程处及二十六师等单位先后进驻石河子,开始了“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的军队整编的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驻守建设石河子。建城之初,战士们喝的是戈壁滩上的自然积水,吃的是盐水煮玉米粒,住的是地窝子,;战士们根植于荒漠,萌生于戈壁,在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军用地图当生产地图,没有生产工具,“铸剑为犁”,开荒、种地、植树,改善那种“风吹石头跑,夏天穿棉袄”的恶劣环境;战士们几人一组,往返100多公里,6个昼夜一个来回,到天山深处 拖运圆木,解决盖厂房和盖“军垦第一楼”急需的木材;第一代军垦人省下一个帽沿、两个衣兜、少吃一顿饭“捐”出来了一个又一个带“八一”名称的棉纺厂、毛纺厂、糖厂等工厂。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诗人艾青面对这座年轻城市,发出醉心的咏叹:“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石河子市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军垦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三代人团结奉献、艰苦创业,创造了“人进沙退”绿色明珠的世界奇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协调发展。1979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将石河子改为自治区直辖市,与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实行政企合一。从这一年开始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年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4687.6万元,比上年增长3.34%,实现利润460万元。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石河子市已拥有工业企业1000余个,形成了纺织、食品、化工、能源、建材、现代农业装备六大产业。石河子开发区是中国最西端的国家级开发区,注册的各类企业已达500多家,其中有顶新集团(康师傅方便食品)、娃哈哈集团(食品)、旺旺集团(乳品)、伊利集团(乳品)、华芳集团(纺织)、天业集团(化工、节水器材)等知名企业,已成为自治区和兵团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最具生机与活力的试验区,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9.5亿元,增长17.5%;一般预算收入10.2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0元,增长10.6%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聚氯乙烯生产、纺锭规模、食品加工、电力装机容量、水泥生产、国产采棉机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机械制造占新疆的40%以上。城郊团场工业快速发展,152团的工业产值已占经济总量的60%以上,北泉镇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县市”称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节水滴灌基地,西部最大的棉纺织基地,西北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和新疆最大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基地。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邮政通讯服务网络日臻完善,房地产、现代物流、信息传输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城市综合功能日渐完善,自来水普及率为100%,然气普及率达92%,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7%,气候环境明显改善,空气清新,环境美丽,市容整洁。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49部。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平均每百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名。有新疆农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18所,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有石河子大学等大中专院校11所,有中小学校37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成为自治区和兵团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城市经营力度加大,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市民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26元,比上年增长14.8%。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是全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先进城市。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能力持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绿化覆盖率42%,人均绿地面积10.7平方米。社区服务业有新进步,1号、23号社区成为国家商业示范社区。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的城市生活环境,被中央绿化委员会评价为公园城、生态城。在自治区“天山杯”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石河子市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被联合国评为“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是中国首届“人居环境奖”城市,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成为中国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石河子市是新中国最早的移民开放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祖国各地的儿女们源源不断地来到在这里,以大融合促大发展。集军旅文化特色和天南地北人文优势,形成了 “开拓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为一体的军垦文化。多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科技兴新”先进市,首批荣获“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城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幅位居全疆前列,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这里有军垦博物馆和周总理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和绿洲大农业、新型工业旅游景区,已形成了“红色之旅、人文荟萃、和谐繁荣”的特色旅游环境。石河子市有“诗城”的美誉,有全国三大诗刊之一的《绿风》和艾青诗歌馆。涌现出了杨牧、石河、曲近等一批活跃在国内外诗坛上的诗人、作家。经过多年的培育,石河子市已经形成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多层次的群众文化体系。
              
    西部大开发以来,坚持“互惠 、互利、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发达地区、周边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兵地团结,大力发展融合经济。健全市场机制和互助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技术合作和人才合作,按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联接并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菲律宾、埃及、阿联酋、日本、韩国、巴西、美国等国家已成为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商品达90多个品种。同时与国内缔结了20个友好城市,与加拿大东贵林瑞市结为友好城市。
              
    在新时期新的条件下,大力弘扬石河子精神,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坚决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始终保持开拓开放的勇气、创新创造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必须坚持把造福职工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职工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职工各项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新疆发展和稳定大局,始终牢记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职责使命,大力发展兵地融合经济,永远与新疆各族人民心连心;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这些基本经验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自治区和兵团对石河子市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提出要把石河子市建设成为北疆区域中心城市。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认真学习和借鉴沿海以及内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石河子市的实际,大胆实践,发挥潜力,科学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加快纺织、食品、化工、能源、建材、现代农业装备六大产业发展。聚合生产要素,做强大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全面增强抗风险能力。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坚持产业集群化、资源市场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品牌化,优化产业布局,增强项目承载能力,继续做大做强开发区,拓展西工业园区发展框架,办好北泉镇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产品保护,大力推进品牌战略,争创更多的像“天业”、“银力”、“白杨”那样的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抓住中国纺织业、制造业、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战略机遇,最大限度地承接生产要素转移,从而使中心城市成为大市场、大流通和带动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枢纽。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是兵团实施战略性大调整大转变的根本途径。要充分认识石河子垦区及沙玛两县的棉花、番茄、果蔬、畜牧业等资源优势和开发区龙头企业的优势,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破各种体制性障碍,淡化行政区划、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体制创新。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各个主体必须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寻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为农业产业化拓展发展空间。
              
    ——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使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继续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作石河子市后50年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积极申报二级市,提升城市规格。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管理效能,彰显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形成具有浓郁军垦文化底蕴的城市风格。全力构建生态城市,以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利益双赢为目标,力争在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按照“北建南扩、贯通东西、完善中区”的思路,以石河子市为中心,推进城郊团场、乡镇一体化,拓展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空间,辐射八师团场及沙玛两县。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广扩门路多种经营,发展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中国军垦旅游首选地”品牌,发展旅游业。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加快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房地产管理业等现代服务业,规范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服务。提高服务部门水平,发展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石河子精神,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推动健康的人、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建设健康城市。
              
    丰富的实践,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成功的经验,是我们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新的征程任重道远,目标更加宏伟,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石河子市发展的新篇章。中国规划网乌鲁木齐8月14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