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南京10月25日电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书记张京祥作了《增长主义的终结?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转型》主题报告。他提出,城市规划的主导方式是“集约型、更新型”规划,重点任务是空间与社会修复,城市规划实施将从主动实施转变为受理申请。
他首先介绍,GDP竞赛、工业化、外需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半城市化、土地财富在逻辑上相互嵌套,是中国的城市增长主义内在关联的五个方面。目前,城市增长主义面临着 “有增长、无发展” 的危机,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需、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差,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稳定性弱。因此,必须终结这种“增长主义”。
“与此同时,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的恶化和低迷,造成外需导向的经济增长乏力,增长方式转变的外部倒逼机制加速形成。资源枯竭的加快、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以及国际减量排放的压力,使得资源环境约束对于增长主义终结的倒逼机制在加速。增长主义终结的多重倒逼机制正在形成。”
张京祥认为,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力量,城市规划要促进增长主义的终结,化解增长主义所累积的种种城市问题。城市空间长期被增长主义的地方政策作为“价值再生产”的载体,增长主义的终结,需要城市规划探讨如何将城市空间从消耗型、短期功利、目标单一的“经济生产”载体,转变为可持续的、健康的、综合发展的“多元空间生产载体”。
那么,后增长主义城市的公共利益内涵将有所变化:经济增长不再是最大公共利益,而如何顺利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即在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化解高增长所带来、累积的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危机成为最大的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要从规划编制体系、方法、技术指标、实施管理等方面转变落实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目前,江苏省已在国内系统开展集约城乡规划建设模式的研究,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正积极开展新规划探索。
张京祥最后强调,增长主义的终结意味着政府“自上而下主动实施规划”的诉求将大大减小,而大量对既有城市空间的更新,将导致“自下而上申请实施规划”的诉求日益增多。城市规划的空间尺度,实施规模、利益相关等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规划实施将从主动实施向受理申请方向转变。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