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一条汉江穿城而过,为襄阳赢得十里风光,成为襄阳最大的城市特色。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全长1577公里,其中襄阳段全长195公里,同时由于崔家营蓄水,汉江襄阳市区段成为一个美丽的人工湖。 美丽的汉江穿城而过,哺育了襄阳儿女的同时,也带来无限美好的旅游风光,成为襄阳这座中国旅游城市一笔宝贵的财富,实现汉江、襄阳古城和鱼梁洲的交相辉映。
为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事业发展,襄阳市政府启动汉江旅游风光带建设。计划以鱼梁洲为龙头,以襄阳古城为背景,以汉江为纽带,逐步向古隆中和鹿门山两翼发展。汉江旅游风光带建设是市区旅游新格局的重要一环,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汉江市区段及其两岸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同时能极大地提升旅游总体形象,将襄阳打造成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汉江之美不仅在白天,更在夜晚。夜幕下的襄阳城犹如镶嵌在汉江上的明珠。为此,作为整个汉江旅游风光带重要的一环,夜景亮化工程必不可少。
按照规划,本项目设计范围为襄樊市汉江两岸、襄樊市一桥、襄樊市长虹大桥。设计方案因地制宜、采用绿色照明、突出地方特色、强调夜景整体协调、避免光污染和注重安全照明。通过现代灯光照明的技术手段,创造出大气、丰富、动感、时尚的照明环境,形成魅力独特的汉江夜景。
2、照明设计理念、方法等的创新点: 通过对襄阳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深入剖析,结合襄阳文化特色,提炼出灯光设计主题“文化襄阳、时空对话”。采用艺术灯光手法来展现襄阳汉江风光带南北两岸的古今对话,南岸“古城雅韵”的静和北岸“城市未来畅想”的动,形成有襄阳特色的灯光带;令游人仿若游历在文化长河中,坐看襄阳的城市发展变迁。 南岸以水墨形式的灯光手法,将南岸灯光与襄阳人文历史结合,以古典的、厚重的、特色的灯光阐述着那悠久的文明和令人难忘的历史。岸线的白光与城墙的黄光产生既和谐统一又有层次对比的光效果,斑驳的灯光映像出南岸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苍老。
北岸通过北岸新区赋有“时代、创新、潜力”的品质特征。灯光形式上以现代简约典雅为主,与南岸相呼应并形成仿若时空穿梭般跨越古今的对比。岸线整体上以白光为主色调与南岸的岸线光色统一协调,并形成一系列汉江两岸的特色灯光长廊。
3、照明设计中节能措施: 1)设计使用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照明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亮灯浪费。
2)在建筑、桥梁及古城墙上设计使用大量的节能型LED灯具替代传统的功耗型HID灯具,有效的控制了总体照明能耗。
4、设计中使用了哪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灯具结构一体化的热通路设计,比一般结构设计增加散热面积80%,保证LED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2)灯具特殊腔体结构设计,将LED光源和驱动电器分成两个腔体,避免互相影响,可有效降低驱动电器的环境温度,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3)平衡灯体内外压差的透气螺塞,避免因环境温差热胀冷缩而吸入水汽,从而产生凝结水珠的现象。 4)设计灯具内增加针对感应雷击及静电(ESD)的专用防护元器件,突波电流可最高达到800A(8/20μs)。 5)全电压设计,100-240VAC±10%,电压起伏较大均能保证灯具的亮度和寿命。 6)采用多色混光矫正技术,灯具呈现出来的光色更加真实。 7)设计使用LED驱动具有主动式PFC功能,具有过电流保护,恒电流限制,负载异常条件移除后可自动恢复;具有短路保护,打嗝模式,异常条件移除后可自动恢复;过电压保护,关闭输出电压,重启后恢复;过温度保护,90℃±10℃,关闭输出电压,重启后恢复。 8)设计埋地灯使用带过温过载保护的电子镇流器,可有效保护灯具的使用安全。 9)设计埋地灯使用温度过滤片,以降低玻璃表面的温度,避免烫伤行人,特别是小孩。
10)公路桥、铁路桥上的灯具,特别设计加装防振动的弹垫。
5、照明设计中使用了哪些环保安全措施: 1)设计灯具内增加针对感应雷击及静电(ESD)的专用防护元器件,突波电流可最高达到800A(8/20μs),在恶劣天气情况下,避免灯具给行人造成不安全因素。 2)设计埋地灯使用温度过滤片,以降低玻璃表面的温度,避免烫伤行人,特别是小孩。 3)设计埋地灯使用带过温过载保护的电子镇流器,可有效保护灯具的使用安全。 4)桥梁上灯具设计使用易装卸灯具,方便日后维修的快速拆装,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水下灯具及人体能接触到的灯具均设计使用低压DC12V绝对人体安全电压供电,以确保行人安全。 6)配电箱内均设计配置漏电保护模块,高灵敏度的选择有效的保护了桥梁、古城墙及建筑本身的安全。
设计使用LED驱动具有主动式PFC功能,具有过电流保护,恒电流限制,负载异常条件移除后可自动恢复;具有短路保护,打嗝模式,异常条件移除后可自动恢复;过电压保护,关闭输出电压,重启后恢复;过温度保护,90℃±10℃,关闭输出电压,重启后恢复。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