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访谈 > 专家访谈 >

城镇规划需因地制宜

时间:2012-10-25 22:2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彭诗淇

 

  “城镇化的规划不是把规划师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根据当地人民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在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提出,由于地理环境迥异、发展基础差异巨大,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路径必然是多样化的,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复杂的,简单化肯定会出问题。
  王凯分析,未来10—20年,中国最大的潜力还是内需,而内需中最大的潜力是城镇化。如果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保持这样的稳定发展水平,那它带来的内需是巨大的。实现城镇化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4倍,收入至少提高3.3倍,这是对中国经济能够有信心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中国需正视进城农民工主体发生的变化。进城务工人员的主体从老一代农民工转变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缺乏务农经验,也不愿意返乡。城镇化已经不可持续,体制性的改革必须启动。
  王凯判断,低的初级成本、高的发展成效、低的发展质量、高的长远代价,这种“两低两高”的城镇化老路走不下去了。未来中国将整体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快速城镇化发展态势仍将持续。
  王凯透露,我国适宜建设的土地面积只有9%左右,故城镇空间必须强调集聚、紧凑、协调发展,城镇布局需要周密规划。
  企业的发展主要走市场,但是城镇化的布局在中国需要政府来调控,这是一个大战略。空间布局不仅是总体布局,还包括大中小城镇的统筹与协调,集中在大城市是不科学的。

  城镇化本质上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状况改善的自然过程,不是简单的工业化,更非简单的“造城运动”。“综合前学者及机构的研究成果,初步判断中国将于2030—2040年前后进入城镇化成熟期,城镇化率接近70%,未来20-30年时间内城乡人口结构将实现大逆转。”未来20年是中国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改变农民工的身份是关键,做好未来20年的城镇化工作,我们可能就走出了“中等国家陷阱”。
  他表示,城镇化需要工业化带动,也给工业化提供支撑,因而要把发展城市经济与推动产业创新转型结合起来。工业升级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更是密切相关。城市化创造能够引发大规模生产性投资,引发城建基础设施投资,引发房地产投资。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