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主题文化四大形态模式引领中国城镇化建设新潮流
时间:2013-09-10 08:4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付宝华
|
|
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院长 付宝华
李克强总理在十八大上明确提出,把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这说明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发展建设将成为改革巨大红利摆在了城市领导面前,摆在各个城镇领导面前。而这些改革的巨大红利如何获得,不是城镇化简单的建设就可以获得的,弄不好可能还要重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千城一面、特色危机的老问题。如果中国城镇化再出现城市化的上述问题,那么城镇化改革的红利不但没有获得,反而使中国城镇化建设再一次陷入城市化发展问题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到那时城镇化的改革红利就会被城市化发生过的问题所全部抵消和消减,城镇化改革的红利将不复存在。
因此,中国城镇化建设要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不论是城市化发展也好,城镇化发展也好,都要有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想、超前的理论来引领和指导,摸着石头过河只能加重问题的严重。中国城市化我们交了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千城一面、特色危机的昂贵学费,我们可以说那是当时摸着石头过河时代的环境所造成的,没有办法只能交学费。那么今天城镇化建设再拿这个理由来说事,那恐怕说不过去了。所以今天中国城镇化建设一定要从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开始。有人说中国城镇化十八大刚刚提出,我们拿什么来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这就是我们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要给180个地级城市领导和1万多个城镇领导所要回答的问题。
在国家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时候,我们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就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进行了超前的、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形态和模式——即城镇主题文化四大形态模式。这城镇主题文化四大形态模式,就是根据我们为不同城镇进行主题文化设计时所研究、设计和总结出来的,这城镇主题文化四大形态模式分别为: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型发展形态模式;城镇主题文化文化型发展形态模式;城镇主题文化风貌型发展形态模式;城镇主题文化新古镇型发展形态模式。通过这四种城镇主题文化发展形态模式,解决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资源的城镇化建设问题,从而让城镇化建设中的一城一特、一镇一品的规划理念更加清晰,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城镇主题文化形态更加鲜明。使中国18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建设有了目标可追寻,有了模式可操作,有了样板可学习。从而为中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的思想和理念,从而使中国城镇化建设有了鲜明的案例可解读和学习。我们认为这些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非常重要,它不但解决了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中国城镇化少走弯路和歧路问题,更解决了中国城镇化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问题,这一切对中国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起到划时代的意义。
现在有关中国城镇化建设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有的从一城一特、一镇一品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泛旅游概念和城镇化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特色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增加农民就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产业聚集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节约土地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我们的城镇主题文化四大形态模式研究早以把这些囊括进去,并进入了实践层面和操作层面。这不能不说我们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又在城镇化建设研究方面和实践方面又超前了时代3-5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在今天国家提出城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个成功的城镇主题文化实践案例来说话,来证明我们的话语权,我想这是当今任何一个战略规划机构所做不到的。下面我们就用一个个城镇主题文化设计案例来解读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未来。1、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型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河北保定白沟镇;2、城镇主题文化文化型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河北涿州码头镇;3、城镇主题文化风貌型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浙江江山廿八都镇;4、城镇主题文化新古镇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云南楚雄彝人古镇;城镇主题文化新古镇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刀郎古镇。
一、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型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河北保定白沟镇
河北白沟由京津保三角腹地的一个普通小镇一跃成为“中国箱包之都”,并在被确定为京南卫星城、保东中心城市后,2010年8月又升级为白沟新城,确立了白沟新城的副地市级规格,管辖白沟镇与白洋淀温泉城开发区,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正是由于白沟坚持“中国箱包之都”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由镇到市”的跨越,创造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白沟奇迹,创造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城市主题文化产业型发展形态的样板。
白沟新城的成功案例,实践并创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型发展形态模式。
对于白沟来说,随着城镇化发展,箱包主题产业开发已经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以箱包主题产业为引擎的城镇主题文化产业集群,是白沟实现“由镇到市”跨越的重要基础。白沟区域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必然是箱包主题产业导向下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因此,我们提出了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型发展形态模式的概念,并将白沟未来发展定位为“世界箱包之都”,只有这样才能使白沟达到一个平湖、狮岭和世界其他城市无法达到的一个高度和海拔,白沟城镇化建设才能有大的发展势头。白沟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型发展形态模式其重点在于以白沟箱包主题产业框架为基础,构建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组成的产业集群,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搭建新兴载体,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白沟只有围绕这样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发展,强化箱包产业的主导地位,才能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辐射效应,这种巨大力量带动白沟其他产业的发展,并将使白沟箱包成为世界箱包产业的领头羊,以此将把白沟推向世界的舞台,最终极大推进白沟新型城镇化的跨越发展。
目前的白沟新城,坚持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实现了商业化多元突破,工业化集群引领,城市化品牌建设,国际化拓展辉煌,箱包商贸物流、箱包轻工制造、旅游文化等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仅使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还为20多万人提供着创业就业机会,更带动高碑店市箱包业、高阳纺织业、容城服装业、霸州钢木家具制造业、安新制鞋业、定兴制帽业、蠡县汽车用品业、河间汽车配件业、雄县塑料制品与印刷包装业等近200万人就业致富。白沟新城,一座美丽富有之城、开放奔跑之城、文化文明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正在保东崛起!
二、城镇主题文化文化型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河北涿州码头镇
涿州毗临北京,与北京市房山区、大兴区接壤,在经济区域划分上属北京经济圈的紧密层,处于京津这两个旅游度假消费的大市场。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涿州被河北省确定为首批“扩权”县(市),尤其是在“大北京”概念之下,北京周边区域形成了区域发展的互补、协调之势,使涿州的概念由河北的涿州逐步向北京的涿州改变,涿州码头镇亦成为区域城市的焦点,迎来了对接北京、服务北京、融入北京的城镇化发展黄金期。
涿州码头镇的成功案例,实践并创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城镇主题文化文化型发展形态模式。
涿州码头镇位邻北京,是涿州乃至河北省对北京的窗口。涿州近年来已成为北京休闲文化中心,四家高尔夫球场已经吸引了北京众多艺术家在涿州休闲疗养,如果为这些北京艺术家在涿州建立一个艺术家活动基地,那将对涿州码头镇的文化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涿州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统筹建市、产业立市、借京强市、文化靓市”四大发展战略。在可预见的将来,以文化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涿州发展的重心。涿州码头镇不仅有着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影视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还孕育了多元的现代文化,将这些城镇主题文化与新型城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打造一种独特的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城镇主题文化文化型发展形态模式。
付宝华院长表示北京的文化产业正在向北京周边外移,北有密云影视传媒基地,东有798和宋庄,南有北京传媒大道,就差北京城西没有文化产业基地了。北京的艺术家众多,北京的明星粉丝有几百万,如果在涿州码头镇建立一个北京艺术家活动基地,把北京和全国的明星粉丝都吸引到涿州来,涿州不就成为中国的文化欢乐谷吗?因此,在涿州码头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们适时提出“中国文化欢乐谷”城镇主题文化战略定位,把“城镇主题文化文化型发展形态模式”与码头镇新型城镇化全面地进行结合,将码头镇打造成中国艺术家文化活动最集中、中国艺术家文化活动最频繁、中国艺术家文化活动影响力最大的首善之区。
“中国文化欢乐谷”将成为涿州乃至河北省充分利用特色文化“对接北京、服务北京、融入北京”的先锋,为涿州、为北京培育开发出一批国内一流、独具魅力、特色鲜明、与国际文化市场相适应的多元艺术文化产业项目,这不仅能够促进涿州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升文化产业的档次,使涿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加全面和可持续。同时,充分利用码头镇的区位优势,在农民安置、农民就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上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成为涿州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和典范。最后,通过“中国文化欢乐谷”的开发将码头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文化名镇、重镇,将把涿州码头镇提升到一个北京文化的层级,为其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战略支撑。涿州的中国文化欢乐谷,不仅是涿州的中国文化欢乐谷,也是北京的中国文化欢乐谷,更是世界的中国文化欢乐谷。
三、城镇主题文化风貌型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浙江江山廿八都镇
廿八都镇位于浙江省衢州江山市,为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古镇一脚踏三省,古镇缘溪而建,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的风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镇上有9种方言和130余种姓氏,使廿八都成为“方言王国”和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在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像廿八都镇这种具有保存完整、独特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的小城镇,其资源如何得到更好地挖掘、保护和利用,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该类型小镇,拥有良好的自然人文资源,环境优越,区域内或紧邻地区一般拥有品质较好的风景区,城镇发展和风景区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且以景区发展为基础。廿八都镇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以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发展为特色,以旅游产业作为产业支撑来主导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配合旅游功能,带动城市化水平,增加农民就业,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创造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城市主题文化风貌型发展形态的样板。
廿八都镇的成功案例,实践并创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城镇主题文化风貌型发展形态模式。
廿八都古镇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5月又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姓氏文化、方言文化、军事文化,都是最能体现廿八都古镇特有的历史韵味的。在江南地区,水乡古镇比较多,如乌镇、周庄、南浔等,但是像廿八都这样的山城古镇,却是非常罕见的。这里的官学、军事遗迹、人文风俗等,都是独有的特色。因此,付宝华院长对廿八都镇保护性开发提出了“江南古塞•寻梦之都”主题文化规划理念。通过城镇主题文化风貌型发展形态模式的系统构建,使廿八都镇实现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农民就业、城镇功能、整体开发的新型城镇化目标,使廿八都镇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样板。
四、城镇主题文化新古镇发展形态模式案例——中国云南楚雄彝人古镇以及中国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刀郎古镇
中国古城保护大师阮仪三先生说:在改革开放前,仅江南就有周庄、同里这样的江南古镇有一百多个,可惜都被拆掉了,仅剩下周庄、同里、西塘、陆家嘴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古镇。全国有几百个古城,但保存好的仅有丽江、平遥、山海关。为此,中国古城镇建设一直处于一个艰难选择的十字路口。仅仅保护几座古城镇是不够的,关键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如何建设?如何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找到一条既保持中国古城镇特色文化,又能体现现代城镇功能二者融为一体的建设之路。这一切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道难题,摆在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者的面前。如何破解这一世纪难题,必须要有全新的理念。此时,城镇主题文化新古镇发展形态模式即主题文化名城名镇建设理念被推到了前台。云南楚雄彝人古镇和新疆麦盖提刀郎古镇,正是基于这一思路的产物。
云南楚雄彝人古镇和新疆麦盖提刀郎古镇的成功案例,实践并创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城镇主题文化新古镇型发展形态模式。
随着云南桥头堡国家战略的实施,滇西旅游黄金线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人数最多的旅游黄金线路之一。而位于滇西旅游黄金线要冲位置的楚雄却旅游一直不温不火,丰富的彝族民族人文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楚雄的旅游需要一个新的突破。为此,几年前云南楚雄要建一座文化旅游古镇,但如何建设没有理念。通过我们对楚雄的情况分析,我们把云南楚雄要建设的文化旅游古镇主题文化定位为——彝人古镇。因为,楚雄是彝族文化的发源地,彝族文化斑斓灿烂,在云南的历史文化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把文化旅游古镇主题文化定位为彝人古镇,就是以彝族文化为主题,把彝族文化融入到文化旅游古镇建设中,处处体现彝族文化的精髓,使文化旅游古镇成为一个展示彝族文化建筑风格,感受彝族文化魅力,体验彝族文化生活方式,弘扬彝族文化精神,集文化、旅游、商贸、宜居为一体的一个文化旅游古镇。通过我们为彝人古镇的系统策划,一个集彝人古镇商贸街、彝人古镇餐饮街、彝人古镇酒吧街、彝人古镇茶饮街、彝人古镇特色购物街、彝人古镇私家客栈区、彝人古镇主题酒店区、彝人古镇文化景点、彝人古镇特色建筑的主题文化的策划方案就此形成。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楚雄彝人文化旅游古镇已经矗立在云南的大地上,至2012年古镇内有居民500余户、商家300余户。2006年彝人古镇投入运营第一年接待游客就达到130万人次,2008年彝人古镇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尤其是被纳入滇西旅游黄金线之后,游客不仅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今年有望突破800万游客。彝人古镇,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商旅项目,更是楚雄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把彝人文化资源盘活,实现文化展示、商业繁荣、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多赢之举。彝人古镇,正是以城镇主题文化新古镇发展形态模式,找到了古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建设的结合点,成为云南乃至中国和世界文化旅游古镇建设的新典范,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范式。
云南楚雄彝人古镇成功后,2012年末,我们又为新疆麦盖提规划了刀郎古镇。在新疆流行一句话,叫“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不到麦盖提就算枉到喀什”。新疆的歌舞在全国最有名气、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而麦盖提的刀郎麦西来甫和刀郎木卡姆,是新疆歌舞文化中最具震撼力、吸引力和魅力的歌舞形式,这一原生态和谐的人文资源不仅闻名全国,更是中国民族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而且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是基于刀郎文化如此丰富的民族人文资源和文化价值,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要将刀郎文化传遍新疆大地,传遍全国,传遍世界。”但是,刀郎文化如此丰富的民族人文资源,却不为国内外游客所认知,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简而言之,刀郎文化旅游的现状可以说是:丰富文化源于大漠胡杨之上,灿烂民俗融于民众生活之中,文化传播限于区域之内,可观览者寡,可体验者更少。缺少展现刀郎文化的旅游大项目,缺乏规模化的刀郎文化体验大平台。
刀郎文化要传遍新疆大地,传遍中国,传遍世界,麦盖提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跨越发展,不仅需要一个龙头的带动,还需要打造一个既能承载新型城镇化战略,又符合做大做强刀郎文化的平台。因此,我们提出在麦盖提新城区规划建设“刀郎古镇”——全疆和中国首个以刀郎文化和西域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古镇,一个展示刀郎文化、汇聚西域风情、荟萃民族建筑、聚集旅游商业的特色旅游景观名镇。
“刀郎古镇”的建设,就是紧紧围绕麦盖提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麦盖提刀郎文化传播发展现实需求,将古镇建设与刀郎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通过旅游大项目带动麦盖提旅游发展,传承了刀郎文化、展示了刀郎风情、打造了刀郎旅游、拓展了刀郎产业、塑造了刀郎品牌、增加了农民转型就业,加快了麦盖提新型城镇化进程。因此,高标准建设文化式、商旅型的“刀郎古镇”,是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麦盖提县战略性支柱产业,拉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有效解决就业困难、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麦盖提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刀郎古镇”的建设必将有效拓展麦盖提新城的发展空间、完善城镇功能,撬动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推进麦盖提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刀郎古镇成功运营后,预计每年将吸引不低于100万人次的旅游人数,五年后将达到300万旅游人数,按照每人次消费500元计算,可创造15亿元以上的旅游收入;此外,刀郎古镇的运营,将极大促进当地农民的就近就业、转型就业。通过产业集聚,刀郎古镇预计将直接吸纳与间接消化3万人以上的农民转型就业,为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并将延伸产业链,带动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酒店餐饮、旅游商品等产业的发展,为推动麦盖新型城镇化进程、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述城镇主题文化四大形态模式正是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从“十八大”中国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和高端谋划的高度着眼,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战略目标,以城镇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特色风貌“四新”为引擎,以主题文化促特色城镇发展、以主题文化促特色产业调整、以主题文化促特色旅游提升、以主题文化促特色品牌形成,以此来推动城镇特色经济、文化、旅游、建筑、景观的全面发展,推动特色文化与城镇产业、旅游的全面融合,推动城镇发展特色化、城镇品牌名牌化、城镇文化价值最大化,驱动城镇向更高品质发展,以此实现整个城镇的升级换代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从而创造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全新范式,引领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潮流,是值得全国借鉴的新型城镇化四大成功典范和样板。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