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中)调研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工作。
有人这样评价成都:“爱一个人,就送他去成都,因为成都建在天堂之上。”这番评价的根据从无考证,但有一点不容置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置身于这座城市,就会感觉到“巴适”和“安逸”,且和年龄无关,和职业无关,和季节无关……
安逸的成都却又是激情的,从麻婆豆腐到虎皮辣椒,从哈根达斯突发奇想的火锅冰淇淋,到正宗的玉林串串香……其中不乏经典,不乏高雅,更不乏世俗。多彩的食文化养育了优秀的成都人——石桥板上碾过的是司马相如马车的轱辘声,青莲巷里留下的是李白酒后踉跄的脚步,简陋茅屋的吟唱是杜甫心怀天下苍生发出的感慨,锦江剧场响起的是被誉为“人间国宝”的彭登怀“变脸”引来的阵阵惊叫声。
一个拥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众多荣誉的成都,越来越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说不清楚成都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但到过成都的人都相信,这里确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去年年底,黄新初履新中共成都市委书记,城市规划馆是他调研的第一站。在他看来,这么受人喜爱的城市,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如何定位这座城市,它的未来是一幅什么样的蓝图?黄书记给出的答案是——宜人成都。
时事报告:前不久召开的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您提出建设宜人成都的发展愿景。提出这个愿景的背景是什么?宜人成都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黄新初:我们之所以要确立宜人成都这一愿景,首先是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同时,成都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气候条件,又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千年滋养,历来就具有宜人的特质。最根本的是,我们理解一座城市要不要建设、怎么建设,要不要管理、怎么管理,归根结底要看宜不宜人。
宜人成都作为城市的发展愿景,在内容上涵盖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将通过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为建设宜人成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快建设中西部文化之都,营造好宜人成都的文化氛围;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将通过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奠定宜人成都的和谐根基,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来健全宜人成都的治理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将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打牢宜人成都的生态本底。
时事报告:要实现宜人目标,发展经济是保障。未来几年,成都在发展经济方面将会有哪些措施?
黄新初:我们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每项战略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举措。我们将首攻交通、大兴交通,努力把成都建成西部地区融入全国、连接世界的中枢节点和战略通道。经济要发展,做强产业是核心。我们将坚持“三产联动、双轮驱动”的产业导向,大力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成都建成支柱产业的高密集中区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孵化地,牢牢把握西部地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战略制高点。城市,是人口和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我们将全力推进天府新区建设,以北城片区改造工程为龙头优化提升中心城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我市的市域经济根据发展水平差异分为了三个圈层,推动经济领先发展,加快形成一体化的市域经济格局是关键。我们将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把市域经济的“三圈”融为完整的“一体”。对外开放,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我们将围绕“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加快产业领域和市域空间的全面开放,努力把成都建成西部地区对外交流的门户城市,建成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的首选之地。
时事报告:成都的文化精髓是什么?如何让“宜人成都”成为文化之都?
黄新初: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4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悠久、文脉深厚。以宝墩文化、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是成都文化的根,道教文化、都江堰水文化、三国文化、川剧、川菜文化等都是成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的交融造就了成都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也孕育了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近年来,在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形成的“先行先试”的锐气以及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形成的“感恩奋进”的情怀,正在成为新形势下成都思想文化的鲜明特质。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宜人成都,也应当是文化之都、文明之城。为此,我们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从铸造城市精神、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等方面着手,持久兴起文化建设的蓬勃热潮,着力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加快打造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在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时事报告:在健全“宜人成都”的治理机制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黄新初: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大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深化依法治市工作。坚持用民主和法治方式处理社会矛盾、理顺社会关系、规范社会架构,推进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二是促进群众自治自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和社会参与,发挥好人民群体的主体作用和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三是推行智慧城市管理。坚持用科技手段管理现代城市,加快建设全国智慧城市示范区。
时事报告:良好的生态是宜人重要标准之一,成都将如何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
黄新初: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我们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生态湿地的保护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大气、水环境和噪声污染整治,让群众享有更清新的生活环境。二是着力塑造生态风貌。我们将坚持把生态系统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优先打造,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切实抓好城区公共绿化,抓紧建设全域覆盖、互联互通的绿道网络体系,同时加快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规划打造一批大型水面,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进一步形成绿意盎然、水韵悠长的城乡生态风貌。
时事报告:成都建设宜人城市的优势有哪些?
黄新初:我们建设宜人成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们自身有建设宜人成都的有利条件。我们不仅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位求进的增长态势,城市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有力地夯实了宜人成都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功能基础。二是我们面临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天府新区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等多重机遇以及所带来的政策优势。三是我们有一支经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浴火考验的坚强干部队伍,以及1400多万满怀“感恩奋进”情怀的成都人民,这是我们建设宜人成都的最大优势。
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建成一个宜业、宜居、宜商的宜人成都。(张鑫 向继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