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浩磊——意大利所感
荣浩磊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 我一直觉得,照明设计的关键是价值的发掘,而价值判断,是设计根本的东西。看完展会,了解所谓的分享,往往是不同的人看同样的东西,但其着眼点和理解都不一样,例如你看他一样的拍手,一样的欢喜,其实心里想的都不同...... 我们经常说,照明要体现文化,这听起来似乎带有忽悠的意味,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的,而往往会在文化背景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呈现出来。 就如佛罗伦萨的美术学院,一个光色的微差,雕塑构成视觉的中心点,其实后面隐藏着很多故事,包涵着非常强的象征意义。所以,它所表现的是佛罗伦萨的保护神这样一个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光色差别来构成的东西。 看另一个案子——乌菲兹美术馆,其所有展陈空间设计之初就考虑了与自然光的结合,展品表面的低照度也是对作品保护的一种手法,而这个案子注重作品与照明的平衡,避免阴影对作品产生影响,严谨把控穹顶与墙面色温上的细微差别,避免色差过大导致视觉注意力的分散。 其实,无论是什么设计,都关注一个内在的逻辑,出发点都会不一样。从厂家的设计来看,现在我们每年都会有很大的主材需求,我们需要一些比较优秀的品牌供应商来提供,而供应商能不能生存下去,一定会受他的设计逻辑所控制,其实就是用最少的基础单元达成更多的功能。 总的来说,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应用可能性。我们需要提高“感知、感觉、视觉”方面的能力,而经常出去走走,对我们了解更多最新照明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常志刚——做最丑陋的建筑
常志刚 AALD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筹)专家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副院长 照明圈和演艺圈一样,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媒体建筑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最丑陋的建筑。对于建筑,怎么来评价?实际上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实体造型,一个是空间感受。 实体造型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建筑材料,第二个是当时的艺术观念,第三个是实体造型的使命。而空间的审美与评价也取决于三个方面:建筑功能、艺术观念和空间使命。我认为这些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实体造型方面,建筑材料增加了LED;其使命也远远超出了“围护体”和“结构体”的范畴,具有更加突出的社会媒介属性;艺术观念认为,建筑不再是建筑师自己的手艺活儿,而是包括艺术家、工程师、制造商的团队协作的巨型装置。在空间感受方面,建筑空间的使命不应该局限于物理空间的交流,还应该强调虚拟空间的交流。 现在的审美体系已被颠覆,所以,对于媒体建筑,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新的逻辑和范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媒体建筑可看作是具有科技属性的艺术装置,现在来讲就是把数字影像跟建筑表皮通过LED、智能控制做一个结合。它涉及到很多领域,除建筑之外还有视觉传达、广告、影视、动画、装置、交互、半导体等。怎么在拥有物理空间的交流属性的同时,又拥有虚拟空间的交流属性?这可能是媒体建筑未来一个很大的方向。 许东亮——东欧游之“摄与思”
许东亮 AALD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筹)资深会员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总经理 我在展会上,看到了一种回归。观展和观灯时都会看他们的进步在哪里,也看他们究竟有什么。 我觉得展会就是一个交流场所。而广州的展览跟法兰克福的展览唯一不一样的,在于法兰克福的展览不单单看灯,要看平面格局。展会期间,我看到了飞利浦的控制门,都在强调自己的强项,让大家体验到那种情景感受。 大的厂家不能玩手法,我发现东芝照明、松下、飞利浦、GE从来不玩手法,从来没有小动作,他们玩的都是大的东西。玩手法的都是小厂家,他们玩的,不是科技,而是出光的感觉,这是设计师共同能够看到的一些东西,玩流线的感觉,这个跟科技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只不过光源发生了变化,但手法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喜欢看老火车站,觉得这个通道非常好,一面放了一个镜子,一面放了一幅很抽象的画,蓝色的画被打上光、被反射以后,非常的漂亮。因此,我们的设计要科学,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这次欧洲之旅,发现不少的建筑包括布达佩斯,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文化的地方有光,没有文化的地方没光,或者最丑陋的光是没文化的地方。 因此,未来改变城市的建筑是什么?光。重点还要有文化感觉。最后,希望能继续和大家一起寻找文化,寻找色彩,寻找感觉,寻找回归。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