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的城市中,叫威尼斯的实在太多了。但勉勉强强能达到七分形似、三分神似的就屈指可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可算做一个,全城建在14个岛屿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部分陆地上,岛屿风情与威尼斯相近似,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此外,泰国首都曼谷自称“东方威尼斯”、中国的苏州致力于打造“中国的威尼斯”,虽说也让人别扭,但总算贴上一点边、靠上一点谱。除了这么几个“喻用”的威尼斯之外,其他成千上万个自比为威尼斯的,或都可归为“滥用”、“误用”、“窃用”行列——不用说,这里面就包括中国各省各市创造的上百个威尼斯! 初秋的9月,我们乘着现代化的快艇驶入威尼斯主岛,轻松愉快冲满期待。这与先民们初来威尼斯何其不同!5世纪时,一群难民为了逃避侵略者,从帕多瓦(Padua)逃来。他们惊恐、他们慌不择路,他们跃进过礁石、浅滩,来到这片沼泽地,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园。威尼斯,我们听起来多美妙,其实在印欧语系里,威尼斯不过就是“沼泽地的居住地”的意思。 如果要拿人来说,这1500年的威尼斯正相当于一个风情万种的少妇。且不消说,威尼斯是女性气质的,因为她彻头彻尾是水做的——我在威尼斯看建筑,水面之上就是见到砖、石与木,基本上就没见到过泥与土。整个威尼斯没有围墙,她的教堂、住宅、商店、学区全部建在木桩之上,而木桩又深扎于亚德里亚海的这片威尼斯湾的海水之中。 再往细瞅,威尼斯城正是俏装扮佳人的年龄。密布全城的117条水道随波轻扬,它们都是这位少妇人身上飘动的碧蓝丝绦;而组成威尼斯的118个大小岛屿,恰恰好似她身上闪闪发光的宝石。 如果不仅用眼睛去看,不仅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感受,你又能体悟到威尼斯好似一位正在绽放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柔情女子。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你可欣赏到她慵懒的美;夏日炎阳、波光灿灿,你能感受到她浓烈的美;秋月高悬、浆声灯影,你能领略到她清幽的美;冬雨绵绵、薄雾轻轻,你又能体察到她静穆的美。 反过来再看我们这些年来要打造的各种各样的威尼斯吧,八九幢楼房刚起、三两条新渠才通、一大片扬尘未息——我们怎么能指望这样生涩的、稚嫩的、肤浅的城市和工程项目带给我们象威尼斯一样的感受呢? 也许有人说,威尼斯不就是“水乡泽国”的代名词吗?不就是最美城市的象征吗?我们把自己的城市叫做威尼斯,不过就是表达一种对最美城市的追求,难道追求美有什么问题吗? 追求城市的美,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向威尼斯学习美,如果不知道威尼斯的美因何而起、由何而来,不知道威尼斯为了又付出多少代价,那就一定会向象中国的那位东施那样,只会捂着胸口而并不知道这其实不是大美人西施的美,而且自己的这个样子其实也不美。 城市史专家芒福德说,“威尼斯本身是从严峻的现实中发展起来的”;他们“把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劣势变成了一个优势”;他们通过“一系列改变的连续,在复杂的状态中脱颖而出”……,我想说,这些城市规划的灵魂思想,可能才是孕育威尼斯之美的胚胎,才是最值得我们今天效仿的。 比方分区规划的问题。威尼斯皆由岛屿组成,没有连续成片的土地。智慧的威尼斯人于是依托这些岛屿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之间通过水路环绕与分割。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那种中间高度密集、再向四周放射状蔓延的问题,被威尼斯巧妙化解无形。这种交通线与绿线的做法,既是别树一帜,又符合规划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不仅带来的美感,更带来的城市便利。 比方交通的问题。岛上地形狭小,自动车通行有困难。威尼斯人干脆全面禁用自动车,而代之以各种水上交通工具。今天的威尼斯由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汽车的城市。在威尼斯水城,轮船相当于公共汽车,汽艇相当于家庭小轿车,穿行不息的“贡多拉”则相当于我们大都市里的出租车。意大利政府规定,贡多拉必须漆成黑色、用榆木、酸橙木、橡木、冷杉木、樱桃木、胡桃木、落叶松木、桃花心木8种不同质地的木头制造同。船形必须是平底、两头尖曲,船桨长10.87米,宽1.42米。多么让人赞叹啊,因曾在解决交通难题的过程中,威尼斯人创造了这世界上专属威尼斯的识别符号! 比方对水的问题。水对威尼斯来说,初始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的浪漫。威尼斯先民们因逃避那些陆上的侵略者,只能择水而居。他们砍伐了意大利北部的森林才用几十亿根树撑盖起了这座水上的城市。现在,随着地球变暖、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复杂原因,威尼斯受水患的侵袭的频次不断加快、严重程度不断加深。威尼斯人又启动了一系列救城计划。其中一项计划叫做“摩西计划”,即当海潮的高度超过1米时,79个水闸门将会自动升高,将威尼斯澙湖与亚德里亚海隔开,以免建筑物受侵。 当然,还可以举出许多这方面的例子。这些例子只是说明,我们看到了威尼斯的许多表象,比如美丽、比如水城形态与意境,然后我们就去仿造。殊不知,我们要仿造的只是外形。它从哪里来,我们不清楚;它为什么要这样,我们不清楚。在仿造外形的时候,我们花掉了巨大的成本;同时,我们丢掉了最应学习的价值核心,因而又没能取得应有的效益。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叫威尼斯的,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在一个小范围消费以及资讯封闭的年代里,类似“某地的威尼斯”之类,还有一定的迷惑性和诱惑性。可是在当今大范围消费、资讯全面流动的年代里,再搞“某地的威尼斯”,就未免费力不讨好了。去过天下那个真正的威尼斯的游人们,基本上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对这种小儿科的水城想必没有什么兴趣;对威尼斯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威尼斯面临的水患有切肤之痛的威尼斯人、意大利人或行业专家们,对玩弄“某地威尼斯”这种不明就里的做法想必还很反感。最紧要的是,威尼斯已经成为低层次城市营销的口号,成为规划的“伪概念”,成为全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帮概念贫乏的策划大师们滥用的俗套,这时候我们再去沾惹它,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真正的威尼斯是要去看的,带着浪漫的心情去看,因为说不准哪一天她就要消失于未来水世界。真正的威尼斯是要去学习的,带着求教的心情去学,因为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有许多深藏于水中与水底的智慧。 2008年8月,在以着名的圣马可广场命名的威尼斯圣马可酒店,一群中国建筑师与意大利建筑师举办了论坛活动,题目是我们离威尼斯有多远(How Far is Venice from Us?)。今天来看,这个题目依然意犹未尽。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