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漳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陈跃鸿
漳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陈跃鸿接受记者采访 吴寿华摄
花园般的城市造福的是一方百姓 吴寿华摄
人民网漳州电(记者 钟巧花 李章亮 徐美嘉)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日前接受“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专访时提到,以“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构建又富又美幸福漳州,要以规划引领。那么,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是怎么通过规划让生态“富二代”避免“富不过三代”?对此,接受采访团专访的漳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陈跃鸿做了解读。 在同城化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找准城市定位是漳州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陈冬曾指出“漳州最核心的竞争是生态的竞争力。” 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塑造的是全新的城市形态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价值定位体现了城市的综合价值,也体现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无论是田园也好还是生态也好,都是人们梦寐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从古到今,都是我们为之向往的一个美好蓝图。”陈跃鸿说。 漳州森林覆盖率达62%。既要保护好,挖掘价值;又要利用好,创新建设、创造更大的绿色财富,是眼前的大课题。 “实际上我们是生态的‘富二代’,祖先、前人给我们留下良好生态基底,这种生态基底,是我们下一步科学发展的很好的一种基础。” 陈跃鸿说,“只要我们把生态的基底保护好、发挥好、建设好,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生态‘富二代’传到‘富三代’,‘富四代’再把它传承下去。” 当前漳州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这个定位,规划打造“三城”,正是努力让“生态传承”,或者说,是避免生态“富不过三代”。 “三城,一是水城,充分发挥漳州九龙江西溪、北溪穿城而过天然优势,还有城市内部有很多的港道,来打造整个漳州河流水系,形成一个系统。让水能够活起来、动起来,让市民能够安水、乐水,享受水带来的环境资源。”陈跃鸿对“三城”的概念逐一解说。 绿城,就是利用漳州良好的生态本底,打造多层次、覆盖全市区的城乡绿化网络,从城市外围的山体公园,到城市周边的郊野公园,城市内部的城市公园以及在城市规划建设当中的街头绿地、小区绿地,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网络,让市民能够享受到生态带来的愉悦感,让城市有个性、有差异化、有品味。 再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有良好的古城格局,通过建筑的保护利用、文化生态的保护利用、居民生活传统的保护和传承,达到提升漳州文化内涵的一种目的。 “三城”的规划,已经在落实中初见成效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生态公园,在一年以前还是荒滩地,我们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条件、自然基础,规划建设郊野公园,在建设过程当中,体现一种以自然为本的规划建设理念,它对自然的地形、植被,都不会破坏,而是充分加以整理、利用、提升、改造,规划建设出来的公园,具有教育、科普、休闲、娱乐的功能,更主要的是它能提升城市的综合价值,让市民能够享受到郊野的乐趣。”在漳州龙文区西溪亲水湿地公园,陈跃鸿介绍郊野公园规划的理念与可预见的生态效益,“郊野公园的建设区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可以测算的出,郊野公园的建设成本是城市公园建设成本的四分之一,具有投入少、效益高,对环境促进大的一种效果。” 西溪亲水湿地公园是在中心城区用地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九龙江50年一遇和百年一遇的两条防洪提之间的8.8公里长的河滩地,建设出的一个占地2000亩的城市郊野公园,形成一个以野趣自然为特色、集户外活动、游览休闲等功能的开放性公园,可增加城区50万人口人均2.8平方米的公共绿地。 “这个是我们作为试点先行的示范段,漳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规划了‘一环两带七主题’22处、100平方公里的城市郊野公园,通过试点先行,我们已经探索了郊野公园的建设模式。”陈跃鸿说,除了已建成九龙江西溪亲水湿地公园,还有碧湖生态公园东湖片区、林语堂文化园蕉园栈道观光带等一批郊野公园或生态公园,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土地价值。“从一年来的建设时间来看,生态公园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不矛盾的,城市建设不在于建设用地是多少,在于为这个城市留下多少非建设空间。也是我们在讲的‘留白’,‘留白’为城市以后的发展留下更多的建设用地,这些地用来建设公园,比拿来开发,实际上给城市带来的价值远远大得多。” 人性化建设,不大拆大建 在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中,漳州市委市政府是按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这样一种思路来安排建设,不大拆大建。“像郊野公园的建设,就是对原有的生态农林地的整理提升,因地制宜,所以花费比较少;像碧湖生态公园的建设,是根据城市的治洪区建设把水利建设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资金的使用,能够达到资金的综合效益,也是花费少。”他说。 这些为了“生态传承”所做的努力,一方面是给子孙后代造福,另一方面是要带动城市品味的提升,让城市的居民有地方休闲、娱乐,提升整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在实践工作当中,我们感觉到,建设城市不是目的,发展经济不是目的,造福百姓才是目的,所以市委市政府整体的工作思路都是围绕着‘怎么样以人为本,怎样造福百姓,惠及民生’,来安排城市和乡村方方面面的建设。在具体工作当中,也按以为人本的要求加以落实,在城市规划当中,我们强调人性化,公共设施的配套,让居民能够500米见绿,1000米达园,享受到青山绿水的城市环境。” 陈跃鸿如是说。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