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规划局李迪伟局长畅谈常德发展规划
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理想的“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发达、环境无污染的城市,除此之外,宜居城市恐怕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所谓宜居城市,就是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的城市。居住在这里,有一种归属感,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这个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建设宜居城市,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愿望。规划是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如何建设好我们美好的城市家园,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3月29日,常德市规划局李迪伟局长做客嘉宾访谈,畅谈我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定位、规模和方向。
主持人:近年来,我市城市扩容提质步伐明显加快,市民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今天,借此机会,先请您谈谈我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定位、规模和方向。 李迪伟: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常德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市中心城市人口60多万人,城市规模近70平方公里。近几年,我们立足常德市城市发展现状,对我市1999-2020年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 从城市定位上讲,就是要通过未来20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生态宜居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从城市规模上讲,规划至2030年,城市人口155万,城市规模160平方公里。从城市发展方向上讲,就是以城市发展现状为基础,依托现有城市格局,全面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对外交通条件、城市周边用地条件、城市功能分区等要素,按照一城三片、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规划好江北中心城区、江南城区、德山工业区这三片的发展。江北中心城区,主要是向北、向西、向东发展,做好北拓、西进、东延三篇文章,城市用地规模由原55平方公里增加到100平方公里。北拓,就是以常德火车站为轴线,向北扩展约15平方公里,建设柳叶湖(沾天湖)组团,塑造北部新城,定位为休闲、旅游、居住及文化会展中心、未来的行政中心。西进,就是依托江北城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江北城区从金丹路向西扩展约15平方公里,组建河伏组团,定位为集商贸、物流、学校、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城区。东延,就是依托二广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契机,打造东江组团,打通东向出城口,定位为新的城市居住区、物流园区。江南城区,主要向西、向南延伸,依托桥南商贸经济,把江南建设成常德的新“浦东”,城市用地规模由原11平方公里增加到23平方公里。德山工业区,主要向东、向南扩展,建设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城市用地规模由原19平方公里增加到42平方公里。这三大城市片区将通过绕城高速、铁路、城市快速环线、跨江大桥、区间路网紧密相连,各个片区按照各自功能协调发展,常德将成为湖南“3+5”城市群中富有影响力的一极。 主持人:今天我们城市规划工作可以说是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今天我们直播室也有很多网民朋友有关常德发展的建议,今天来和嘉宾一起探讨一下,现在就进入网民朋友留言时间。白马湖文化公园及“三馆”、“三中心”的建设是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这项工程,规划部门是怎样规划的、目前进展如何? 李迪伟:白马湖文化公园位于柳叶路、皂果路、滨湖路、龙港路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城西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园拟规划建设成为集休闲游憩、旅游观光、文化展示、娱乐健身为一体,展示常德新区城市形象的开放式“城市中央公园”。按功能结构,白马湖文化公园自北向南形成三大功能区,即文化展示区、湖滨休闲区和自然游憩区。这里,“三馆”和白马湖中学已于去年开工,“三中心”设计方案已经确定,武陵区委区政府及市公检法等行政机关已经建成,多个居住小区已开始建设,并规划了新的商业中心。 “三馆、三中心”在白马湖文化公园内,临柳叶路而建。“三馆”,即规划展示馆、美术艺术馆和城建档案馆,总建筑面积约25587平方米。“三中心”,即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科技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这片区文化建设、公共事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居住小区的建成,将形成新的城市片区,成为城市的新亮点和人们的新去处,也将缓解老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压力。 主持人:谢谢您的介绍,以前,很多外地人来常德,都觉得我市规划好,特别是城区路网规划好。但是,近年来,车辆拥挤、停车难的矛盾日益显现,市民颇有微词。请您介绍一下交通日益拥堵的原因和解决之策。 李迪伟:我曾在这方面做过调研。交通拥挤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一是车辆增速过快,始料不及。二是城市人口增长快,人们生活日益富裕,老城区基础设施难以承受。据统计,2002年城区机动车只有4千多辆,现在到了6万多辆,仅2009年就新增了2.3万辆。武陵大道和洞庭大道交叉路口高峰期每小时车流量近5000辆(武陵大道和洞庭大道均近2500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今后车辆更多,行车难、停车难矛盾日益凸显。除了车辆增长迅猛外,还在于常德主干道不少都是断头路,加上道路级配不合理,使拥挤成为了一种必然。交通作为城市的动脉,合理的路网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规划的重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城市扩容步伐,通过发展的拉动效应,引导车流人流向宽敞的新区转移,特别是人流、车流较大的项目应向新区布置。二是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打通向东、向南出城口,如将洞庭大道延伸到即将建成的“二广高速”,随着沅江西大桥、金丹路、桃花源路的新建,结合机场高速与斗姆湖高速互通拉通,打通城南出城口等,形成合理的车辆流向。三是完善内部交通体系,新建、续建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巷道,形成合理的道路级配和路网密度,适当分流,同时建设公共停车场,加强建设项目停车场地配建管理。四是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等等。 主持人:近些年,市民大都认同常德是一个适合住家者居住、旅游者休闲、投资者创业的生态宜居城市。但也有少数市民认为,我市离生态宜居城市还有一定距离。作为规划部门的负责人,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又将采取哪些措施让市民感到更宜居? 李迪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我市城市功能定位之一。如今,“宜居”,已不再是单纯注重居住条件的适宜性和人人享有一定住房的简单概念,它是一个内涵非常宽泛的科学新理念。目前,国内外专家对宜居城市尚无一个准确的概念和评价标准,不同的人对宜居城市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宜居城市的评价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适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简单地讲,宜居城市应该是安全健康、生活方便、出行便利、环境舒适、适宜居住的城市。宜居,概括就是八个字,即:易居、安居、康居、逸居。易居,就是要让老百姓居者有其屋,买得起或租得起房子,容易居住。安居,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安顿得下来,有充分的就业,有良好的社会治安,能为居民提供安全、安定的社会和居住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康居,则指要提供健康、卫生的生活条件,有宜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逸居则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高追求,主要是生活环境和谐,市民幸福指数高。从目前我市来看,基本具备了宜居城市的要素和条件。我市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有“三山三水”;我市城市规模适度,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现有的60多平方公里城市规模、60多万城市人口,既能避免特大城市的“城市病”,又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特别是近年政府投入100多亿进行文化、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将使居民能享受到购物、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安全便利的公共服务。另外,前些年我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市民素质普遍较高,今年还将开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等活动,城市软环境将更加趋好。这些说明,我市已具备了宜居城市的雏形。今后,我们将围绕“生态宜居”这一主题,用生态宜居的理念指导城市发展,按生态宜居的要求做好新区的规划,特别是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布局,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要做好水的文章,使常德“远山近水”的“水乡特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主持人:我们知道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其实有很多情况要进行设计,在科学规划的同时还要和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的变动相符合。这样可能会和大家对规划工作的认识有一些不一样,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访谈让大家对规划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再次感谢今天的位嘉宾到我们这来做客,谢谢各位网民朋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