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作客的是汉中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的各位嘉宾。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会将大家关心的一些城乡规划和建设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他们分别是汉中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局长杨清辉,总工程师王阳,村镇建设科科长陈涛,城市建设科负责人韩志荣,建筑业管理科主任科员郭海英,局办公室干部郭苗,汉台城市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窦应鹏,欢迎嘉宾来到直播间。 主持人:回首过去的一年,咱们建规局都做了哪些工作?我们先请建规局局长杨清辉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请,杨局长。 杨清辉: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行风热线》节目给我们搭建的这个与市民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更感谢听众朋友和市民群众长期以来对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以利于我们改进、提升工作水平,共同把汉中城市建设的更美好。下面,就我局承担的主要职能和去年所取得的成绩向听众朋友作以简要介绍。我局全称为汉中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同时加挂有汉中市测绘地理信息局牌子,是负责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职责简要概括为“一规三建一业”。一规就是城乡规划,三建是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工程建设。一业指的就是建筑行业管理。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积极创新工作举措,转变工作方式,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各项工作成效突出,亮点凸现。我们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五大方面的亮点: 一是进一步转变了城镇化发展思路和理念。2013年,中央召开了首次城镇化工作会议,随后中、省又相继出台了《新型城镇化规划》和配套的多个文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和新举措,如要限定城市边界,不能盲目扩张,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等。按照中、省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在具体工作中坚决摒弃贪大求洋等做法,同时,在转变思路的基础上,我们还精心编制了《全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确保我市城镇化建设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是进一步深化了城乡规划管理内涵和外延。一方面不断深化规划内涵,从城市最急需、最基础的方面入手,编制完成了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排水防涝、环卫设施规划等多项规划,使我们各项工作都有规可循。另一方面不断拓展规划外延,使城市规划不仅仅是规划一块地建房子这样一个最原始的概念,而是能够指导、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在这个方面,我们今年启动了中心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和五大城市形象设计,开展了宜居城市建设、风貌特色塑造等6个方面的课题研究,编制了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由此来科学指导城市建设。 三是进一步促进了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去年一年,在我局的督促指导、协调落实和各责任单位的努力拼搏下,一大批的重点工程都已经建成投入。特别是打通了梁州路,有力缓解了城市南北向的交通压力。建成投用了东排洪渠,对治理城市内涝确实起到了重要并且非常显著的作用。 四是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工地管理。今年,我们在推进建筑工地创卫和文明工地创建的基础上,一方面深入开展了全市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专门整顿工程质量问题,夯实各方主体责任,实行了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另一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治理雾霾的要求,强化了对建筑工地的环境整治,对不达标的工地一律采取停工处理,有效遏制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现象。 五是进一步改进了为民服务措施。我们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转作风、提水平上狠下功夫,全面梳理了局各项工作职能,先行先试,制定了局权力清单,不断规范权力运行,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精心绘制了办事流程、办事路线和办事联络“三张图”,印制了《服务手册》,让前来办事的群众知道办事找谁办、去哪办、怎么办,这项举措得到了前来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总的来说,一年来,我们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有力进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先后获得了全省建设系统2014年政风行风测评第一名、全市政协提案、人大建设办理先进单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十余项表彰奖励。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以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主持人:刚才杨局长把建规局去年的工作给我们作了一个回顾,我注意到,局里去年给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能不能在这给我们详细地谈一下都采取了那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群众办事都提供了哪些便利? 杨清辉:去年来,为进一步规范用权、依法办事、高效便民,我局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完善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制定完善了政务公开、信访接待等10余项约束性规章制度,用这些制度规范我们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另一方面我们结合新形势、新情况,对原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村居民建房规划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订,通过修订来对文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弥补和完善,确保我们的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做到公平公正。 第二是制定“权力”清单,我们对局系统所有的职责进行了梳理,看到底都有哪些办事事项,同时我们对每个事项都进行了简化和提升,确保做到流程最短、程序最优、办理时间最快。此外我们还对局系统的所有印章进行了清理,把一些能不单设的印章清理掉,从而让群众在办事的时候少一些环节,少跑一些路。 第三是做好政务公开,我们在把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情况等全部公示到局网站的基础上,今年重点绘制了办事流程、办事路线和办事联络“三张图”,并印制成《行政事项服务手册》,所有审批需要的材料、程序以及办理地点、办理人员和联系电话全部印在手册上面,免费发放给广大市民,以后办事不需要来回跑了,只需要对照着手册,怎么办、去哪办、找谁办一目了然,这个做法得到了前来我局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主持人:听了刚才的介绍,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建规局在“为民服务”这一目标上的努力和作为,那么对于2015年的重点工作和目标,我们也想杨局长给作个简单的介绍。 杨清辉:好的。过去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新的目标就在前方。对于2015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牢牢把握新常态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贯彻落实中、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为主线,以宜居城市创建和风貌特色塑造为着力点,坚持“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大力彰显“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城市品牌,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工程,力争到2015年底,城镇化率较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10个县城完成建设投资达到60亿元,省市级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全面完成预期目标。具体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编好六项规划。包括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地下管线规划、雨污分流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美丽乡村规划,通过编制这些规划指导好城市、乡村各方面的建设。 二是推进两个建设。一个是继续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另一个是指导推进好省市级重点镇和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 三是开展两个行动。一个是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着力整治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个是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促进建筑行业低碳发展。 我们深知,市民群众和听众朋友们对城乡建设规划工作充满了期待。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力推进全市城乡建设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为建设“美丽汉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通过刚才杨局长的介绍,我们也知道,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市建设”,其中建设“生态宜居富裕城市”这个目标,也是我们建规局很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究竟什么是宜居城市,它的标准概念是什么呢? 杨清辉: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特色鲜明文化名市、生态良好宜居富裕城市的“三市”目标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具体落实到我们城建规划部门来讲,主要任务就是宜居城市的建设。宜居城市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它从广义上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上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依据建设部批准立项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验收成果,“宜居城市”评价共有6大指标,分别是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主要体现了安全城市、生态城市、便捷城市、职能城市、文化城市、网络城市等6个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宜居城市涵盖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代表了人们对城市作用的最高追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主持人:我们了解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和标准,那么立足我们汉中,自身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就很好,我们在创建宜居城市上是不是有一些先天的优势? 杨清辉:综合分析我市各方面的状况,总的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创建宜居城市的基础和条件。首先,创建宜居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三市目标之一,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其次,经过我市连续多年强力推进创卫创园工作,目前我市已经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第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江两岸的打造等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的综合承载功能不断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切实改善。 在具备以上条件之外,我认为我市在创建宜居城市方面还存在以下四点优势: 一是自然生态基础好。我市作为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被公认为是“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和我省引汉济渭水源地,我们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境内有大小河流超过500条,存在的动物包括国宝熊猫、朱鹮等在内有600多种。可以说我们在生态环境上是尽得南北之利,兼得南北之美,素有“西北江南”之美誉。 二是人文史迹亮点多。位于南郑县境内的龙岗寺古人类遗址是迄今发现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位列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我们是汉文化发源地,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基,最终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三国时期,我市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三国重要人物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同时,我们还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丰富的三国两汉文化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我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 三是区位条件前景优。我市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陕甘川三省在此交汇,是沟通秦岭和巴山南北,联通大西北与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我市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提出了“汉中市建成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方向。此外,我们还是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四是城市发展优势足。目前,我市的交通条件正在快速改善,随着西汉、十天、宝汉高速公路、新机场的陆续投运和西城高铁、巴汉高铁、阳安复线的开工建设,“三高一铁一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初步显现,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瓶颈即将打破;此外,汉中处于两山夹一盆地带,汉中盆地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城市发展空间。 主持人:看来汉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的确是我们创建宜居城市的动力,那么在具体创建中,我们都有哪些思路和措施? 杨清辉: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市四次党代会时对我市宜居城市建设进行了明确界定,提出汉中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就是要展示山水相依、城林交融的生态风光,营造安居乐业、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彰显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的人文魅力,使汉中成为人人向往的品质生活之地。依照这个思路,我认为下一步建设宜居城市主要有四个重点,也就是四句话,即:优结构、打基础、强功能、树特色。 优结构,就是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等工作,让城市合理布局,留足开敞空间,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使我们的城市能够田园相见、山水相融,让我们的市民既能享受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文明,又能随时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筑牢“真美汉中”的城市形象。 打基础,就是要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建设发展最终的目标还是在于给人们提供舒适美好、便捷高效的生活。因此,打造宜居城市首先要把道路交通、防洪排涝、公厕、垃圾收集点、公园广场绿地等这些配套设施建好,做足宜居城市建设的硬支撑。 强功能,就是要不断完善、丰富我们城市的各项服务功能。如强化学校、医院、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社会福利与保障等设施建设,提高我们的医疗、教育等各方面水平,通过完善城市功能,让市民享受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服务,让我们的生活质量更好、更有品位。 树特色,就是要强化城市风貌特色塑造。城市特色风格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必须要有特色鲜明的城市之魂,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在树特色上狠下功夫,力争把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些优势能够提炼、整合、发扬光大,不断提高我们汉中的美誉度和我们广大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 主持人:近年来,中、省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请问我市就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哪些举措? 韩志荣: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对围绕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生态园林建设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提出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多方投入、落实责任、配合协调的总体要求。2014年1月18日,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分工。为紧紧抓住当前中、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认真做好项目储备,为争取专项资金及推进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市在国务院文件出台,省政府实施意见尚未出台时,就率先在2013年12月11日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汉政办发【2013】52号),对我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安排,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部门职责,对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我们依据城市相关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还编制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册。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将不断对项目进行充实、完善、更新。 主持人:请你谈谈这个项目册的主要内容? 韩志荣:本项目册以中、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按照“三市”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历史名城、生态汉中”主题,实施“西进做大、东扩做强、南移做精、北优做特、老城提升”战略,彰显“五大城市形象”设计,我们在编制中充分考虑大中小项目结合、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统筹安排一批道路桥梁、公园广场、雨污管网、燃气、风貌街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以中心城区“提质量、塑特色”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内涵与品位。我们着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建设以“一江两岸”为代表的重点区域提速开发。加快推进天汉文化公园及滨江新区、兴元新区、龙岗片区路网等工程,促进新区增速提质,增加城市综合承载力。二是以城市管网改造、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等项目为建设重点,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档次。三是以城市供水、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等民生项目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四是以东关历史风貌街区打造为代表,塑造城市特色。加快推进西汉三遗址、历史风貌街区、南关片区改造项目,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彰显地域特色。 项目册确定了12类、53个城市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285亿元,涉及城市道路、桥梁、地下管网、城市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绿地广场、公共设施、城市风貌塑造、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其中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项目21个,投资71.5亿元;绿地广场项目7个,投资125.6亿元;城市管网改造、污水处理、防洪排涝项目10个,投资30.7亿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4个,投资30.3亿元;城市供水项目4个,投资6.4亿元;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投资20亿元;城市风貌特色塑造项目2个,投资0.5亿元。 主持人:今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考虑了哪些项目? 韩志荣:今年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方向,按照“三市”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历史名城、生态汉中”主题,坚持“强基础、塑特色、提质量、惠民生”的原则,抢抓中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叫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名片。结合去年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加强项目计划可行性论证,侧重项目的质量和带动引领作用,并考虑了项目的综合性和覆盖面,统筹安排了一批道路、公园、广场、雨污管网、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内涵与品位。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重点。以促进“一江两岸”和新区建设为代表的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天汉文化公园、汉江滨水生态公园、龙岗文化公园及滨江、兴元新区路网工程建设,促进“一厅两园四区”增速提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二是强基础。加快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建成西新街东段、前进路东西段、兴元路、民主街、望江路、南一环等道路,优化路网结构,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三是塑特色。推进南关棚户区特色改造、火车站站前南广场建设等老城区改造、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项目,优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新亮点。 四是重地下。实施大河坎雨污分流工程、燕子河排洪渠整治、地下管线普查等项目,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实现城市建设由重地上向地上地下并重的转变。 2015年中心城区安排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共36个,由汉台区政府、南郑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建规局、住管局、滨江新区管委会、兴元新区管委会、汉中供电局、市城投公司等10个责任单位负责实施。项目投资概算18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94亿元。按进展分:续建项目12个,年度计划投资14.75亿元;新开工项目16个,年度计划投资6.92亿元;前期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约8.27亿元。按种类分:城市道路28条,总长度约34.8公里;公园广场项目6个,总面积约7400亩;排洪渠及地下管线建设项目5个,总长度约17.4公里。 主持人:请你谈谈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情况? 韩志荣:按照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我局组织编编制了《汉中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规划》提出了打通污水主干管、实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排洪渠截污管道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四大类项目。近年需建设污水主干管18条70公里,达到污水主干管骨架成型、管道连通;实施24条50公里雨污合流管道的改造,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中心城区8条30公里排洪渠道进行截污,建设污水管道;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5万吨,建设污水处理厂4座(含扩能1座)。 根据市政府安排,由我局进行雨污分流项目施工图设计。鉴于雨污分流项目数量多,任务重,工程费用估算达12.2亿元,仅施工图设计费用估算就达2000多万元。报经市政府同意,今年先期安排150万元施工图设计启动资金,委托设计单位对成熟的项目抓紧设计,进行项目储备,待项目实施时将设计费计入工程费用。今年开展城区燕子河排洪渠改造整治,对南一环至滨江路渠段整治,全长约1400米,建设内容包括:渠底铺设、渠道两侧砌筑及渠道顶部加盖,以及在渠道两侧增设污水截流管。 主持人:现在老百姓对房屋质量越来越重视,如果购买的商品住宅房出现漏水或裂缝等质量问题时,应当向哪个部门反映? 郭海英:业主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是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当购买的商品房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当及时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书面反映,由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处理。属于工程质量保修期内的施工质量问题,由开发公司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处理,确保业主满意;属于非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协调施工单位予以处理,费用由责任方承担。当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业主书面反映的质量问题无法达成处理协议、或不积极配合处理时,业主可向建设项目所在县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进行投诉,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将在现场查验核实的基础上,协调投诉方和被投诉方达成处理协议,如不能达成处理协议的,业主可就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建设工程保修期满后,可申请大修基金。在此我要强调一点:在使用过程中因未进行正常维护、检修及使用不当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由责任人承担维修费用。 主持人:刚才提到工程质量保修期,请问工程质量保修期是如何规定的? 郭海英:根据建设部令第80号《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七条规定:保修分基础、主体、屋面、供热供冷系统和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等几大主体结构组成部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建筑保温工程,为五年; (三)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五年; (四)供热与供冷系统,为两个采暖期、供冷期; (五)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两年。其他工程的保修期限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约定。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主持人: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你们有什么新的举措? 郭海英: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程质量水平总体受控,稳中有升。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工程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个别工程质量确实还存在着低下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从去年9月份开始,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工程质量治理行动。 这次两年治理行动重点是抓六件事:1.全面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责任人的终身责任。2.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3.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4.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5.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6.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抓好这六件事,建设部配套出台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理理办法》、《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等重要的管理办法和规定,旨在通过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落实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的终身责任,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同时我们也不断的净化建筑市场,如今明两年对施工企业按建设部新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进行重新就位,优胜劣汰,对以往已纳入建筑市场黑名单的企业不予就位。近几年,外地进汉施工企业较多,良莠不齐,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我们在市场开放的同时,严格控制,引进管理选进的、优秀的企业,以促进我市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抓工程质量,是我局永恒的主题,开展工程质量两年治理行动,不是说工程质量抓两年就不抓了,我们还会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抓工程质量永远没有尽头。 主持人:房屋装修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郭海英:第一,你应该请一个正规的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而不能要路边找游击队,一旦发生装修质量问题,容易明确责任主体,方便住户维权。第二,装修时要注意,不得随意改动原设计的布局及功能,如主体结构、给排水、暖气、电气设施等;不建议水管暗装,一旦出现问题一是不易发现,二是维修成本较高。第三,装修尽量简约化,最好自然不花哨、不过分雕琢。第四,所有电气的开关尽量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经久耐用。第五,装修过程中一室要注意对现有设施的保护,如地板采暖的盘管、厕浴门的防水、暗埋在墙里的管线呀等等。建议在装修前对有防水的进行蓄水试验。 主持人:美丽乡村建设概念和任务是什么? 陈 涛:美丽乡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总体要求,依据省市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以新型社区建设为发展方向,建设新农村活动。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于2014年正式启动,计划两年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精品旅游村20个。同时,分类分批,梯次推进,全面建设提升,力争用5年时间把全市所有行政村整治建设一遍,并连片打造10条美丽乡村风景带。到2020年,我市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形成示范村为引领、提升村为主体、风景带为支撑的美丽乡村体系。主要有六项建设任务和重点: 1、整治村庄环境。实施“清洁家园”行动,清理柴草堆、垃圾堆、沙土堆,拆除断垣残壁、破败建筑,粉刷包装房屋、围墙,净化美化村庄院落,下大力气整治乱搭乱建、乱采乱挖、乱堆乱放、乱拉乱接、乱贴乱画现象,整治村庄公共空间,亮化主要街巷和公共场所。对交通沿线实施“三清”,清理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清理规范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志宣传牌,清理整治挖山采石和裸露坟墓。对城镇周边实施“三治”,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治理环境差、卫生脏、秩序乱问题。到2018年,全面完成建制村环境整治,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区基本实现净化、亮化、美化。 2、治理面源污染。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平川区及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要实行生活垃圾“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县处理”。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人口密集的村庄实行集中处理,人口分散的村庄可采用低能耗工艺处理,积极探索分散式厌氧加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加大农村“三改”(改厕、改灶、改圈)力度,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发展沼气池,鼓励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创建国家级清洁循环农业示范区,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狠抓养殖业污染治理,使用生物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到2018年,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得到彻底根治;国家级清洁循环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 3、打造绿色景观。利用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观和绿色生态资源,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在路边、渠边和房前屋后、村庄周围种植树木花草,见缝插绿、见空造景,做到村里村外绿茵覆盖、不见黄土,着力建设一批绿色生态村,实现村庄园林化。加快绿色长廊建设,在主要道路、江河两旁种植多层次绿化带,在重点路段打造特色景观。加强四荒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高标准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持续提高绿化率,实现山上森林化。结合水利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生态护岸等综合措施治理河道,疏浚沟渠、池塘,实现堤固、河畅、水清、岸绿,构建绮丽山水、美丽田园、绿色村庄相得益彰的农村生态体系。 4、挖掘乡村文化。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遗迹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地方戏曲、舞蹈、民歌和民间手工艺、风味小吃等搜集整理和传承,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村落文化、人居文化等,植入现代先进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文化新村,力争做到有文化载体、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景观名村、美丽宜居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延续村庄历史文脉。加快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村镇、生态村镇,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构建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5、完善公共设施。按照设施完善、服务配套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农田整治、安全饮水、排洪排水管网、农电改造升级、危房改造、信息化等项目建设,到2018年,基本实现所有村庄水、电、路、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村级卫生室、群众文化场所、养老服务、农资超市等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结合移民搬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撤镇并村,标准化、综合性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18年,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6、培育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景一业”的思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现代经营主体,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中心社区及人口密集村庄周围规划建设特色种养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农民就业增收搭建平台。利用森林景观、山水田园和乡村文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培育发展乡村度假型、农业观光型、城郊休闲型、美食体验型等一批休闲观光村;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形成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10个特色乡村旅游板块,到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产值达32亿元。 主持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市建规局主要有哪些任务,又干了什么? 陈 涛:按照市委办、政府办《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汉办发〔2014〕2号)精神,市建规局的主要任务是:牵头负责全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指导及市级审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新农办的指导下,一是印发《汉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迅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对规划编制依据、审批程序、内容等做出了再部署再要求。二是召开了全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培训会。市委政研室、市农业局、各县区建设局、农工部分管领导、建设局村镇站长及市级示范村所在镇的分管领导参加培训,共计120人。培训会上,专家做了《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若干问题》专题讲座,从背景与要求、方法与步骤、规划与建设、技术与指标、措施与落实等五个方面对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内容、要求及要点进行了全面阐述。培训会的召开,对规范全市规划编制行为,提升规划文本水平,理清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是在镇村两委及县住建局、农工部签署意见的基础上,我局对各县区上报的100个市级美丽乡村规划,进行市级技术审查,有效指导了全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市级审查正在进行中。四是针对规划编制费用高、难筹措等问题,我局积极向市政府建议落实专门补助资金,用于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市财政已将500万元补助资金按照5万元/村的标准拨付县区,用于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五是全面指导省级美丽乡村试点镇铺镇建设。铺镇被列为全省21个整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后,我局按照试点镇的任务要求,加强督促指导,及时完成试点镇年度目标任务 。加快规划编制,先后完成了铺镇镇域村庄布局规划,8个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通过省级技术审查,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全面清理道路沿线、村庄、沟渠及卫生死角的环境卫生,“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城市处理”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镇通信、电力全覆盖,通村公路全硬化,通组道路、联户步道全硬化,安全饮水覆盖面达90%,村级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卫生室设施完备;完善垃圾集中收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垃圾处理设施维护管理、绿化养护、卫生费收交等管理制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主持人:市建规局有美丽乡村的包联村庄吗?建设情况如何? 陈 涛:市建规局有美丽乡村的包联村庄,在洋县洋州镇的草坝村。该村位于县城北部,东倚朱鹮生态园,西傍党水河,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珍禽朱鹮的生长栖息地。距洋县县城驻地洋州镇仅3公里,距离汉中市约41公里。草坝村有7个村民小组,697户人家,2060口人,其中男1100人,女960人,人均纯收入9383元。村党总支下设产业、农村两个党支部,有党员56人。村域面积5.9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000亩,农作物以梨果、稻米、蔬菜为主。村中平地主要种植水稻、西瓜、玉米、豇豆、菜花等,而坡地上大面积种植梨果,全村约有梨园2000多亩,主导产业是梨果种植。现状梨果、稻米、蔬菜三大基地农业产业是目前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正在筹划中。 在包联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郭峰和局长杨清辉同志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包联工作领导小组,纪检组长陈军同志任副组长,局机关办公室、村镇科、规划科、人教科、局属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滨江新区管委会、测绘院、规划办、墙改办、统筹办、招标办、造价办、质监站、档案馆、规划管理服务中心等为成员单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局长赵军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美丽乡村包联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以及包联工作的建档和信息报送工作,并认真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每季度驻村不少于20天。局党组书记郭峰、局长杨清辉分别带队多次到村走访,了解基层实情,谋划建设愿景。 二是制定帮扶计划。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广泛宣传市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文件精神,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上来;加强对乡镇和草坝村的工作指导,着力组织指导草坝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六项任务,制定《洋县草坝美丽乡村建设包联工作方案》。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村情、民情,指导帮扶村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村落社区建设规划。 三是协助争取项目资金。主动做好与县、镇、村的沟通与衔接工作。一方面我局筹措资金45万元,委托市测绘院和市规划院,对该村5km2的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并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局主动联系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召开规划编制意见征求座谈会和产业发展思路座谈会,对该村做好村庄环境整治、面源污染治理、绿色景观打造、乡村文化挖掘、公共设施完善、特色产业培育等六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配合争取扶贫开发、农村改厕、危房改造等涉农项目资金,将争取到的资金全部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帮助协调争跑落实项目1个,累计投入60万元。 主持人:美丽乡村建设和前几年开展的农村清洁工程有什么联系? 陈 涛: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清洁工程的升级版,它是在农村清洁工程原有的“四新”、“五化”、“八要求”的基础上再提升、再完善。农村清洁工程是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时任市委书记张会民将农村清洁工程定位为“五化”(即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时任市长胡润泽对农村清洁工程提出“四新”要求(即让居民生活习惯得到新规范、生活环境实现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新提高、生活方式实现新转变)、“五是”标准(即主题是清洁、主体是群众、重点是规划、关键是资金、要害是落实)、“八项”任务(即 “三通”建到村,步道连农家,“三改”不漏户,民居一个色,垃圾集中收,美化进院落,污水不横流,卫生成习惯)。重点解决了农村清洁工程“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这三大问题,为整治活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引领了农村清洁工程的快速开展。近四年的努力,全市全市已累计投入清洁工程资金(含物资)达32亿元,共硬化村庄道路约6500公里,建设连户步道约5000公里,整治污水管渠约4000公里,修建垃圾池(房)约8000座,整饰建筑物41万户,实现集中供水22万户。 主持人:在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上,市建规局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陈 涛: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围绕规划、建设、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适时举办业务培训会议,提高县镇村等一线领导干部的业务水平。二是强化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扬其主人翁精神,引导群众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形成长效机制,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促进草坝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三是加大争跑力度。继续做好与洋县、洋州镇及美丽乡村主管部门、专项工作牵头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工作。一方面积极配合争取涉农惠农项目资金,将争到的资金全部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支持,鼓励工商企业、农民企业家积极参与和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就美丽乡村我还想问最后一个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是全国性的吗?有没有成功的模式? 陈 涛: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延续、升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只是各地开展的时间和叫法不同。目前,浙江、江苏等地成绩斐然,已经总结出4种较成功的模式。一是吉安模式: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永嘉模式:通过人文资源开发,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资源、人口和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三是高淳模式:以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为支撑,集中连片营造欧陆风情式美丽乡村,打造国际慢城品牌。四是江宁模式: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吸引交建集团等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 结 束 语 杨清辉:各位听众朋友,我代表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系统再次感谢汉中市人民广播电台给我们提供的这次与大家直接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广大听众的积极参与。通过今天的交流互动,我们与市民零距离的接触,提供零折扣的服务,加深了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和信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市民朋友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更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城市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一个小时的节目即将结束,但我们与市民朋友联系和交流的大门永远敞开,我们真诚地欢迎社会各届朋友通过各种渠道、形式向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因为时间有限,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不能一一回答,敬请谅解!节目之后,我们将针对听众朋友提出的问题,逐一反馈答复,也将以这次节目为契机,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握“两汉三国,真美汉中”总体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形势,汇聚智力谱写“三市”建设新篇章。
最后,欢迎大家对我们以后的工作进行监督,给我们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监督和联系电话是0916-2626542。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