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共滁州市琅琊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厚华
记者 吴礼明 盛贤明
中共滁州市琅琊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厚华接受采访
记者吴礼明(左)与傅厚华书记(中)等留影
编者按:知难而奋进,落后亦拼搏,这就是滁州市琅琊区在跨越崛起中奋发精神的真实写照。
面对经济落后、人才匮乏、工业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等问题,琅琊区不等不靠,科学地确立了“工业强区、商贸活区、和谐稳区、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尤其在中部崛起的呼声中,在科学发展的大旗下,琅琊区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气概,与落后宣战,与困难斗争。并在落后中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发展的优势;在困难中学会了坚强,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他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大战役”,使全区的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跨越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部地区市县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借鉴。
安徽省滁州市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千百年来,韦应物、欧阳修、吴敬梓、文征明等历史名人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醉翁亭记》、《儒林外史》闻名遐尔,名山(琅琊山)、名亭(醉翁亭)、名泉(让泉)更是令国内外旅游者流连忘返。
记者了解滁州市琅琊区,是应邀参加该区副书记谭启源在上海举行的招商会上,他的“欢迎来琅琊区”的热情不仅感染了在座的客商,也感动了记者,于是,6月9日,在谭启源的陪同下,记者专程来到琅琊区,采访了区委书记、人大主任傅厚华。
车进琅琊区后,记者顿感这是一座百废待兴的充满生机的城市,新建高楼似凝固的音乐,弹奏着城市发展的优美旋律;宽敞的大道似幅幅历史画卷,诉说着城市的巨大变化……
琅琊区区委书记傅厚华告诉记者,近年来,琅琊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大滁城”建设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滁城”建设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三大战役”,使全区的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招商引资强筋骨
1993年建立的琅琊区不仅是滁州市的中心城区,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而且也是皖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傅厚华和谭启源共同认为,琅琊区代表着滁州的形象,应该成为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标杆。
琅琊区虽然通过稳步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使全区的工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底子差,企业弱,规模小,总量少,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始终制约着琅琊区工业经济的发展。
城区的建设需要钱,旧城的改造需要钱,百姓的社会福利改善需要钱,这对一个每年财政收入仅有1亿多元的琅琊区来说,具有很大的压力。
傅厚华说,纵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很多县市,甚至包括乡镇,他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不仅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还提前步入了小康社会。
为了加快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琅琊区坚持以科学是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工业立区、产业兴区”战略,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在琅琊区委三届七次全会上,傅厚华要求区委、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全区的党员、干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来抓,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一切招商潜力,要举全区之力,聚内外之智发展琅琊区的工业经济”。
傅厚华说,琅琊区有着较好的招商条件,非常适合企业的创业发展。
琅琊区区位优势明显,既属于以南京为中心的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又融入了以上海为龙头的泛长三角经济区。
琅琊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沪铁路和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合宁、合徐、南洛等高速公路纵横东西南北,国道、省道交织成网;滁河、清流河绕城而过,内河航运直通长江,保证通航能力300吨。清流河码头年吞吐量20万吨。
琅琊区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水质优良,自来水日供水量可达20万吨。辖区建有火力电站一座,投资24亿元的琅琊山蓄能电站已建成运行。西气东输工程在辖区内设有气门站,日供气30万立方米,为居民生活及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琅琊区还有丰富的矿产土地资源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近年来,琅琊区在充分认识优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招商引资活动。区委、区政府制订完善了《琅琊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琅琊区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和《琅琊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和项目建设的意见》等,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傅厚华认为,不断创新方法做好招商文章是实现快速崛起的根本途径。
因此,琅琊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创新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手段,逐步实现了突出四个重点,实行五个转变,即:重点引进龙头骨干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产业带动作用明显项目和高科技产业项目。由过去大范围的“撒网式”招商转变为定点突破,全区在江、浙、沪、粤等地建立了8个驻点联络处;由广泛在各地举行招商会、洽谈会,转变为锁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上门专访,有针对性举办小型推介洽谈会,做到次次有收获;由单纯依靠自己招商,转变为合作招商、以商招商,有计划地延伸招商的重点区域;由单纯的工作式招商,转变为交友式招商、情感式招商,以情动商、以德感商、以诚服商、以利引商,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事业心打动客商;由过去“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数量型招商,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门槛,实行择商选资,转变为着重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项目的质量效益型招商。
傅厚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区四大班子的领导对招商引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次带队东进南下,上门拜访,促使许多大项目顺利入驻琅琊区。
“招商引资,发展琅琊区经济”不仅是琅琊区委、政府提出的工作口号,更成为全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在区委、区政府的发动下,琅琊区全面开展了“找一个关系、打一个电话、找一个信息、招一个项目”的活动,全区人民群众广泛对外联系,收集信息,捕捉商机,营造了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全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
据统计,近三年来,琅琊区先后引进投资项目4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近23亿元。霞客色纺、瑞兴化工、万江电子、美固龙实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先后落户,壮大了琅琊区工业经济的总量。
经过几年的发展,琅琊区工业已形成五大支柱产业:以霞客环保色纺、蓝岭集团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以金丰化工、瑞兴化工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华润雪花为代表的轻工食品业,以金三角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和以万江电子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
今年上半年,琅琊区又引进了投资项目超100万元以上的62个,项目固定资产总额19.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4亿元。
傅厚华介绍说,目前已签约入驻的13个工业项目,总投资约5.59亿元,总用地面积320亩。其中,上海维纳斯卫浴有限公司投资5500万元年产30万件套休闲卫浴项目、上海坤大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年产1000KG海洋生物提取物等10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优化环境促发展
招商引资,使大批的企业落户琅琊;招商引资,壮大了琅琊的经济实力;招商引资,助推了琅琊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琅琊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家,其中有6家企业的产销额超亿元。
为了避免引进的企业因“水土不服”导致投资失败,在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琅琊区还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使琅琊区成为“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投资热土。傅厚华笑了笑说,环境也是生产力。
在优化投资环境中,琅琊区呼应“大滁城”建设,全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和法制环境,形成一个环境高地和投资洼地。全区在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中,全力推行“亲商、安商、富商”的工作方法,热心为投资者提供一切方便,为项目建设开启一盏盏“绿灯”。
琅琊区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招商引资密切相关、与琅琊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其它政务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到政务中心来,实行一站式办公、一网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规范、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为减轻投资者负担,琅琊区统一规范了行政事业服务性收费项目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并对鼓励投资的项目实行优惠标准。琅琊区还逐步完善了项目全程服务模式,对引进的项目,琅琊区派出专人实行全程跟踪,提供优质服务、细节服务、全程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按时竣工投产。
对已经正常生产的企业,琅琊区更是急企业生产所急,想企业发展所想,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使落户琅琊区的企业充满了发展的信心。傅厚华认为,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政企获取“双赢”的基础。
蓝岭家纺是由美国蓝岭家纺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外商独资公司,在琅琊区政府的热心服务下,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公司不断增加投资,形成了蓝岭家纺、蓝岭纺织、蓝岭羽绒三个子公司。其中,仅蓝岭家纺去年就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出口创汇3980万美元,实现利税290万美元,成为滁州市的骨干企业,并多次被评为安徽省外商投资先进企业。
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之时,琅琊区委、区政府首先想到的是企业,想到的是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减少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建立了企业帮扶解困制度,全区成立了10个帮扶解困工作组,分别深入20家企业开展调研梳理问题,帮助企业分析市场、拓展思路,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在区政府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拿出3000多万元帮助新江玻璃、扬子绿色包装等一批企业缓解资金困难。同时,琅琊区还想方设法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坚持常态银企对接中,利用区国资公司、区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开展大小规模的银企对接活动,共为企业融资2.2亿元,使一批企业渡过了难关。
琅琊区还制定出台了《琅琊区关于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增长的若干政策》,对上年度发展业绩突出的部分企业及法人进行了奖励,以此来激励企业克服危机,加快发展。
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一系列帮企兴企有效措施,大大减少了金融危机给琅琊区工业企业造成的影响。傅厚华告诉记者,区内瑞兴化工、扬子包装等一批企业订单饱和,满负荷运转,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区的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同比都有两位数的增长。
“四高”打造大平台
招商引资的热火朝天,内外企业的蜂涌而至,充满发展活力和跨越希望的琅琊区成了一片灼手可热的发展热土。
随着一个个企业入驻,随着“大滁城”建设高潮的跌起,琅琊区审时度势,全面开展了工业集中区的建设。
傅厚华强调,琅琊工业集中区是打造“百亿琅琊”、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平台,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区30万人民的期望。
琅琊工业集中区,远期规划2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5平方公里,规划结构为“一轴、两片”。“一轴”是以大金山路为依托的南北城市发展轴,“两片”指发展轴两侧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规划工业用地260.44公顷,路网为“六横七纵”,棋盘式布局,其中主干道宽42至50米。
据悉,琅琊工业集中区在5年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达到200亿元;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户以上,其中超10亿元5户;争取培育上市公司2户以上。
傅厚华说,随着集中区内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商住、学校、医院和公交站场等公共设施的配套齐全,这个以工业为主的新型城市功能区将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资金、人才和技术的辐射,成为“产业集聚度高、质量效益好、投资环境佳、和谐发展优”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园区,成为琅琊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思路决定规划,意识决定行动。在科学发展思想指导下,琅琊区在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中确定了“四高”原则,即: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速度推进,高质量承接。
高起点定位,就是对功能新区发展进行科学的定位。琅琊区参照国家产业政策、借鉴周边地区成功经验,组织召开了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邀请水、电、气、路灯、园林、通讯等十多个市直单位的领导,就集中区配套设施建设问题进行座谈讨论、沟通对接,并邀请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论证,编制了园区规划和产业规划,明确了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建设方向。
高标准要求,就是按照集中区建设整体要求,将工业集中区当前建设涉及的土地征迁、施工准备、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等工作,以及产业规划定位、土地置换、建设标准、机构设置、人才引进、招商项目编制、区划调整等各项任务进行分工,确定责任单位,明确牵头领导,排定工作节点,规定完成时限。
高速度推进,就是要排除建设中的一切困难,保证人、财、物三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琅琊区成立了以傅厚华任指挥长的琅琊工业集中区建设指挥部,并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保证工业集中区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迁和置换、施工准备、工程建设和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按时完成。
傅厚华告诉记者,在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在施工单位的不懈努力下,集中区内的大金山路、大宝山路、淮河路三条主干道的建设及土地平整比年初计划提前了2个多月。
高质量承接,就是要提高入园的“门槛”,使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科技程度高、技术含量大、产业带动力强的企业成为园区发展的主体。
为此,琅琊区一面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一面积极与外界进行联络。区政府与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政府就琅琊工业集中区和上海宝山科技园合作共建签订了框架协议,两地本着“政府推动、园区共建、市场主导、合作共赢”原则,共建产业转移合作、人才和政策服务平台,共同推动上海宝山科技园加工制造产业、科技孵化企业向琅琊工业集中区转移,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琅琊区还加强与上海其他有关园区、浙江瑞安、新昌等地的联系,积极推进合作,建立合作园区和友好县市区,为进一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奠定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琅琊区前进的道路坎坷不平,但琅琊区30万人民有信心,有决心,一定会通过几年的努力,使琅琊区成为皖东地区跨越发展的一颗璀灿明珠。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