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先贤伟业 续写时代辉煌
全面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崭新形象
中共南通市委书记、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罗一民
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领时代潮流,开风气之先,影响及于全国、绵延至今。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眸这段历史,仍能感受到当年南通的纷呈异彩。去年,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专家、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提出了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这是对南通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独特地位的客观评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传承和拓展。
一、充分认识把握“中国近代第一城”的丰富内涵
“中国近代第一城”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丰富人文价值的命题,只有把握其内涵,才能更深切的体会到它的名实相副,才能更充分、更深远地认识其价值和分量。
——从城市建设的主体来看,南通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用先进规划理念设计并实施建设的具有近代意蕴的城市。城以人兴,人以城著。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謇先生为实现其“建设一新新世界雏形”的救国理想和区域现代化宏伟蓝图,对南通城市进行全方位苦心经营。在他的推动下,南通开辟了新工业区和港区,进行了近代教育、文化、市政设施建设,建立了功能分布比较科学合理的多层次城镇体系。 他不仅亲自主持南通的城市建设,还有意识地培养南通自己的总建筑师,即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之一的孙支夏,以从事中西融贯的建筑设计,这是同时期其它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从城市的形态布局和功能来看,南通是一座在世界近代城市史上开风气之先的城市。南通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城市规划理念,可以和英国著名规划思想家霍华德于1898年创立的、曾对现代西方城市规划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花园城市”理论相媲美,其实践甚至早于这一理论的提出。它保持了老城区的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新增了近代教育、文化、商业、市政设施,建设了工业区唐闸、港口区天生港、风景区狼山,与旧城区组成了一个互有分工的城镇组群,确立了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从城市的发展基础来看,南通是一座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的城市。近代南通的城市建设涵盖了生产、生活、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内容,张謇先生按照“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发展生产、改进交通、发展农垦、兴修水利、创新文化、兴办教育的前提下,逐步进行近代化城市建设,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从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来看,南通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张謇先生比较自觉地将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他以一种诗人情怀经营南通,在南通的近代发展史上,建设了符合当时政府学制标准的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纺织高校、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博物苑,以及气象台、养老院、育婴堂,社会公园、戒毒所等,使南通不仅是聚居的场所、生产的基地,更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这在理想、理念上与今天所追求的“宜人的人居环境”目标,在理念、理想、理论上都是一致的。
——从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来看,南通初具区域整体发展的雏形。张謇先生不是就城市论城市,而是从宏观的、全局的高度去谋求城镇、乡村共同发展,形成了一城多镇、城乡结合、合理布局的多层次城镇格局。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和开发吴淞的计划,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多世纪。
把近代南通放到整个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来看,尽管就城市建设的单项而言,南通与同时期国内城市相比较,未必都是最早的,规模未必都是最大的,但这一系列设施、建筑能够在不长时间内,在一个地区较为集中地建设起来,将一个封建的县城比较快速地过渡到近代城市,这不能不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早在张謇时代,南通就已成为江苏著名的工业城市和全国著名的“模范县”,许多外国友人甚至称其为“中国的乐土”。美国《亚细亚》杂志曾经刊载过一位美国人萨雅慈对张謇经营南通的评论:“此等事业之光彩,诚可与欧美相颉颃,若求诸纯东亚之内地,实可惊异。”可以说,南通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当之无愧,绝非偶然。
二、大力弘扬“中国近代第一城”理念的现实意义
挖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借鉴和传承历史。今天我们追溯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历史,着眼的正是它的现实意义。“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南通人最为珍贵的无形资产。做好这笔资产的挖掘利用文章,大力弘扬“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建设理念,对于打造现代南通城市形象,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弘扬这一理念,可以大大提升南通人的历史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南通建设、发展的目标定位。南通近代的辉煌,与先贤们身怀天下而心系南通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分不开,与先贤们矢志高远、追求卓越的精神分不开,这既令我们景仰,更令我们自豪,是南通人难得且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动力源泉,必将极大地激发当代南通人热爱南通、建设南通的热情,催生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曾开风气之先,创近代辉煌;那么一百年后,我们更应该有高标准的定位和高目标的追求,续写新的辉煌。现在南通虽不可能成为现代第一城,但我们有信心使之跻身第一流的城市行列。
其次,弘扬这一理念,可以让我们从先贤们依然闪烁着时代魅力的独创性智慧中汲取丰富养料,更加集中、鲜明、准确地塑造城市形象。限于历史条件和客观基础,作为“第一城”的近代南通与现代南通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许多的建设理念放之今日仍有其合理的内核,当时许多的历史遗存有的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有的依然凝结、延续着曾经的辉煌,传递着历史的回响。挖掘、传承好这些合理的思想内核,保护、利用好历史遗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城市发展的思路,增添城市的历史传承内涵,并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加以创新,塑造融近代辉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优雅而独特的精品城市形象。
第三,弘扬这一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三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推进南通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南通之所以能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首先当然在于它是中国人第一次全面规划设计的,更重要的是,在一百多年前,张謇先生就有完整的早期现代化理念和措施。尤其是他的“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部分涵盖了我们现在强调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完全能够承续下来,对接起来。这有利于我们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发展氛围浓厚、人文气息浓郁、和谐安定的城市风貌。
可以说,“中国近代第一城”命题的提出,为我们推进历史与现实的对接找到了重要的抓手。我们要进一步延续、拓展和深化这一命题,使先贤们的思想更好地为我所用,为现实服务。
三、续写“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时代辉煌
让“中国近代第一城”在新世纪更具现代魅力,再铸新的辉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长江北岸的桥头堡、大上海都市群中的“北上海”,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崭新形象为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把南通城市化建设全面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叫响新时期“中国近代第一城”独特品牌。“中国近代第一城”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理念和建设风貌,是这座城市的特色资源和生命力之所在。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有责任叫响这一品牌。首先,在理论学术层面,对“中国近代第一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度挖掘研究,不断丰富其内涵,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体系,营造广泛的理论和学术影响。借助纪念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第一馆——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中国近代第一城”建城110周年等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高层理论研讨和学术论坛,对“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命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考证。其次,在舆论宣传层面,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全市上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用 “中国近代第一城”把南通历史上诸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和南通近代史上的亮点串联起来、统领起来,纲举目张,大造舆论声势。特别注重把“中国近代第一城”作为招商环境宣传、旅游观光宣传、人文历史宣传、城市建设宣传的有效载体,形成积极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再次,在社会层面,引导全市人民围绕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形象,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真正使“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独有品牌成为统一全市人民意志的兴奋点、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切入点、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结合点。
——凸显新时期“中国近代第一城”精品形象。当年张謇先生悉心规划建设的“中国近代第一城”,其开风气之先的神韵,至今依稀犹存。这些有形的或无形的文化遗产,已融入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是极好的历史见证,是对“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最好解读,也是我们保护和利用的重点。近几年来,近代遗存的不少人文景观得以修复,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按照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更高标准,必须善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物开发、保护和利用的力度,我们将抓紧筹建文博馆、城市博物馆、张謇纪念馆等标志性文物设施工程,重点把南通博物苑、钟楼、商会大厦、女工传习所、军山气象台、赵绘沈绣之楼、大生纱厂等26处珍贵的“中国近代第一城”遗迹,集中开发好、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以存续古城近代风貌,为现代南通增加历史厚度。同时在对五山、濠河、开发区、新城区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高起点开发建设,从而构成与“中国近代第一城”气脉相承的格局。让新世纪的南通既饱含近代文明的文脉意蕴,又体现现代文明的蓬勃气息。
——提升新时期“中国近代第一城”综合实力。“中国近代第一城”已经成为南通的历史。要让其释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异彩纷呈的迷人魅力,关键是要继承和弘扬近代南通独领时代潮流的开放思想、争先意识、创新风范和发展理念,紧密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围绕建设大城市,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追求古今兼容、中西融合的近代设计风格,依托“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脉络,拉开城区发展的新框架,精心打造精品城市;围绕主攻大项目,进一步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大力引进能够凸现区域优势的各类项目,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功能;围绕构建大园区,进一步调整生产力布局,优化城市资源和功能配置,促进经济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培育大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发展和壮大南通经济的支柱力量,增强工业对城市发展的拉动力;围绕构筑大通道,进一步加快南通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进程;围绕打造大港口,进一步发挥南通濒江临海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沿江、沿海产业带建设;围绕发展大流通,进一步搞活大贸易、完善大市场、构建大物流,让南通成为各种生产要素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城市;围绕开发大旅游,进一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叫响“中国近代第一城”旅游品牌;围绕繁荣大文化,进一步张扬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烘托“中国近代第一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实现文化建市、文化兴市;围绕优化大环境,进一步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和体制弊端,增强新时期“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持久竞争力,实现“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白雪松)
|