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 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4月11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项目负责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卫东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向记者阐述了前海规划理念,以及他脑海之中的理想之城。 话题自然从前海综合规划的背景谈起。黄卫东回顾道,本世纪初深圳已经面临土地约束的局面,特区很小,要继续发展,必须从产业提升和人才发展战略着手。早在2005年,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提出了“前海计划”,其中“福田中心”定位为服务城市发展,“前海中心”则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整个珠三角地区。黄卫东说,在当时的发展条件下,前海首先被物流产业相中。 “人性化”写进规划文件 2009年,《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前海开发纳入国家战略。同年,前海概念规划国际咨询启动。到2009年底,深圳从全球80多家报名机构中遴选出10家提交了概念方案。最终,评审委员会评出3件优胜方案。获得第一名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环境系主任詹姆士.库纳团队设计的《前海水城》方案;第二名是曾经主持巴塞罗那奥运会规划设计的西班牙设计师胡安.布兹盖茨团队的方案;第三名是设计过央视大楼的荷兰设计师雷姆.库哈斯团队的方案。 黄卫东认为,《前海水城》和西班牙团队的方案做得非常朴素,充分体现了重视生态、人性化等全球共识的先进城市理念。最终,深圳选择了在前两名方案基础上进行深化,这代表了深圳作为先锋城市的选择。为什么没有采纳库哈斯的设计?黄卫东分析,前海规划是深圳向全球昭示自己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城市态度。库哈斯的作品代表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思想,但更多反映的是上世纪末全球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一种“财富崇拜”,城市尺度夸张,漠视人的存在和需要,人在城市中显得十分渺小。 2010年,黄卫东带领团队开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重点突出前海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的国家战略导向。 黄卫东认为城市规划要围绕人的需求出发。“产城融合”非常重要,当代产业经济活动是紧紧围绕人展开的,一定要考虑到高端服务业人群的基本需求,把产业功能和城市服务功能放在同一个高度思考,以高水平的城市功能引领各项事业发展。在做前海综合规划时,也有不同的认识,觉得拿出土地做城市服务配套设施,用于产业建设的土地就会相应减少,这种做法是浪费资源。观念的碰撞持续了5年,黄卫东和他的团队没有放弃,最终他们将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以及“人性化”三个字写进了规划文件,让“产城融合”成为前海建设的核心理念。 城市发展规律无法逾越 早在多年前,黄卫东就到各个城市传播“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当时,大多数城市管理者都自信地认为,只要批地建厂,烟囱冒烟,人自然会来,GDP和税收都会源源而来。但当大片的开发区建成,而城市服务功能没有及时跟进,人们无法留在那里居住生活,每天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做钟摆式移动,城市管理者才慢慢认识到产业和城市“两张皮”的弊端。 2009年,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邀参与两区合并后的“大浦东发展战略”的规划咨询,黄卫东与他带领的规划团队在浦东进行调研发现,由于缺乏相应的城市服务供给,大家不愿意住在浦东,每天上下班能看到一辆接一辆的公司大巴载着功能区的白领往返浦东浦西;到了结婚生子,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城市服务,人才就流向浦西或周边城市。 在黄卫东看来,浦东是传统大规划的杰出代表,他们一直在很认真地研究浦东地区。“1200平方公里,是个特大城市了。西方一般都在50-100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城市,即使是像纽约、东京、巴黎那样的超级都市区,也是由一个个功能完备的小城区构成的‘组合城市’”。他建议“切割”浦东的“功能区”,在更小更合理的城市尺度内建设城市服务功能完整的“小城镇”。 功能单一的功能区最终都将演变成产城融合的城市地区,黄卫东在深圳城市发展进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这一规律。“这是城市发展规律,没办法逾越”,黄卫东觉得这也是浦东城市建设绕不过去的课题。中国规划网深圳4月20日电 记者路宽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