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西省朔州市市长李正印 5月31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山西省朔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签订文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多领域、全角度的紧密型合作正式开始。文化央企和能源大市双方优势互补,实现文化与经济合作形式的跨越,开辟出全新的发展模式备受期待。签约仪式结束后,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正印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当前全国不少地方在“文化强市”上谋局布阵,朔州市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战略合作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合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李正印:朔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厚重。秦朝时即设马邑县,大将蒙恬在这里屯兵筑城,后北齐设州延续至清朝。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时期大将张辽、北齐名将斛律金、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宰相王家屏均为朔州人氏。朔州境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应县释迦塔,有集中体现辽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有全国最大的汉墓群——山阴县广武汉墓群,有杨家将浴血奋战的金沙滩,有雄伟壮观的内外长城,还有大秧歌、道情、耍孩儿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边塞文化是朔州的特色传统文化。
朔州还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中,朔州人民勇敢顽强地反抗日本侵略者。朔州又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发展起来的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先生会谈,商定建设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企业——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使朔州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块试验田。改革开放精神和现代工业文明成为朔州文化的新内涵。
朔州是右玉精神的发祥地。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右玉人民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硬是将一片不毛之地改造成塞外绿洲,铸就了右玉精神。
朔州具有边塞文化、佛教古建、生态风光、现代工业文明、红色经典和时代精神文化资源,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资源丰富。如何挖掘、利用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把文化资源大市建设成文化强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作为我国大型文化央企,在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管理经营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次我们两家合作,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广阔的业务领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强大的人才智力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全力推动朔州市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整体提升城市的产业层次和文化品位。
此次合作内容是,双方以《朔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为依据,从七个方面整体推进朔州文化建设:一是制定与实施朔州市文化主题战略;二是集成现代工业文化系统工程;三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四是促进地域生态文化与休闲产业结合;五是推进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六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七是提高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
双方将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朔州市政府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签订文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市内六县区以项目形式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签订协议。
记者:近几年来,朔州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状况如何?
李正印:朔州市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旅游景区建设得到加强,应县木塔和右玉县成为4A级旅游景区,广武边塞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旅游景区建设启动,特别是启动了应县木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特色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中国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中国应县释迦塔国际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连续举办,有力地宣传了朔州文化,大大提高了朔州的知名度;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反映朔州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电视剧《西口长歌》、《大西口》赢得了全国电视观众的广泛赞誉,大型北路梆子现代戏《侨女李林》夺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朔州风光》被中华书局评为在同类出版物中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图志;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场所,以及市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大楼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按时完成了改革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和制约区域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朔州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并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通报表彰。
记者:朔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其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一步朔州将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文化建设的思路和重点是什么?
李正印: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在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朔州将把中央精神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打造新基地、拓展新优势、建设新朔州”的工作部署,在大力推进现代化工业新城建设中,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大力加快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为转型跨越发展和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注入不竭动力;大力推进文化工作的改革创新,扎实有效地推进朔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具体来讲,就是要紧紧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集团运作。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优势,对朔州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度挖掘,同时带动其他文化市场主体发展,使朔州的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二是大景点支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以应县木塔、朔城区崇福寺、右玉西口、山阴广武、怀仁金沙滩、平朔露天矿等有影响力的景点景区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集中进行包装、推介,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三是大作品展现。要不断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和扶持,精心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形成地域特色鲜明、思想内涵深刻、有着较高质量的文化品牌,做到可视、可感、可消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四是大会展集聚。继续办好朔州大北方旅游文化节、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平鲁门神文化节、应县木塔国际旅游文化节、怀仁陶瓷文化节、中华边塞之都马邑文化节、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博览会等节庆会展活动,积极争取举办大型文艺会演、体育赛事、专业论坛,增强招商引资和文化交流的吸引力。
总之,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力推动朔州文化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尽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转型,以文化富民惠民,造福一方百姓。(记者 王晋军)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